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慈诚罗珠堪布:因果不是佛陀的创造而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
文/慈诚罗珠堪布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也叫因缘。“果”就是结果,也叫果报。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分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面,迟早总要由自已受到的。概括说,种善因得福果,种恶因得苦..

惟传法师:户外禅修教学
户外禅修教学我们现在、今天来户外禅修,来到这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来禅修。这是有山有水的什么?山清水秀的这个坟墓区,山明水秀、山清水秀也可以。你看,我们现在站在这个地方,这个背后整个都是、我们四周围全部都是坟墓区、四周围全部都是。前面这个叫做燕子湖,它从这里然后到里面,燕子湖的上游是另外有..

惟传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 七、动中禅与受念处
七、动中禅与受念处1.概 说在这几天内,希望能够让大家实际地把四念处的修法都能理解、消化,有实际的经验、经历。也就是我们要把四念处的全部过程,都落入实修、实证。现在跟大家进一步地介绍,身念处的动中禅的修法,以及受念处方面。因为这是很重要的基础,这两方面要具足,也就是身、受念处的基础..

惟传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七、现观法界实相
十七、现观法界实相什么叫做法界实相呢?你不要又把它变成是很抽象;把它变成一门学问在那里争辩。法界实相,你要深入去体悟,你才会真正了悟生死大事;你才会真正了悟「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去」。如果你体悟不到什么叫做风界;风界对我们生命的重要,你还在文字堆里面打转的话,那你把你的鼻子、嘴巴都..

惟传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 六、礼佛与身念处之配合
六、礼佛与身念处之配合在礼佛的时候,也要配合身念处的开发。你在礼佛的时候,除了我们前面所讲的那些深义要能够体悟到以外,还要礼出不同的品质啊!你要把那礼佛的品质具体地展现出来;要把那礼佛的真正意义要真正地体会出来啊!除了这之外,你在礼佛的当下,记得!那也是要跟身念处完全配合的。当你..

惟传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心念处的开发
十、心念处的开发前两天,在我们的修行里面,有时候还会要你去下达指令,再动作,但是现在你不要再去下达指令了,你只是动作。而在动作之前,以及在动作之中呢?你要清楚地去感受那一股意识之流。在动作之前,都有意念在引导,不管是你脚的抬起,或是放下;或是手的举起;或是放下,包括手指头的动;包..

惟传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 五、出入息法修习
五、出入息法修习身念处动态这些,你能够清楚的觉察;静态方面的出入息,也是一样。但那是更微细的观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禅修要有静、有动;有动、有静。禅堂内的静态,是要让你的观察更微细。而观察更微细的这些,出入息法的配合就非常重要了。所以,当你在禅堂内静坐的时候,你就把出入息法的前面几..

96 为何我心里一直有终生出家的念头,但却一直...
问 题(那夜晚的陌生人)1.为何我心里一直有终生出家的念头,但却一直有阻挠,这来自什么恶业?我该怎么解决?2.为什么我的记忆力那么好?虽然我读书不大用功,但是数学却考得很好的成绩,而且能很快地明白有关于电脑的知识?3.当我跟大学朋友进行潜水比赛时,是何恶业让我差点溺水而死?什么恶业使我的..

昌臻法师:人生不是偶然因果连通前世今生
《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不会中断,失误。)可是,有些人认为:人生一切都是偶然,没有什么前因后果。有人看见好人受恶报,恶人受善报,便怀疑因果。有人说:死了死了,死了便了。如果一死便了,人生就没有价值;学佛修行,就无意义;而一贯作恶的人,就太便宜了。归根到底都是由于..

沉香品质不是靠香味的浓郁程度来决定的
位于四大名香之首的原因:1.沉香历来被誉为众香之王,其燃烧时所散发的香气高雅、沉静、清甜、悠扬,能人心平气和,进入祥和平静的状态。沉香无论单独熏烧,或与其他香料混合,都具驱恶辟邪、消除业障、使人心神安乐的效果。2.沉香来之不易:沉香是沉香树受伤后分泌出来的树脂凝结物。健康的沉香树不会..

道证法师: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道证法师: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我现在要讲的话很重要,妳要记住!我现在是用尽全身的力气讲这些话……,念佛的心态很重要,妳知不知道念佛的真义?念佛的心态是‘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我已经完全明白、了解了!” 对于我们念佛人,天天说的是念佛,写的是念佛,想的是念佛,谈的是念佛..

打坐禅修的秘诀
马祖是怀让禅师的弟子,他在般若寺修行的时候,整天盘腿静坐,冥思苦想,希望有一天能修成正果。有一天,怀让禅师路过禅房,看见马祖坐在那里神情专注,便向弟子问道:你这是在做什么?马祖马上起身答道:我在坐禅修行,我想成佛。怀让禅师听他这么说,就顺手从底下捡起一块砖,然后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神情..

达照法师:禅修三步曲
禅修三步曲达照法师一看住当下,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如是倾注。久久历练,功夫成片,尘缘之相消殒。二机缘成熟,一念相应,身心世界,大地虚空,顿时打破,彻见本来,真如之体现前。三真实不虚,如如不动,无相无为,妙用恒沙。时空宛然,是非分明,佛性之用圆彰。..

这些根本不是前世的因果
这些根本不是前世的因果——提醒大家,早日忏悔、修正忤逆不孝之过 从开始接触佛法,我知道了因果。于是我特别想知道一些因果,尤其是当我遇到不顺利的时候。总想知道,这是前世的哪段因,惹下了今世的这段果。可是,现在,我才发现,很多很多,都是现世报。人们为什么总不相信因果呢,总说,好人好报..

净土法门法师:真念佛的人管住自己的念头,才能与佛相应
真念佛的人心里没有杂念,所以他念念是佛,念念生佛。这个道理我们要搞清楚、搞明白。搞明白之后,我们就管住自己的念头,念念让它有佛念,不能有别的念头。这是经上常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就成佛。为什么这么容易?因为你本来是佛,只是你现在的念头错了,你不是佛,你把佛忘..

海云继梦:时间的存在不是看钟表
时间的存在不是看钟表修行有很多方向,很好进行,当我们感觉到茫然的时候,那就是你用功不得力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新年」,通常都有一种新的气氛,对修行人来讲,什么叫新年?这个牵涉到的就是:时间!「时间」的观念,对一般凡夫来讲,尤其是现代的人,..

梦参法师:吉凶祸福不是定论,随时可以转变的
远离一切妄执吉凶,常见断见,我我所见,如是有情来生其国生到这个佛国土的,那不是一般的,得远离一切邪见的天魔徒众。他要远离一切的妄执吉凶。我们要想生极乐世界,你还想算个命,打个卦?《占察经》不同,你要用占察轮,问:我能生到极乐世界不呢?你占一下,地藏占察轮说,你要想生到极乐世界,还..

惟贤法师答:所谓“净土法门”从真正意义上讲,应该不是特指阿弥陀佛的净土,而是指十方净土?
惟贤法师答:所谓净土法门从真正意义上讲,应该不是特指阿弥陀佛的净土,而是指十方净土?现在一般人所讲之净土法门就是指唐代善导大师倡导的念佛法门。实际上从净土的本意来讲,不止西方净土,东方、南方、北方,十方上下都有净土。只要你的心能转过来,整个世界都是华藏净土。..

佛珠不是把玩的首饰
佛佛珠不是首饰,我们不可以对待一般首饰的心态来对待佛珠。那到底佛珠有什么秘密呢?随身法具关于佛珠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槵子经》中记载的说法为准。据载,波流离王在听到佛陀开示之后,便开始用木槵子来制造佛珠,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这就是佛珠的起源。所以,最初佛珠被称为念珠。也由此,佛珠..

传喜法师:如何降服贪恋女色的念头?
如何降服贪恋女色的念头?有时候看到年轻女性的外貌会想多看一眼,甚至起邪恶的念头,但随即就浮现,解剖台上的大体形象,请教师父如何断绝想多看一眼的这个贪欲?传喜法师开示:这个就是我们生命你看,我们男和女是由荷尔蒙而决定的,如果给一个女的多打男性的雄性激素,她就会长胡子,会长出男的特质..

印顺法师:切莫误解佛教“人生是苦” 不是悲观之意
在中国,信佛法的与不相信佛法的人,对于佛教,每每有些误会,不明佛教本来的意义,发生错误的见解,因此相信佛法的人,不能正确的信仰,批评佛教的人,也不会批评到佛教本身,我觉得信仰佛教或者怀疑评论佛教的人,对于佛教的误解应该先要除去,才能真正的认识佛教。由于佛教教义而来的误解:佛法的道理很深,有的人..

蔡日新:占有并不是爱美的表现
占有并不是爱美的表现蔡日新一枝玫瑰,或者一束芍药,当它门迎着晨曦,吐露那水灵灵的花瓣时,真叫人一见便有美不胜收之感。但是,它们一旦被折下来,便会立即失去原来那令人倾慕的美的魅力。为什么原来惹人青睐的东西,转瞬之间就失去了它美的神韵呢?因为,美是不容占有的,也是人们所无法占有的。所以,尽管折..

佛教的本质不是宗教,也不是迷信,而是教育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佛教原本是来自异国的外来文化,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亦对中华本土文化的丰富、成长与升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今天中国社会人群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比如烦恼、颠倒、作业、忏悔、觉悟、如实、实际、平等、法宝、净土、彼岸、现行、刹那、因缘、胡说八道、不..

不要假装你是学佛 真正的佛教文化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
生活中、佛学修行中遇到问题,为您答疑解惑这一周,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个网络词汇刷屏了,乍一看,和佛法还有那么些关系:佛系何为佛系可别误会,这个词跟宗教没任何关系,就是借着宗教符号,来表达一种有也可以、没有也行、看淡一切、不用强求、做人做事都随缘的处世态度。小编整理了一些网络上的佛系..

人生来不是为生气的
有一位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讲经布道之余,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栽种培植兰花。有一日,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嘱托弟子们要尽心照顾兰花,其中四季兰和下山蕙兰最脆弱,更要多花一些心思。弟子们谨遵师父的教诲,日日悉心照顾。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在一场大风暴来临之前没有将师父的兰花搬回..

黄念祖:一个人不是非发脾气不可
黄念祖:一个人不是非发脾气不可有个日本故事很深刻。 一休小和尚九岁的时候,师父出去了,吩咐大家好好在庙里看庙,用功。他是小孩,大殿里呆不住了,找他师兄去,在方丈室找到师兄,师兄比他大两岁,在方丈室哭呢。 “你哭什么?” “不得了了,我惹大祸了” 一休说:“我们是学禅的人,不能哭啊!” ..

梦参老和尚:心即是佛 我的不是我
讲到这个问题我跟大家讲,你这个肉体,不是你的精神,你的心跟肉体,是两回事情。我们每个人说话,「我的耳朵」、「我的鼻子」、乃至「我的脑壳」、「我的身体」,「我的」不是「我」,想过吗?「我的桌子」、「我的板凳」,那是「我的」,是物质的。说我的身体是物质的,谁知道你的身体、你的心?心..

禅修天地:以水镜为师
禅修天地:以水镜为师禅师将一杯水和一面镜子交给弟子。禅师说:此后它们就是你的老师,你要努力跟它们学习。弟子说:我跟水学习什么?禅师说:跟水学习如何面对不同的空间!无论把水倒进不同形状的容器,水便改为容器的形状,水永不抱怨空间改变。弟子说:我跟镜子学习什么?禅师说:跟镜子学习如何面..

净土法门法语:你念头一转,你就快乐无边!
1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辛辛苦苦谋生赚钱养家,一定要晓得,养家是布施!如果你是在迷位,觉得自己是做牛做马,赚钱来还家人的债,你憋了一肚子的怨气,你会生活得很苦!你念头一转,养家是布施、是供养,你是布施这一家人、供养这一家人,你就快乐无边!2 你不晓得这是布施,不知道那是供养,你做得好辛..

雪漠:出离心不是一时的情绪
出离心不是一时的情绪真正的看破红尘,是对尘世失去以往那种盲目的迷恋。当你不再盲目迷恋世上一切的时候,你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厌倦感,觉得一切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就想逃离这个虚幻不实的世界。这时,你会产生巨大的出离心。经典中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大富翁,他拥有一间大房子,但这间大房子只有一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