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过程完全不使用农药与化学肥料的「有机蔬菜( Organic Vegetables )」,可以兼顾人类粮食消费及维护地球生态的双重需求,因此吃素的民众可以考虑选购有台湾省农林厅「吉园圃(GAP)」标章的蔬菜水果。
在烹调食物时,吃素的朋友们最好慎选调理油,并尽量以生菜沙拉、水煮、清蒸、凉拌等方式处理,如此更能保持素食的原有风味。
吃素的人更要保持好体力,因此要经常运动、多喝水、晒晒太阳,才会帮助身体更有效利用吃素吸收的养分。
栽培过程完全不使用农药与化学肥料的「有机蔬菜( Organic Vegetables )」,可以兼顾人类粮食消费及维护地球生态的双重需求,因此吃素的民众可以考虑选购有台湾省农林厅「吉园圃(GAP)」标章的蔬菜水果。
在烹调食物时,吃素的朋友们最好慎选调理油,并尽量以生菜沙拉、水煮、清蒸、凉拌等方式处理,如此更能保持素食的原有风味。
吃素的人更要保持好体力,因此要经常运动、多喝水、晒晒太阳,才会帮助身体更有效利用吃素吸收的养分。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主。有些人终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虽做功夫,也是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常在喜..
如何选购印尼沉香木手串,近几年沉香玩件火热的市场行情,带动了品香的复苏。虽然沉香只是众多香品中的一种,但自古至今都是最为珍贵的香料。它独特的香味与多变的气韵令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倾倒。那么如何选购印尼沉香木手串呢?凡有意购买印尼沉香木手的玩友藏家,无外乎几点原因:或出于对沉香的喜爱,..
魏家骅(1862—1933),字梅荪,晚号贞士,江宁人。他分别于清末光绪1898年、1903年两为进士,尤其是1903年为经济类进士,此后他一直官运亨通,任过翰林编修、山东东昌府知府,官至三品大员;民国时期,又曾担任西南地区法院院长。还担任过南京商会会长。在山东东昌府知府任上,成功引种美国棉花,推动了..
如何面对七情六欲◎ 心 律 很多人在修行之初会有这种疑问:我要开始修行了,我该如何面对、看待和处理自己与俗世之间的各种联系呢?特别是七情六欲?这就是大家对修行产生的误区,以为我既然要修行了,就要和俗世之间划清界限,才能达到一定境界。殊不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
月溪法师问:悟后的人,在其本人是何等境界?如何处世?月溪禅师答:见性的人,自性之中,本无生死可了,无佛法可修,修与不修是两头话,但随缘度日,有缘说法度众生,无缘随便,如古人,船子和尚撑船过生活,疏山和尚卖布过生活,有闹市街前过生活,有处清净境界,有处烦恼境界,有清闲自在,有终日奔..
鸡翅木家具如何保养,早在唐朝就有关于鸡翅木的描述,但对鸡翅木树种名称的描述却不尽相同。唐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即是描述此树,其子为红豆,故此树又名“相思木”。(明“曹)昭撰.王佐增补《格古要论》中介绍:“鸂鶒木出西番,其木一半纯黑色,如乌木。那么鸡翅..
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是说我们的身命来源于淫欲,又被淫欲系缚终生,继而牵入轮回,再次转世投胎,无休无止。那么人是如何投胎的,男女两性又是如何产生的,现代科学的染色体理论只看到了现象(果),但出现性别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胚胎形成的前后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来看佛教揭示的终极真相。..
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全称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上正等正觉心),即成佛的心,也可以理解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菩提心的本体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正觉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说的就是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菩提心为一切..
问:《金刚经》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当然后面还有个无寿者相,如何灭除一切相?明证法师开示:你用灭除,不用,完全不用灭,因为这些相都不会固定在那里,它自生自灭,马上就变化了,就是我们眼睛不顶事,看不到,这花它能一下就蔫吗?它肯定慢慢,一刹那,一刹那蔫,可是我们好像看了半..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怀嫌恨;三者,诳惑于他;四者,恼乱众生;五者,于父母所无爱敬心;六者,于贤圣所不生恭敬;七者,侵夺贤圣资生田业;八者,于佛塔庙断灭灯明;九者,见丑陋者,毁呰轻贱;十者,习诸恶行。以是十业得丑陋报。诳惑:..
如果听闻佛法当中,觉得说法的师父在讲解上,如有矛盾的地方应该如何做呢?明证法师开示:跟谁矛盾,是跟经典矛盾呢,还是跟你矛盾呢?这你没有说清楚,如果说和经典矛盾,你怎么知道呢,那意思就是你和经典不会矛盾了,意思是你开悟了,你都能够理解,如来真实义了,是不是这样,也未必吧,如果你真做到了,你就不问这..
法师您好,有几个问题请示:一、请问《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此偈何解?明证法师开示:就是说如果你有欲望,有欲界的欲望,你想出三界怎么能出得了呢,所以,不论你结婚没结婚,这个欲望都要断除,不断除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在家居士(已婚者)如何以此偈修行?明证法师开示:这个关键看你..
长期只吃肉和只吃素哪个好?每天吃肉不超过这个量,才正好小时候不爱吃肉,所以没长高;长大后爱吃肉了,结果长胖了。每个人的口味有所区别,不管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养成,不同的人的饮食习惯也是有所不同的。而只吃肉的人和只吃素的人,通常被归为两类。有的人吃起肉来根本停不下来,每天都要吃很多的..
【因依诸定蠲除四轭】 p0595瑜伽十九卷十二页云:谓如有一、已入有学位,未离欲界欲;依初静虑,熏除欲界诸恶寻思。依第二静虑,内等清净,心一趣性,初静虑地所有分别,无余永离;无复分别。依第三静虑,超过第二静虑地诸喜碍着。依第四静虑,超过第三静虑地诸乐碍着。依无色定,超过一切所有色想。如..
【自说】 p0595瑜伽八十一卷十二页云:自说者:谓无请而说。为令弟子,得胜解故。为令上品所化有情,安住胜理,自然而说。如经言:世尊今者,自然宣说。二解 如十二分教中说。三解 显扬六卷七页云:自说者:谓诸经中不列请者姓名,为令正法久住故,及为圣教久住故;自然宣说。是为自说。四解 杂集论十..
【自相相】 p0596瑜伽十一卷二十一页云:云何自相相?谓自类自相,或各别自相。此所思惟,名自相相。
【自性差别】 p0598瑜伽八十一卷十四页云:此中自性差别者:谓色自性、有十色处差别。受自性、有三受差别。想自性、有六想差别。行自性、有三行差别。识自性、有六识差别。如是等类,当知诸法自性差别。
【自在成就】 p0599集论三卷十一页云:何等自在成就谓诸加行善法,若世出世静虑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等功德,及一分无记法,由自在成就故成就。二解 如得有三种中说。
【自受用身】 p0600成唯识论十卷十五页云:一、自受用身。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
【自性假立寻思】 p0601显扬六卷三页云:自性假立寻思者:谓诸菩萨,于自性假立,唯见自性假立。二解 如四寻思中说。
【自受菩萨净戒】 p0602瑜伽四十一卷二十页云:又诸菩萨、欲受菩萨净戒律仪;若不会遇具足功德补特伽罗,尔时应对如来像前,自受菩萨净戒律仪。应如是受。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或蹲跪坐;作如是言:我如是名,仰启十方一切如来,已入大地诸菩萨众。我今欲于十方世界佛菩萨所,誓受一切菩萨学处;誓受一..
【自性灭坏诸行灭】 p0602瑜伽八十六卷六页云:自性灭坏诸行灭者:谓彼生已,任性灭坏,非究竟住,诸行永灭。
【耳根】 p0634集论一卷三页云:何等耳根?谓四大种所造,耳识所依清净色。二解 五蕴论一页云:云何耳根?谓声为境,清净色。三解 广五蕴论一页云:云何耳根?谓以声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耳中一分净色,此性有故;耳识得生。即无不生。四解 法蕴足论九卷二页云:云何耳根?谓耳于声,已正当闻,及彼同..
【全摄】 p0634显扬十四卷十页云:全摄者:谓诸蕴等具足五、十八、十二等,所摄。二解 如十种摄中说。
【伊烂拿钵伐多国】 p0635西域记十卷一页云:伊烂拿钵伐多国,周三千余里。国大都城,北临殑伽河。周二十余里。稼穑滋植,花果繁滋。气序和畅,风俗淳质。伽蓝十余所,僧徒四千余人。多学小乘正量部法。天祠二十余所,异道杂居。近有邻王,废其国君,以大都城,持施众僧。于此城中,建二伽蓝。各减千僧..
【见随眠】 p0638 如随眠有七种中说。二解 品类足论七卷九页云:见随眠云何?谓五染污见。
【见所断】 p0639 瑜伽五十六卷六页云:问:何义,几蕴,是见所断?答:现观智谛现观所应断义。一切一分是见所断。二解 显扬五卷十八页云:问:何义,几种,是见所断?答:由现观智现观谛所断义故。一切少分,是见所断。三解 杂集论四卷七页云:云何见所断?几是见所断?为何义故,观见所断耶?谓分别..
【见至补特伽罗】 p0642 瑜伽二十六卷四页云:云何见至补特伽罗?谓即随法行补特伽罗,于沙门果;得触证时;说名见至补特伽罗。二解 集论七卷十一页云:何等见至补特伽罗?谓随法行已至果位。三解 大毗婆沙论五十四卷三页云:云何见至补特伽罗?谓随法行,得道类智;舍随法行,得见至。问:彼于尔时,..
【见道亦名无相】 p0642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卷一页云:于见道说无相声者:如说目连不说第六无相住者。云何第六无相住者?谓随信行随法行者,不可施设在此在彼,不可施设在苦法智忍,乃至在道类智忍故。问:何故见道说名无相?答:见道速疾,不起期心;不可施设此彼相故。..
【见道依九处身】 p0643 大毗婆沙论二十五卷十七页云:如是见道,依九处身。谓人三洲,除北俱卢。及六欲天。此九皆能入见道故。说一道者,言九依身,见道是一。依同类故。谓彼所依,男女同类。说多道者,言九依身,见道各别。依处异故。说多道者,复有二种。一作是说:依赡部洲身见道;于赡部洲身中,..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