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阇提
【阇提】此云金钱华。

真正应该供养、祈求的对象就是自己的心
印度和西藏都有一种传统,就是哪里的山好,就说那边有山神,哪棵树好,就说有树神,或者哪里的山泉特别甘甜,就说那里有水神。所以到处都有天神,大家也都忙着去供养、祭祀那些神明。从环保的角度来说,这倒是个不错的方法,因为这种信仰对于环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藏民会说:喔!这个有树神、水神喔!..

梦参开示:不执著
◎ 梦 参你执著的不得了,就不能够随缘,一随缘就变了。达到随缘不变,那你必须观,观身无所取,那身业就没有了;观修无所著是意业,意业也没有了。对于一切法无所住,无所住就不执著,一切法都不执著。佛说一切法,就是要你不执著;可是我们学哪一法就执著在哪一法上,不能梵行。梵行并不是说什么都不..

成刚法师:佛教寺院能不能供养“成仙”的动物?
问:关于信佛,现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家里都有供仙位的,那你说信佛不让供仙,为什么有的寺院也有供仙位的呢?(注:东北地区流行供养大仙,即所谓修炼成精的动物,如蛇、老鼠、黄鼠狼、狐狸等,有些地方供奉人形塑像,当做大仙供奉)成刚法师:这个我给大家说说。信佛不让信天魔、鬼神、外仙、外道,这不..

花供养
花供养◎凡语花供养的象征意义:微妙,万行开花结果;献花:处事如花、见者欢喜、身常香洁、欢喜真理。花奉献,文殊共普贤,牡丹芍药真堪羡。百花献纳黄金殿,花开花谢绽金莲。青衣童子持花,亲睹慈尊面。南无普供养菩萨摩诃萨!花能清心养目,所以读书人多喜欢在案头上摆瓶花,增加读书情趣。用花供佛..

梦参老和尚:真正想要修行,就不要太贪睡
在世间修行的时候有三种:第一种是修定心,第二种是读诵,第三种是营福。这个修定的行者就是修行的人、行道的人。定,就是静虑、寂静。在修因的时候,就是修寂静、修静虑、修观,而后成就的时候,达到三摩地。三摩地,前面讲了很多;等持,翻寂静。修定行的人应该做些资粮的工作,修的时候,你才容易证..

供养五事
◎ 瞿汝稷茶供养象征清醒。献茶:口齿芳香、永离渴爱,安乐少病,具大福报。春先蕊,百草甚奇青;茶芽点出馨香喷,玉瓯展内雪花辉。 赵州公案又重新,睡魔王能退几度黄昏阵,南无普供养菩萨摩诃萨。茶能退睡魔王,人若昏昏欲睡,一杯好茶在手,精神百倍,此指示学佛者,昏沉不得,须时时省察自己,检讨..

梦参老和尚:岁末茶话会上开示
在这个因缘殊胜的法是什么法呢?大家想一想,法是什么呢?法是我们的心,心生一切法,那我们的这个心是什么心?当然现在说是善良的心。但是我们这个心是要成佛的心。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心,因必感果,一定感果。现在我们是种成佛的因。这个因一定让我们每位道友都成佛,这叫心生种种法生。我们一般说到法..

供养的三大收益
佛教知识------【供养的三大收益】供养是佛法的重要修行项目,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其一,强化佛菩萨在内心的重要性。通过供养,能不断提升我们对佛菩萨的感恩心。其二,去除贪著之心。我们所以会深陷轮回无法逃脱,正是因为贪著所致。修习供养,不仅是在舍弃物质,更是在舍弃贪著之心。出家就是最大的..

关爱可怜人,比供养菩萨的功德大
关爱可怜人,比供养菩萨的功德大索达吉堪布余事皆下品,唯有利众高。关爱十分可怜的人,有时候比供养佛菩萨更为殊胜。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比丘尼,她在观世音菩萨的诞辰日买了很多很多供品。当她摆设完供品之后,感到有些疲倦,便靠着供案暂歇片刻。恍惚之间,梦见观..

供养三宝时应如是观想
供养三宝时应如是观想《地藏十轮经》说,如果在末法时代,众生都看不到佛了,突然有个人发疯,把头发剃掉,穿起出家人的衣服,在街上走一圈。你说这个人功德大不大?佛说,大到不可思议。为什么?出家人的形象,就是解脱者的形象。在家居士,不代表三宝,不代表解脱的形象。在家人千万不能有傲慢心,觉..

结夏安居的意义与供养安居僧的功德
何为结夏安居?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订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称为安居。这是雨季期间草木、虫蚁繁殖最多,恐外出时误蹈,伤害生灵,而遭世人讥嫌,因此禁止外出。安居一般在夏季举行,也有于十月十六日至次年元月十五日举..

凡夫僧也是福田吗?为什么要供养凡夫僧?
文 / 能弘法师有人问了个问题:我们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圣贤僧,我们要礼敬供养圣贤僧,那凡夫僧为什么也要礼拜供养?请问凡夫僧也是福田吗?当然了,凡夫僧也是我们的福田,凡夫僧就是刚出家,剃了度,受了戒,就是福田。为什么要供养凡夫僧?古时候有人也问过祖师这样的话,祖师说:泥龙..

做供养的六种思维
◎ 达 真我们凡夫都会执着自己的善根和功德。其实,自己的善根算什么?都是有漏的善根。自己的功德算什么?都是世间的功德。要想让这些能起到殊胜的作用,就要供养给佛菩萨、布施给众生,成为自己圆满福慧资粮之因。如是思维:佛陀、菩萨,我的一切财物、受用都供养给你们,看看能不能用上。应该这样思..

宣化上人:供养佛和供养众生,同样有功德
我们供养众生,心就不诚;供养佛心就诚,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今举例子来说明,你们以食物供养师父,表示恭敬;若是给一般人,就没有那样诚心了,这就是分别心在作祟。不要这样想:‘我供养这个人功德大,供养那个人功德小。’如果这样想,大的功德则变为小,小的功德变为更小了。佛深恐将来佛弟子没有人..

众生为何应供养三宝
◎ 龙 树问曰:若满三千大千世界珍宝,从何处得?又诸佛贤圣少欲知足,谁受是者?若凡夫无厌足,何能受三千世界物?答曰:是菩萨是法性生身,住具足神通波罗蜜中,为供养十方佛故,以如三千世界珍宝供养。又此宝物,神通力所作,轻细无妨。如第三禅遍净天,六十人坐一针头而听法,不相妨碍,何况大菩萨..

饭前念供养偈可积累福报!
简易供养偈:临斋时念的供养偈: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可说是修行禅法的灵魂,亦可说是大乘佛法的心要。供养佛法僧三宝,是为感恩;供养众生,是为报恩。平常供养三宝,亦同时为了广度众生。三宝接受供养之后,即可以此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这便是将自我的所有,转变成为一切众生共享..

梦参老和尚:为何近来暴雨、水祸、天灾频繁?
问:现在的自然灾害特别多,是否是大自然向人类的报复?梦参老和尚开示:确实是。我看过一本书叫《报应》,是收集很多科学家数据而写成的。天灾是报应,是大自然的报应,我们把大自然伤害太多了!现在人类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地球沙漠化,以及缺水,沙漠逐渐吞没绿地,人类未来将要为水而战。无论哪一个国家,未来..

转化金钱为善财
然而,我们也必须明白,世间的成就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比如一个人的成长,从呱呱坠地到成长,这过程有父母养护、师长教导,乃至各行各业供应衣食住行的因缘等等。我们读书做人、成家立业,无不希望有所成就。但成就不是凭空想像,也无法不劳而获。适当的外缘帮助,固然对自己有利;过分的依赖他人,也不..

梦参老和尚:红白喜事千万不要做这些,很多人都不知道
命终人,未得受生,在死后之内的七七四十九天,还没有定他是下地狱、生人间。在很多经上说,造的恶业猛利,不经过四十九天,这个断气,那个神识就堕地狱了,是造的业很猛利,恶心猛利,不经过七七四十九天。这是一般的。所以在死亡的人,在七七四十九天这个时间内,他希望他的子女,或者父母、六亲眷属..

如果佛陀穿越到现代——《洞见宇宙的奥秘》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如果当时有电脑和投影,他肯定会用电脑讲法。他会打电话给舍利子:“哎,你们过来,我们一起玩一玩。”他会对旁边的阿难说:“给我拿个蛋糕吧,我想吃蛋糕”。他会对迦叶说:“我躺着不舒服,你能不能给我换个枕头?”你能不能大胆想一想,佛陀来到这个时代,会是什么样子,会怎..

界诠法师:长知识!佛教对信众供养的使用竟有如此严格的规定
三宝物先分佛物、法物和僧物。佛物有供养物、受用物、献佛物、施属佛物四种。供养佛物有:香、花、灯、幡等。受用物即殿堂、佛像、衣物等;献佛物是饮食、果品等;属佛物包括田等。这四种佛物,不可以互相转用,但当分可以转。如献佛物不可以改作受用物,也不可以改作属佛物,每一种只能属于每一种当分..

参访寺院:香供养
烧香在佛教中,是最普遍的行仪。在寺院中,僧众早晚上殿都是要烧香的,在家的佛弟子们到了寺院里来,也都是先烧香才礼佛,可见在诸供养中,香供养是最通行的一种。每个学佛的行人,无论是进入到哪个道场,见到佛菩萨的圣像,都可以先烧香供佛及诸圣众,然后再五体投地的礼拜,以表示对于佛菩萨的尊敬。..

宣化上人:佛入涅槃为何不受供养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八日佛将入涅槃之际,为什么不受供养?因为佛已成为金刚不坏之身,所以不接受饮食,吃与不吃都没有关系,吃东西也可以,不吃东西也可以。不像我们一顿不吃饭,好像吃了多大的亏。甚至若没有吃饱就觉得是赔本。在禅宗有句名言:‘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终日穿衣,未穿一缕纱。这句话不是..

李炳南答:有人问:‘阿弥陀佛的父亲是什么人?\’他说你如果能够答复我,我就信佛。
李炳南答: 从前法明和尚向大珠和尚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师回答:阿弥陀姓憍尸迦,父亲名叫月上,母亲名叫殊胜妙颜,出自陀罗尼集。还有《鼓音王经》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妙喜,国王叫做憍尸迦,祖父叫做清泰国王,父亲叫做月上转轮王,母亲叫做殊胜妙颜王后,生下三个儿子,大儿子叫做月明,二儿子叫做憍..
佛陀为何要拒绝姨妈供养的金缕衣?
如果是长辈送给你的东西,你可以拒绝吗?佛陀为什么要拒绝姨妈供养他的金缕衣呢?在佛陀看来,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亲疏之分。有一次,佛陀来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园精舍中。一天,佛陀的姨妈摩诃波阇波提,拿一件亲手缝制的崭新金缕黄色衣,要布施给佛陀。佛陀告诉她说:“瞿昙..

李炳南答:信外道的人也念佛号,以后如果有往生极乐的愿望,是否能得到佛菩萨的接引?
问:信外道的人也念佛号,以后如果有往生极乐的愿望,是否能得到佛菩萨的接引?李炳南答:求法必须远离邪见,成功在于是否专一。既然皈依佛门,就应当远离外道。邪正混杂,修行就不真。修法既然杂乱,念头怎么能够专一。虽然有往生的愿望,但恐怕是可东可西的摇摆心理。三资粮不具备,怎么能有往生的份呢?世上的人..
佛陀为什么没有接受这次供养?真相在这里
有一次,佛陀来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园精舍中。一天,佛陀的姨妈摩诃波阇波提,拿一件亲手缝制的崭新金缕黄色衣,要布施给佛陀。佛陀告诉她说:“瞿昙女!这件衣服应该布施给僧众。布施给僧众,便是供养了我,也供养了僧众。”但是,摩诃波阇波提再三地执意要佛陀收下,佛陀也再三地..

李炳南答:如果遇上水火灾难或者发生车祸,这样就没有预备念佛,能够往生吗?
问:信愿行三资粮具足,但是要紧在临终一刹那间念头,如果遇上水火灾难或者发生车祸,这样就没有预备念佛,能够往生吗?李炳南答:念成习惯后,自然脱口而出。我们看到世上的人,一遇到痛苦,就会呼天呼地,喊爹喊娘,这是与生俱来的习惯,念佛念到纯熟时,不也是这样吗?..
事实证明如果功力尚浅还应亲近善知识修行
编者按:你认为亲近善知识重要吗?你觉得自己可以独自修行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有一位能够使自己获益增上的良师益友是非常重要的,佛陀建立的僧团,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有一次,尊者弥迦奢罗问佛陀:“世尊!怎样才是独住?怎样又是有同伴同住?”佛陀回答说:“弥迦奢罗!当眼等六..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