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遇到是非为什么永远错在自己
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这一点,其实很多人并不能真正接受、理解,当然更难做到。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自己是对的。从这个自己出发,遇到问题就会抱怨外部的环境,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到外境上。当我们把责任推到外境上的时候,把这个自我就保护下来了,自我就不需要改变,..

仁清法师:遇到不顺时如何处理?
我们当遭到不顺的时候,也是很多条件具足才现前,一般我们的凡夫很难去掌控自己的命运。什么时候顺?什么时候不顺?什么时候灾难来临?我们不知道。那更没法掌控,就是一些大成就者,他知道了有些事情,他都不好掌控,为什么呢?到时候就不由自己了,业力的牵引。我们要正确理解佛教,佛教是教咱们明白道理..

心律法师:遇到小人怎么办?
安婧最近很郁闷。她不喜欢参与那些家长里短的话题,也不愿意听同事们背后的议论,所以她总是尽量躲开人多的场合,完成自己的工作之余,就看看书,学点东西。可她的行为却招来了不少闲话,经常有人当面说她清高,不合群,甚至领导都提醒她要注意团结,还说她不注意团队合作,不服从领导等等。安婧欲辩无言,她知道..

方便遇到不方便
方便遇到不方便◎源 杰临济禅师云游至金牛禅师处时,金牛禅师一看到临济禅师,就把禅杖横过去挡住门,临济禅师用手敲打禅杖三下,然后回头就往禅堂里的首座位置上坐下。金牛禅师看到这种情形,不悦地说道:凡是行脚云游的学僧,在谒见寺院禅主时,无不按照一定参学规矩,行宾主之礼,你是从哪里来的?..

地藏菩萨名由来
地藏菩萨名由来◎ 宣 化什么叫消,也就是把文义解释清楚。消释名题--解释这部经的名字,这名字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也就是以地藏菩萨的名号作这部经的名字。地藏菩萨是个人。本愿是属于法。这部经在七种立题里边是属于人法立题。法,也就是一种业。本愿就是他本来的行业--过去生中的行为和所造的业(karma..

达真堪布:怕消业困难?你还不知道这个窍诀
达真堪布:怕消业困难?你还不知道这个窍诀有些人学佛以后压力很大:“哎呀,我造的业太多了。”“我烦恼太重了,习气太重了……”无需担心。如果你能认真学修佛法,并且在相续当中生起了菩提心,哪怕再深重的烦恼,再严重的恶业,也能立即消除。 《华严经》中有一个比喻:老鼠特别害怕猫,猫一出现时..

“地藏菩萨”圣号的由来
地藏:梵语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义:(一)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二)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三)能载义,土地能负载一切矿、植、动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萨能负载一切众生,由众苦..

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
梦参老和尚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不然遇不到。所以你遇到了,就生希有想。现代印刷术很发达,到处都有佛经;假使没有原始的经本,还拿什么去复印啊!怎么能印得出来啊!现在的写作文章,不能算是佛经,你要怎么对待,我没意见,佛也没有说。我所指的是大藏经,那是诸佛之见。至..

遇到这种情况,心里是否感觉很风光
忏云法师某某师!要是有人,你在那讲经说法,或者你在放蒙山、结手印,他啪嚓啪嚓啪嚓!都给你照相,你在那坐着,心里感不感觉很风光?或者是,大家拥护之下,出来捻香,在中间一走,感觉着,有没有一点风光?那时候要是有风光心,就是名。不要它,不管它。我在深山绝谷,我一个人也是这样,调自己的心..

肩负重任的地藏菩萨
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昔于忉利天宫,受释迦世尊嘱咐,于释迦寂灭以后,未来的佛弥勒未生之前,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娑婆世界众生由谁来负责度化?释迦佛把这一重担,交给地藏菩萨。并殷勤嘱咐他,对那些尚在恶趣受大苦的众生,要特别关心,令其改邪归正,离苦得乐。至弥勒佛出世时,使娑婆世..

困难里,请保持微笑的涵养
藉着正确的静坐方法及释尊的教诲,可以根绝所有负面思想,因为一颗未经修行的心正是所有问题的根源。释尊说:心灵是很难理解的,它十分敏锐且游移于意志间。智者会守护它,因为小心维护心灵常会导向幸福。人往往易于将自己的忧虑归罪于他人,尤其是找不到解决方法时更甚。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找来代罪..

越是困难时越要这样发心
◎ 梦 参无灾无害地过这一生,平平安安,吉祥如意,这个谁都得不到。你怎么样无灾无害地过一生?得靠你的善根,你能把过去的恶业、不善的种子,把它都转变了,自然地善根增长,出离三界,何况欲界人天的福报。如果我们现在诸位道友能够共同地学佛法,中乘、小乘、大乘全都学了,是无量生难得遇到。学,..

明一法师:禅修中的第一个困难——腿子疼
禅修中的第一个困难——腿子疼提起禅修,很多人马上想到腿子疼。我们无始以来造了很多不好的业,所要受的这些果报在禅修中表现出来就是困难重重。腿子疼是第一个困难,所以一提起禅修,很多人会联想到腿子疼,尤其打七的时候。学人自己的腿子在初学打坐的时候就很疼。如何克服这第一个困难,也是自己一直在琢..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连载——地藏菩萨·解救苦难
地藏菩萨,“地”是大地,“藏”是宝藏。大地能承载万物,含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是现代人所共知的事实,用来形容我们的心地也含藏无量的宝藏,要以孝道来挖掘。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为我们介绍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接受释迦牟尼佛的嘱咐,在世尊圆寂之后、弥勒菩萨成道之前,在这一段没有佛法教化..

仁清法师:居士遇到假僧人行骗,应该怎么如理如法处理?
弟子问:请问路上遇到假僧人,我们护法居士应该怎么如法处理?前几天网上看到视频,北京居士训斥他(假僧人)脱下僧服,不要抹黑佛教。有的师父说地藏十轮经中说道:遇到假僧人也应该恭敬他那身表法的僧衣!心中疑惑,居士如果真遇到假僧人行骗,请问师父如何如理如法的处理?仁清师父答:看到假僧人,..

刘素云:你遇到具体事,你找谁问
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怎么样来对待?就是按佛陀的教诲,四依法,按照这个四依法来做。有的同修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说平时说四依法都明白,内容也都知道,遇到具体事情了,就不按照四依法了,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譬如说,有的同修提出这个问题,我现在面对镜头,我回..

刘素云:遇到障碍的时候你怎么办?必须得往前走,不能退缩
我跟大家说,我学《无量寿经》、读《无量寿经》阻力很大,包括我自己的家人都不太赞成我选择这个法门,读《无量寿经》,这些年一直就这么过来的。但是他们也知道障碍不了我,说我这人太倔了。我记得有人曾经找过某某法师去告我的状,说我学这个法门不对,读《无量寿经》不对。这个法师因为跟我也比较熟..

正如法师:地藏菩萨哪里人?
地藏菩萨哪里人?正如法师在念诵《地藏经》共修法会上开示诸位慈悲:今天,我们念《地藏经》,大家都念得很专注很虔诚。有人问起:地藏菩萨是哪里人?人们初次认识,都想了解对方是哪里人?今年几多岁?在哪里上班?等等一些问题。我们经常念《地藏经》,当然地藏王菩萨的履历,我们也想知道一下。地藏王菩萨是哪里..

成观法师:为情所困:遇到感情问题应该怎么办?
一、观察、了达众生皆是情多智少。所谓情是什么?以佛观之,情就是迷,所以说意乱情迷 意若乱,情就迷,迷就是迷失自己,迷失理智。智是什么?智就是觉。我对这点的体会,最早是在我初中的时候。有个朋友,我知道他为人心很狠,甚至对老朋友也是如此,即使只有一点点不合他的意,就与人绝交,而且是说..
字通达
【字通达】 p0632如七种通达中说。二解 显扬三卷一页云:一、字通达。谓于三十二字,无分别故;所行相义,如实觉了。先已于心增上法行善修治故。
意行
【意行】 p1206此亦中有之异名。瑜伽一卷十七页云:以意为依,往生处故。此说身往;非心缘往。二解 如行差别中说。三解 如行有由种中说。四解 瑜伽八十卷十七页云:又由远离五种过失,应知意行。谓依现法义,有前四种;依后法义,有第五种。何等名为五种过失?一者、不忍过失。不能忍受现在过去不饶益..
聚极微
【聚极微】 p1297瑜伽五十四卷十一页云:助伴建立者:谓聚极微。所以者何?于一地等极微处所,有余极微,同聚一处,不相舍离。是故依此立聚极微。
对治无记
【对治无记】 p1291集论二卷十一页云:何等对治无记?谓如有一,为治疾病,得安乐故;以简择心,好服医药。
种种界
【种种界】 p1260瑜伽五十六卷十页云:云何种种界?谓即十八界、展转异相性。
似比量
【似比量】 p0695 因明入正理论云:若似因智为先,所起诸似义智;名似比量。似因多种,如先已说。用彼为因,于似所比诸有智生,不能正解;名似比量。如疏八卷二十六页释。
禅
梵语dhyāna,巴利语 jhāna。又作禅那、驮衍那、持阿那。意译作静虑(止他想,系念专注一境,正审思虑)、思惟修习、弃恶(舍欲界五盖等一切诸恶)、功德丛林(以禅为因,能生智慧、神通、四无量等功德)。寂静审虑之意。指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极寂静以详密思惟之定慧均等之状态。禅为大乘、小乘、外..
禅三宗
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780~841)于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之中,将禅宗诸派总分为息妄修心宗、泯绝无寄宗、直显心性宗,而主张自属之荷泽宗为最优。 息妄修心宗系指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之门下,及牛头、天台、惠稠、求那等倡导之禅。此宗主张外境与内心各有分限,如能背..
禅门拈颂集
凡三十卷。高丽慧谌、真训等编。系集自释尊以来至唐宋诸师,其间禅家机缘语句,拈颂之大成。本书以景德传灯录等之通集,及诸家之语录别集等为基础,选录自释尊以下至达磨第二十一世长灵守卓之法嗣育王介谌等之机缘语句,凡一一二五则,并附有诸家拈古、颂古、普说、小参等。虽与宋代慧严宗永之宗门统要..
支提国
支提,梵名 Ceti,又作枝提、支陀、脂提渝、枝提庾。意译众[艹/积]、忆。为印度古国名。即今印度阿拉哈巴(Allahabad)西南班得尔肯德(Bundelkand)及中央省(Central Provinces)之一部,西为钦巴河(Cham-bal)之支流卡利兴都(kali-sindh),东及顿士河(Tonse)。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长阿含卷..
出家功德经
全一卷。东晋时所译,然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佛陀欲令阿难度化鞞罗羡那王子出家,乃令阿难为之解说出家之功德,谓出家乃胜于布施等一切功德,诸功德中以此为最上。初时,佛闻鞞罗羡那王子之音乐,记彼七日当命终,遂使阿难劝其一日一夜出家。以此出家功德,命终后生于天上,二十劫间不堕三涂..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