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现在还没有缘分得到传承,可以修法吗?
上师解答:没有邪见就可以修,不接传承也可以。

上师三宝有胜义谛的,也有世俗谛的。胜义谛的上师三宝是最究竟的上师三宝,是本具的一些东西,不是外在的。真正的上师三宝也是内心的一些正念,一些福德。万法都是一心,包括上师三宝和自己也是一心的。你真正回归当初的时候,回到原来那个家里的时候,都是一体的。
问:我现在还没有缘分得到传承,可以修法吗?
上师解答:没有邪见就可以修,不接传承也可以。

上师三宝有胜义谛的,也有世俗谛的。胜义谛的上师三宝是最究竟的上师三宝,是本具的一些东西,不是外在的。真正的上师三宝也是内心的一些正念,一些福德。万法都是一心,包括上师三宝和自己也是一心的。你真正回归当初的时候,回到原来那个家里的时候,都是一体的。
亦名:受日三缘分齐子题:七日缘、半月缘、一月缘济缘记·释安居篇:“须知三缘分齐。一日至七日,并七日缘;八日已去,是半月缘;十六日已去,为一月缘。”(业疏记卷二○·三一·二○)
谓现在五蕴。是名现在界。
指藏通别三教的菩萨,因他们的功行尚浅,实在还没有达到真实菩萨地位。
五百罗汉第貮佰肆拾貮尊,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国(一说摩突罗国)人,其姓未详,初名为香众。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五祖。据《景德传灯录》等书载,尊者出生时,其父梦一金色太阳从屋顶穿出,照耀大地。依《阿育王传》卷六载,尊者从优波鞠多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于初日即得须陀洹果,第一羯磨时得斯陀含果..
任何佛号都可以念,药师佛可以念,释迦牟尼佛可以念,弥勒佛也可以念。就是不念佛,念菩萨也可以,例如念观世音菩萨、念大势至菩萨、念地藏菩萨、念文殊菩萨。念佛、念菩萨都是一样的,只要不起分别心,心中了无挂碍,诸佛菩萨也都有阿弥陀佛的慈悲。又如观世音菩萨说:「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
问:请问师父,在家人可以讲经说法吗?答:在家人不是说不能讲法,以交流的形式跟大家谈一谈也是可以的。佛陀在世的时候,作为居士的给孤独长者,虽然都已证到初果,但他在讲法之前也要先向比丘顶礼,也不升大座,就坐在旁边的座位上来说一说他修学佛法的体会、佛法的精要。这样的形式是可以的。所以能..
问题:我每天一有时间就会抄经,抄了很多《心经》。书写不美观、自己写的不满意的经书怎么处理呢?可以把它烧掉吗?明海法师:烧掉是不可以的。因为烧掉就是毁经,就会有毁经、破坏经典的业。事实上焚烧经典真的不可以,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所以抄完经后就把它烧掉了。有一个最好的方法:你去打听哪个寺..
问:老人痴呆了可以往生吗?请法师开示。答:如果他平时有真信切愿,持名念佛,不妨碍往生。因为我们认为的所谓痴呆,都是属于心意识的范围:或者反应迟钝,或者认不出人,或者思维紊乱,或者语言有障碍等,这些都是生理上、业力上的问题。在我们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会来加持,他的加持力能一直深入到我..
达真堪布:遇见问题时如何从轮回和因果的角度看问题?佛讲轮回,就是让我们明白自己的命运;佛讲因果,就是让我们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的壹生当中,既有快乐也有痛苦,既有顺利也有不顺利。遇见问题了,能够从因果轮回的角度看待,知道怎样面对事情,怎样解决问题,就不会患得患失、提心吊胆,心就稳定下..
达真堪布:这样你就大自在了为什么说轮回苦?你的心总是随境转,这是一种苦,因为不自由、不自在。顺境来了就高兴,同时怕失去;逆境来了就害怕,同时想摆脱——总是因为外境而动心,这些患得患失都是痛苦。认清这些缘聚缘散,不患得患失,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没有什么,都当成正常现象去面对,这样..
达真堪布:这样容易变丑陋 上师说 这样容易变丑陋希望自己高于别人,总想高高在上;若有人服从了,有人伺候了,就很得意,希望越多越好。人都有这种毛病,只是严重不严重的差别。这不是小事啊!这都是堕落的因!将来很难再次得到人身,即使得到人身了,也是种姓低贱、相貌丑陋、愚蠢的人。..
达真堪布:这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说有一位颇具盛名的法师,有很多弟子。有个女人陷害他,说自己怀了那个法师的孩子,但是那个法师一句话也没说。孩子生下来了,那个女人把孩子送到法师那里,法师还是没有说一句话,接受并抚养了孩子。孩子渐渐长大了,那个女人心里..
达真堪布:过年了如何饶益家人?菩萨戒里有一类是“饶益有情戒”。快过年了,全家团圆,你的这些家人也是有情。你去饶益他们,让他们满意,多做家务、多干活,让他们高兴,这也是一种菩萨行。 修行上很多的违缘都来自于家庭内部。与家人相处好了,他们也不会给你制造麻烦,甚至还会帮助你、支持你;如果..
佛教慈善 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拍卖刘元春关于寺院“头香拍卖”这一话题,刘元春教授继2月10日发来的“佛教慈善,要坚守纯真的品格!”这一看法后,又于今日发来题为“佛教慈善 可以拍卖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拍卖”的观点,全文如下:我们讨论这个话题,其实,包含有两个问题:一是佛教慈善可否采取“拍卖”的募捐..
问:为什么现在反对批评放生的人很多?圆因法师答:放生最容易消业障,简单易行,只要发心,随时随地,一人多人,钱多钱少,都可以放生。正因为放生如此殊胜,累劫多生以来,我们多少的冤家债主,邪魔外道都不愿意我们如此简单地便消除业障,成就道业,因而千方百计,增长无明,混淆视听,蛊惑人心,阻..
贫穷也可以出售节选自 卢志丹《佛说舍得》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大迦旃延(又称为摩诃迦旃延),是古印度阿盘提国婆罗门之子。原出家修习外道,后跟随释迦牟尼学法。他辩才无碍,善于论议,每一次他都能把说法的论点解释清楚,然后再列举出大量实例证明,层次分明,思路透彻,令听法的人都得到很大的利..
达真堪布:等待开悟的因缘到来 现在我们修加行,就是争取有壹天因缘到来,通过上师的引导和窍诀,立刻豁然开朗,见到自性。因缘不到的时候,妳再着急也没用,求再多的灌顶和加持,也不会开悟。
“起灭、自灭、定灭,皆是妄念自灭,随妄本净。”妄念能生起,就能灭掉。灭掉的形式有三种:“起灭、自灭、定灭”。起灭:后一个妄念生起,就灭掉了前一个妄念;自灭:妄念自己灭掉了;定灭:做功夫入定,将妄念消灭。这几种妄念消灭的方式,有快慢之不同,有力量大小之差别。不论用什么办法消灭它,都是..
除了念佛外,念菩萨名号也是可以的,例如,念地藏菩萨,观音菩萨等等都可以。其实任何大乘经典,你要是信愿具足都能往生。这桩事情,是世尊在《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你看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在「三辈往生」这品里面就讲得很清楚,上辈往生、中辈往生、下辈往生要具足那些条件。最后一段..
达真堪布:母亲节,为报恩而修行! 佛经里说过,哪怕背着母亲绕着南瞻部洲走一圈,也无法报答母亲的恩德。藏地也有一句谚语:“母亲的心像水,孩子的心如石头。”今天是母亲节,作为大乘佛子的我们,应该怎样利益我们伟大的母亲?除了发心发愿,给她们永恒的解脱与安乐,无以为报!..
达真堪布:放下傲慢就要放下我执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怨天尤人,这都是因为有傲慢心。“为什麽不给我加持啊?妳看我这麽艰难。“若是没有傲慢心,把自己放在最低处,还会这样吗?其实我执本身就是壹种傲慢。要放下傲慢,就要放下我执。妳艰难,妳有这个违缘,这本身就是壹种摄受,壹种加持,只是我们智慧不够..
顶果钦哲仁波切:你可以更慈悲 如果你缺乏勇气去面对自己隐藏的过失,你的修行不可能有太大的进展。任何帮助你看清那些过失的人或情况,不论有多么的令人不自在或令人感到羞辱,都是在帮你大忙碰到一个伤害你的人,等于碰上一个珍贵稀有的宝藏。尊敬那个人,善用这个机会来根除你的缺患,在修道上有所..
达真堪布:怨恨从这里来 人人都有优点,也肯定有缺点,但是凡夫就有这样的习惯:看自己的时候就看好的方面,看优点;看别人的时候,看不好的方面,看缺点。由此,种种的傲慢、怨恨,就产生了。
达真堪布:怎样才算把佛法这个“药”吃下去了 问:怎样才算把佛法这个“药”吃下去了?假如说你有病了,家里摆着各种各样的药,但是不吃能治病吗?吃了才有用。头疼了就吃管头疼的药,肚子疼了就吃治肚子疼的药。这叫实用。佛法是能够医治好我们身心疾病的药。怎么才算是把这个药吃下去了呢?就是在日..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证悟空性?问:怎样才能证悟空性?达真堪布答:我们要证悟空性,要真正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只有两种方式。我们依唯识和中观所讲的这些理论去抉择,以这些逻辑进行分析,最后能得到相似的“大空性”的结论,而不是真实的。最后,我们进一步通过修行,就能获得真正的定解。也就是说,..
达真堪布:怎么才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的要求不高,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就行。”你的要求够高了。发财不难,当官不难,但是要过平平安安的日子难。怎么才能平安?关键在于心。心安住了、平静了,你才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那么怎么才能将心安住,怎么才能让心平静呢?只..
元代华严宗僧徒主要是祖述唐代的澄观、宗密思想以及宣唱经典和着力修持为主,理论上无多少创见,著述也不多。此一时期的华严教僧分布于全国各地,而尤以五台山、元大都和江南三地为多。于五台山传播华严学的有文才、大林了性和幻堂宝严等,元大都著名的华严教僧有妙文、德谦、善柔、定演等。而在江南各..
达真堪布:怎么思维能把病苦转为享受? 怎么思维能把病苦转为享受? 答:很多人都说相信因果,实际并没有深信因果。真正深信三世因果了,你病得再重都不会有痛苦,甚至还会有欢喜之心。因为生病能消除很多业障,也是还债的机会。再高一个层面说,生病的本体也是因缘和合,找不到它的来处,也找不到它的..
凡夫众生难于建立信心,那么有一种方法,就是在行持当中建立信心。那么这个行持要层层剥笋了,分正行和杂行。正行就是专门依净土根本经典来修行,这就叫正行。正行就提出读诵正行、观察正行、礼拜正行、称名正行和赞叹正行,非常专一。如果你要读诵就一心读诵这部《观无量寿经》,读诵《阿弥陀经》,读..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是原始佛教的究竟果位,南传佛教完全依从原始佛法教诲。但是佛陀灭度六百年后逐渐出现的大乘(北传)佛教却不以为然,认为阿罗汉远未达到佛教的终极,视阿罗汉为“自了汉”。在大乘的修道位次上,最高果位是佛,其次是菩萨,然后才是罗汉。得到须陀洹果,有三个条件: 断..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