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果内情众生和外器世界都是无常的,那么众生怎样存在于世界中?
答:一切法都没有恒常的。外器世界也好,内情众生也好,都是无常的。无常有相续之无常,也有刹那之无常

众生是无常的,但众生也是无量无边的;这个世界毁灭了,还有其他世界。世界有成住坏空,但不是同一时间成住坏空,娑婆世界毁灭的时候,还有其他很多很多世界,也不是同时毁灭。众生是有生老病死,但不是一个众生生老病死,但还有其他很多生老病死。轮回嘛!他是无始无终的。世界有无数,是无边的;众生也有无数,也是无边的。
问:如果内情众生和外器世界都是无常的,那么众生怎样存在于世界中?
答:一切法都没有恒常的。外器世界也好,内情众生也好,都是无常的。无常有相续之无常,也有刹那之无常

众生是无常的,但众生也是无量无边的;这个世界毁灭了,还有其他世界。世界有成住坏空,但不是同一时间成住坏空,娑婆世界毁灭的时候,还有其他很多很多世界,也不是同时毁灭。众生是有生老病死,但不是一个众生生老病死,但还有其他很多生老病死。轮回嘛!他是无始无终的。世界有无数,是无边的;众生也有无数,也是无边的。
凡夫心行,虽千差万别,溯其本根,不外一爱二见。有情业力,虽千差万别,究其实际,不外一恶二善三定。众生种类,虽千差万别,区其大别,不外一欲二色三无色。
言五逆者一、杀父母 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二、破和合僧 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嗔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三、出佛身血 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
四无量心,亦名四等,谓慈、悲、喜、舍也。有凡夫人,虽得四禅,以乐高胜,求作梵王,更修四无量心。一、慈无量心 爱念众生,常求乐事以饶益之。二、悲无量心 愍念众生,受五道中种种身苦。三、喜无量心 欲念众生,从乐得欢喜。四、舍无量心 舍三种心,但念众生,不憎不爱。由善修此四无量定成就,命终..
或问一切世界,因何而有?造者为谁?曰:因心而有,唯心所造。一切众生,自无始来,迷真起妄,因妄识生,变似根身器世界等。故经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又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造。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同别二业者:一、同业,二、别业。一、同业 众生造共同之业因,谓之同业。二、别业 众生造殊别之业因,谓之别业。
欲明世界,先释世界之义。世界者,时间、空间、二者是也。世者时之异名,迁流之义,为过现未时之迁行也。界为东、西、南、北之界畔,即有情依止之国土也。又名世间,间者间隔之义,与界义同。又世者迁变无常义,在无常迁变中,谓之世间。..
世界之界,向形表推之,如云十方。十方者,十方位也。即东、西、南、北、四维(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上、下。
世界之世,向久远推之,如云三世。三世者,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是谓三世。
或有分为三世间者,谓一切有为法,有三种分类:一、五阴世间 又名五众世间,五阴者,色、受、想、行、识之五法,十界之五阴,各各差别也。二、众生世间 又名假名世间,假五阴和合之上名众生,上至佛界,下至地狱,各各差别也。三、国土世间 又名器世间,众生所依之境界,十界各各差别也。..
一初禅俱有初禅以下之欲界,名一世界。一世界具一日月四天下。四天下者,即四洲也。
三千大千世界者,有三重义:第一、小千世界 以世界之数千倍之,谓之小千世界,二禅统一小千。第二、中千世界 以小千千倍之,谓之中千,三禅统一中千。第三、大千世界 合中千千倍之,谓之大千,四禅统一大千。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大千世界。..
刹土无量,名称亦可无量。若就释尊应化本生刹土而言,则所谓娑婆世界也。娑婆又作沙诃,堪忍之义,故译作忍土。此界众生,甚能堪忍,故名。又作杂恶杂会者,谓三恶五趣杂会也。娑婆为三千大千世界之总名,是一佛摄化之境土也。..
就娑婆世界,而说邻近之十方世界。一、东方 密洲。六、西南方 鲜少。二、西方 离垢。七、东北方 摄取。三、南方 丰溢。八、西北方 欢喜。四、北方 丰乐。九、上方 振音。五、东南方 饶益。 十、下方 关籥。..
吾人现居之大地,为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中之一小世界内之南瞻部洲。
就世之相言之,所谓相续。而相续之种别亦有三:一、世界相续 由众生之有业,而国土世界安立。二、众生相续 由五阴法之和合,而众生存立。三、业果相续 依善恶之业因,而苦乐之果报成立。
【一切行苦】一切有为有漏之法,皆迁流不息,故称为一切行苦。这是如来所说四法本之一。(四法本为一切行无常,一切行苦,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见《俱舍论》卷二十三。
【一切行无常】指一切有漏法,皆不具有恒常之性,故曰一切行无常。这是如来所说四法本之一。见《俱舍论》卷二十三。
【二法相违】谓烦恼与涅槃二者相违。《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二载:一、烦恼,即指无明贪爱之惑,众生随顺烦恼,流转生死,故违涅槃之道。二、涅槃 nirvana,意译灭度。众生厌生死之苦,修习梵行,断诸烦恼,证大涅槃,故违烦恼之惑。..
又名共业共果,即众生如果造作了同一种的业因,就会召感同一种的果报。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小乘法是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作印定,大乘法是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其实,一实相印概括了三法印,三法印也能贯通一实相印,全都是阐明诸法因缘生,无有自性之理。只是大乘一实相印所说的缘起性空,把空的理性说得更加澈底,..
一相者,指众生的心体,此心体就是一实之真如;一味者,指如来之教法,此教法就是说明一实之真理。
万事万物,都有生、住、异、灭之四相,例如:人之初生,叫做生;其成长之形,叫做住;逐渐衰老,叫做异;最终死亡,叫做灭。又如:草木逢春发芽,叫做生;叶出花开,叫做住;逢秋凋谢,叫做异;最后枯死,叫做灭。天地间不论何物,皆经过此四相的变迁,惟决不是经此生住异灭之四相后,一切便归于无,而..
历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为一大劫,一大劫共有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为一世界由成至毁的年数。
1、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就是向众生开示宇宙人生的真理,以令众生转迷成悟和了脱生死的伟大事业。2、指人的生死大事。
佛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此一大事因缘,即为了化度众生的因缘。法华经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一佛所教化的世界。与一佛土同义。
一个由众多极微分子合成的有形物质,如世界是由无数的微尘集合而成,世界称为一合相,人体是由四大五蕴合成,人身也是一合相。
佛只以一种声音来向各类众生宣说教法。维摩经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一阐提迦的简称,是极难成佛的意思,有二种:起大邪见,断一切善根者,名断善阐提;大悲菩萨,发愿众生度尽,方成佛道,而众生至多,故亦成佛无期者,名大悲阐提。
(术语)为一大事之因缘。文句四上曰:众生有此机,感佛名因,佛乘机而应,故名为缘,是为出世本意。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