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法实践

如法实践

如法实践如法应修行,非法不应受;今世及后世,行法者安稳。《大智度论卷十六释初品中埵梨耶波罗蜜义第二十七》此偈是说,若合于正法的道理,应该照着去做,违背正法的观念,便不该接受;不论今..
不堕恶趣

不堕恶趣

不堕恶趣佛法认为,生命于六道轮转不息。其中,恶道之苦极为恐怖。经常思维恶趣苦,能激发猛利皈依之心。若将三宝视为生命唯一归宿,承其加被,将不堕恶道。《嗟袜曩法天子受三皈依获免恶道经》..
人与非人不能为灾

人与非人不能为灾

人与非人不能为灾皈依三宝,安住于三宝慈光加持之下,有如获得最有效的护身符,最坚实的铠甲,能使我们的生活、修行平安顺遂。无论是周围的人,还是非人等其他鬼神,都无法伤害我们。所谓伤害,..
五戒心法

五戒心法

五戒心法周秉清居士目录第一 其心不杀第二 其心不盗第三 其心不淫第四 不起妄念第五 不饮滴酒第一 其心不杀何谓杀?凡对人与物直接或间接戕其生命,伤其肢体,及绝其生机,均名为杀。若对人与物..
提起放下

提起放下

提起放下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胜。《大智度论卷三释初品中四众义》此偈的表面是说,孔雀虽有华丽的外表,但是不如鸿雁能够远飞;在家人虽然富贵而有势..
用佛智慧

用佛智慧

用佛智慧如来智如是,众生悉具有;颠倒妄想覆,众生不知见。《六十华严经卷三十五宝王如来性起品第三十二之三》此偈是说,人人都具备跟佛相同的智慧,可惜一般人的心智被痴迷的颠倒妄想所蒙蔽,..
七佛通诫

七佛通诫

七佛通诫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法句经卷下述佛品》偈子相当通俗。唐朝鸟窠道林禅师说它三岁儿童虽道得,可惜八十岁的老翁也做不到。实际上这四句话在很多经典中皆可看到,..
怎样持守五戒

怎样持守五戒

五戒是哪五戒?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戒杀、盗、妄、淫、酒。表面看,这五种邪行似乎很多人都能避免,有些佛教徒甚至非佛教徒都茹素戒荤一辈子,心志不可谓不坚。但细究起来,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戒..
因 果

因 果

第三篇 因果壹 何谓因果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善恶观念,维系着我们社会的道德于不坠,这种具有「惩恶劝善」之功的法则,就是因果观。因果,最..
第二篇 业

第二篇 业

第二篇 业壹 业的定义与轮回说「业」,梵语karman,音译作羯磨,是「行为」(个人)、「行动」(社会)、「运动」(自然界)或「造作」的意思。它包括各种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