一辈子费尽心机谋求的财富地位,实际上只是身外之物
问:很多人无法理解佛教徒在事业方面不求上进。为什么会有这种印象?
索达吉堪布:我们一辈子费尽心机谋求的财富地位,实际上只是身外之物,死时连一根毛都带不走。
放眼四周,许多人每天不停地忙着、累着,但这样到最后有什么用呢?罗状元在《醒世诗》中也说:“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其实,假如没有修持善法,只为了这个虚幻不实的身体,那忙多少年也是白忙!

一辈子费尽心机谋求的财富地位,实际上只是身外之物
问:很多人无法理解佛教徒在事业方面不求上进。为什么会有这种印象?
索达吉堪布:我们一辈子费尽心机谋求的财富地位,实际上只是身外之物,死时连一根毛都带不走。
放眼四周,许多人每天不停地忙着、累着,但这样到最后有什么用呢?罗状元在《醒世诗》中也说:“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其实,假如没有修持善法,只为了这个虚幻不实的身体,那忙多少年也是白忙!

后汉佛教,是佛教流行于中国最早的一个阶段。佛教最初传入汉土,确实年代已难稽考。但古来佛教徒间流传着汉明求法、佛教初传的史话,同时也传说汉明之前佛教即已传入,两说各自发展。最后,汉明求法说颇为一般佛教徒所乐道,而汉明以前传来说也愈推愈远。现在分别述之如次:(1)汉明帝以前佛教传来说..
1、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就是向众生开示宇宙人生的真理,以令众生转迷成悟和了脱生死的伟大事业。2、指人的生死大事。
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帝亲制《六道慈忏》自行。后经元代智松重订,为近世通行的《慈悲道场忏法》(世称《梁皇忏》),10卷。其中1~2卷讲皈依三宝、断疑、忏悔、发菩提心、发愿和发回向心。3~6卷叙显果报、..
Fayin佛教术语。亦译法本、本末、忧檀那等。佛教徒用来鉴别佛法真伪的标准。法,指佛教教义,印,喻世俗印玺,能印证真伪的佛法之印,故名法印。佛教认为,凡符合法印的是佛法,违背法印的则非佛法。按佛教发展的顺序,有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一法印之分。三法印 较早的小乘经、律、论和大乘经、论..
不律仪业者,谓诸不律仪者,或由生彼种姓中故,或由受持彼事业故,所期现行彼业决定。何等名为不律仪者?所谓屠羊养鸡养猪捕鸟捕鱼猎鹿罝兔,劫盗魁脍害牛缚象,立坛咒龙守狱谗构好为损等。屠羊者,为欲活命屠养买卖,如是养鸡猪等随其所应。缚象者恒处山林调执野象。立坛咒龙者,习咒龙蛇戏乐自活。谗..
谓有一类。于授食时。索熟与生。索生与熟。索粗与细。索细与粗。与不平等。与不如法。于识不识。而与不与。于中数起相违语言。是名抵突。复有一类。若亲教亲教类。轨范轨范类。及余随一尊重可信。往还朋友。告言。具寿。汝于如是如是事业。应次第作。彼作是念。何事众业。令我如是次第而作。于中数起相..
方等经云。不得祭祀鬼神。不得轻于鬼神。不得毁坏神庙。假使有人祭祀。亦不得轻于彼人。亦不得与彼往来(文多不载)。
灌顶分金刚界为五部,胎藏为三部。五部者事业灌顶、秘印灌顶、心授灌顶、光明灌顶、甘露灌顶也。三部者,事业灌顶、秘印灌顶、心授灌顶也。一、事业灌顶 即具支灌顶、传法灌顶,即阿阇黎为弟子建立灌顶曼荼罗,缘坛之支分,悉备行广大之供养,而授与灌顶也。因此须视弟子之资力丰富者而行之,故又名具..
【同事因】唯识宗所立十因之一。十因的前七因,除随说因以外的六因,协同成办某一事业,称为同事因。参阅‘十因’条。
【邪命】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来维持生活。
【杀生】即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为十恶业之一,五戒之一,八戒之一,十戒之一。大乘佛教为避免杀生,而禁止食肉,更进而以放生为其积极表征。不杀生系依慈悲心及避免犯下杀生恶业二理由。大乘佛教特别强调不杀生,成为佛教徒最重要的实践德目。..
在声闻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第四果阿罗汉为无学。有学是还要上进修学的意思,无学就是学道圆满不更修学的意思。
华译作业,即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告仪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业。
(名数)一切布施等之行,不得悉名为波罗蜜多。必具最胜,方成波罗蜜多也。一、安住最胜,安住于菩萨之种性也。二、依止最胜,依止于大菩提心也。三、意果最胜,悲愍一切之有情也。四、事业最胜,具行一切之事业不限于一行也。五、巧便最胜,住于无相智了达一切法如幻而离执着也。六、回向最胜,回向于..
(杂名)如来于十方三世,积集无量福德,一切事业不可破坏之无比力所生之真言句也。大日经二曰:如巧色摩尼,能满一切愿,积聚无量福德,住不可害行,三世无比力真言句。同疏九曰:常编十方三世,以无量门植种种德本,无穷已时,住不可害行,即是于一切事业中皆悉不可留难不可破坏之义,故名三世无比力..
中国各民族佛教徒的联合组织。1953年成立于北京。该会的宗旨是: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全国各民族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该会章程规定其任务为:①团结和倡导广大佛教徒参加各项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庄严国土、利乐有..
【一切色像皆入身中】 p0016世亲释八卷六页云:一切色像皆入身中者:谓身中现无量种种一切事业。
【二无心定】 p0030瑜伽三十三卷十五页云:复次依静虑等,当知能入二无心定。一者、无想定,二者、灭尽定。无想定者:唯诸异生,由弃背想作意方便能入。灭尽定者:唯诸圣者,由止息想受作意方便能入。如是二定,由二作意方便能入。谓无想定,由弃背想作意以为上首,勤修加行,渐次能入。若灭尽定,由从..
【五种乐乐者】 p0267瑜伽七十二卷三页云:其乐乐者,亦有五种。一、爱乐事业兴盛乐。二、爱乐事业兴盛不乖离乐。三、爱乐时节变异苦远离乐。四、爱乐解疲倦乐。五、爱乐求升进乐。
谓安住最胜、依止最胜、意果最胜、事业最胜、巧便最胜、回向最胜、清净最胜等七者。盖一切布施等行,不得悉名波罗蜜多,必具最胜,方能成之。(一)安住最胜,安住于菩萨之种性。(二)依止最胜,依止于大菩提心。(三)意果最胜,悲愍一切有情。(四)事业最胜,具行一切事业而不限一行。(五)巧便最胜,住于无..
略称一夏。即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之九十日。此为印度佛教徒结夏安居之日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大五一·三三七上):“曹山一生行脚,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禅林象器笺节时门](参阅“安居”2398) p62 ..
乃指烧八千枚乳木之护摩修法。又作烧八千枚供。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立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大二一·五上):“复说无比力圣者无动心能成办一切事业之法门。菜食作念诵,数满十万遍,断食一昼夜,方设大供养。作护摩事业,应以苦练木,两头揾酥烧。八千枚为限,已成初行满,心所愿求者,皆..
首受出家业寺院也。受业义,见〈称呼类·受业师〉。《传灯录》云:“福州古灵神赞禅师,本州大中寺受业。后行脚,遇百丈开悟,却回本寺。受业师问曰:‘汝离吾在外得何事业?’曰:‘并无事业。’”遂有蜂鉆窗纸因缘。..
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来维持生活。
防止佛教徒邪恶的法律,如五戒、十善乃至二百五十戒是。
修行人到了临终的时候,就能成就往生的事业了。
佛教传入中国将近两千年。自东汉到唐末是由萌芽而达灿烂的时期,由四代到现时是由凋零而至枯槁的时期。所以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是日趋玄妙,不切实际;实际是日益庸腐,不能振作。今日佛教徒要想佛教住世,必须提高佛教徒的修养。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佛教徒修养的标准大约有十..
我们若是了解欲界的话,我们就是可以知道,欲界中也是有六道的,曰天,曰人,曰阿修罗,曰鬼,曰畜生,曰地狱。前三名三善途,后三名三恶途。但是读过《无量寿经》的应该也都知道,里面是将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那么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恶鬼,畜生..
有人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不说念释迦牟尼佛,反而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或者说:“不叫我们念十方诸佛,为什么偏偏只念一尊佛呢?”反正我们的问题疑问会很多。“那为什么念西方的阿弥陀佛?东方还有阿閦佛,为什么不好啊?还有弥勒内院,离我们更近呐,更容易去啊?”好,我们都要把这个疑结..
「实无可见。][何以故?]为什么呢?[无边身菩萨,便是如来,]「无边身」就是「如来」。怎么可以以《如来更见如来》呢?[不应更见。]是不是?你不能说:我现在是某某法师,我要去找一个某某法师来。没有了,当下就是了,怎么还要找什么呢?更觅另外一个法师,对不对?当下就是了!「无边身菩萨」他就是「如来】..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