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社会如何亲近依止上师?
答:想成就,确实要依止上师,并且能够经常和上师交流,随时与上师沟通。虽然现在我们没有条件随时见面,但是也不要紧,我们通过互联网,通过各种渠道,随时都可以联系。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以前很多大德高僧都是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找上师,依止上师,跟随上师去学修,包括我们的历代传承上师都是这样。以前哪有现在这些条件啊?那些上师、大德们连出几本书都很费劲,哪有什么光盘、磁带、电脑、网络、电话啊

现今社会如何亲近依止上师?
答:想成就,确实要依止上师,并且能够经常和上师交流,随时与上师沟通。虽然现在我们没有条件随时见面,但是也不要紧,我们通过互联网,通过各种渠道,随时都可以联系。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以前很多大德高僧都是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找上师,依止上师,跟随上师去学修,包括我们的历代传承上师都是这样。以前哪有现在这些条件啊?那些上师、大德们连出几本书都很费劲,哪有什么光盘、磁带、电脑、网络、电话啊

慧文,一称慧闻;他的籍贯和生卒年月,传记不详。据《佛祖统记》卷六《慧文传》称他是东魏孝静、北齐文宣时(534559)行佛道者,另一说他是北齐时(550577)专业大乘的人。根据慧思自述的《立誓愿文》和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七《慧思传》,可知慧思生于515年,寂于577年,他自称二十岁到三十八岁遍历齐国,..
大乘起信论云:略说信心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信根本 所谓乐念真如法故。二者、信佛 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三者、信法 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密故。四者、信僧 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
涅槃经云四善法:一、近善知识 谓善知识常谈善法,若人亲近,则得灭除一切恶法,增长一切善根也。二、能听受法 谓既亲近善知识,又能听受正法,生长善根。三、能思惟义 谓既闻正法,即当思惟微妙之义,而契会于心也。四、如说修行 谓既能思惟正法之义,当如所说而修其行,则能脱烦恼生死之苦,证真空寂..
【现在】指事物正呈作用之位,现今存在之义。《俱舍论》二十曰:‘有作用时,名为现在。’
(名数)四如来四亲近之十六菩萨也,简别于贤劫之十六尊,特称为大菩萨。
胆巴金刚上师。师名功嘉葛刺思。此云普喜名闻。又名胆巴。此云微妙。西番突甘斯旦麻人。幼孤依季父。闻经止啼。知其非凡。遣侍法王上师。试以梵咒。随诵如流。曰此子宿积聪惠异。日当与众生作大饶益。年十二训以前名。自是经科哭式坛法明方。靡不洞贯。年二十四讲演大喜乐本续等文。四众悦服。上师令巴..
【三种损伏】 p0179瑜伽五十一卷十七页云:复次损伏略有三种。一、远离损伏。二、厌患损伏。三、奢摩他损伏。云何远离损伏?谓如有一,弃舍家法,趣于非家;远离种种受用欲具。受持禁戒;于所受持远离禁戒,亲近、修习、若多修习。由亲近修习多修习相续不断故;于诸欲具,心不趣入;心不流散;心不安住..
【三宝差别】 p0187显扬六卷十六页云:差别者:谓由六种因故,三宝差别;应知。一、由相故。二、由业故。三、由信解故。四、由行故。五、由随念故。六、由生福故。由相故差别者:自证觉相、是佛宝;证觉果相、是法宝;由随他教、正修行相,是僧宝。由业故差别者:转正说业、是佛宝;烦恼苦断所缘境业、..
【三种非圣法器】 p0201佛地经论五卷六页云:此有三种非圣法器。一者、亲近不善知识,闻不正法;暂时有障,非圣法器。二者、烦恼痴障所障非圣法器。三者、极重业障所障,及无出世圣道种子,久时毕竟非圣法器。..
【五种顺退分法】 p0275瑜伽四十六卷十页云:又诸菩萨顺退分法,当知有五。何等为五?一者、不敬正法及说法师。二者、放逸懈怠。三者、于诸烦恼,亲近执着。四者、于诸恶行,亲近执着。五者、与余菩萨校量胜劣,起增上慢;及于法颠倒,起增上慢。..
谓七种有漏烦恼。即见漏、修漏、根漏、恶漏、亲近漏、受漏、念漏等。漏者,漏泄之义;即烦恼之异称,谓一切烦恼之流注漏泄。(一)见漏,即见道所断之诸种邪见。(二)修漏,修道所断之贪、瞋、痴等诸烦恼。以上二者系就漏之体所立,分别为见、修二道所断。(三)根漏,依眼、耳、鼻、舌等根所生之烦恼。此系..
指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及理趣经十七段曼荼罗中之十七尊,指本尊、四亲近、八供养、四摄等尊。此中,四亲近系表本尊四智之德,与本尊合为五智。其他别尊曼荼罗中,亦可见具此形式之尊。 p330
又作菩萨修十法见涅槃。据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一载,菩萨成就十法,能明见无相涅槃(谓涅槃之法,离于一切色相),至无所有。十法即:(一)信心具足,谓修菩萨行,须发起圆常正信之心,信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二)净戒具足,谓修菩萨行,当须身心清净,受持禁戒,专为成就佛果菩提。(三)亲近..
指密教十六菩萨,有二种。(一)又作慧门十六尊。指金刚界曼荼罗羯摩会三十七尊中,阿閦佛以下四方四佛之各各四亲近菩萨,特称为十六大菩萨。即:(一)东轮阿閦佛之四亲近,即金刚萨埵、金刚王菩萨、金刚爱菩萨,及金刚喜菩萨。彼等皆以持戒忍辱而成就菩提心功德。(二)南轮宝生佛之四亲近,即金刚宝菩萨、..
亲近承事恭敬供养。如是名为亲近善士。
何等加行善?谓依止亲近善丈夫故。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修习净善法随法行。
谓四圣种。是一切佛。及诸弟子。共所施设。为最胜故。是种姓者。谓四圣种。是一切佛。及诸弟子古昔不共家种姓故。是可乐者。谓四圣种。是一切佛。及诸弟子。久远已来。昼夜等时。可乐法故。现无杂秽者。谓四圣种不为现在恶不善法。亲近涂染。性不杂彼。能远离故。曾无杂秽者。谓四圣种。不为过去。恶不..
由精进修法随法行。所以能修法随法行。由如理观甚深妙义。所以能观甚深妙义。由能恭敬听闻正法。所以复能听闻正法。由能亲近供养善士。若能亲近供养善士。便闻正法。闻正法已。便能如理观深妙义。如理观察深妙义已。便能进修法随法行。既精进修法随法行。便得趣入正性离生。如山顶上。天雨霖霪。先溪涧..
宣州椑树慧省禅师,洞山参,师问:「来作甚么?」山曰:「来亲近和尚。」师曰:「若是亲近,用动这两片皮作么?」山无对。﹝曹山云:「一子亲得。」﹞僧问:「如何是佛?」师曰:「猫儿上露柱。」曰:「学人不会。」师曰:「问取露柱去!」..
南岳福岩审承禅师,侍立大阳次,阳曰:「有一人遍身红烂,卧在荆棘林中,周匝火围,若亲近得此人,大敞廛开;若亲近不得时,中以何为据?」师曰:「六根不具,七识不全。」阳曰:「你教伊出来,我要见伊。」师曰:「适来别无左右,只对和尚。」阳曰:「官不容针。」师便礼拜。﹝师后至华严隆和尚处,举..
[出起信论]一信根本谓真如之汉。诸佛所师。众行之源。能爱乐者。即是信于根本。故云信根本。二信佛谓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求一切智。故云信佛。三信法谓信受诸佛所说之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故云信法。四信僧谓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求学其道。故云信僧。..
[出涅槃经]一近善知识谓善知识常谈善法。若人亲近。则得灭除一切恶法。增长一切善根也。二能听受法谓既亲近善知识。又能听受正法。生长善根也。三能思惟义谓既闻正法。即当思惟微妙之义而契会于心也。四如说修行谓既能思惟正法之义。当如所说而修其行。则能脱烦恼生死之苦。证真空寂灭之道也。..
胜思惟梵天问经云。梵天问文殊言。比丘云何亲近于佛。答云若比丘于诸法中不见有法若近若远。是则名亲近于佛○大集经云。不觉一法微相者。乃能了知如来出世。常见诸佛。
华译为清净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等,即亲近奉事三宝和受持五戒的女居士,为四众或七众之一。
华译为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和受持五戒的男居士,为四众或七众之一。
指忏悔时所诵唱之文。以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之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一偈为最著名,他如八十八佛大忏悔文,亦为现今法会重要行法之一。
亲近奉事三宝之义。梵语优婆塞即近事男,优婆夷即近事女。
梵语叫做优婆夷,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的女子的通称。
梵语叫做优婆塞,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的男子的通称。
奉养的意思,对上含有亲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对下含有同情、怜惜、爱护的意思。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