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大地万物皆有用
https://www.tfoyin.com/show/20047.html大地万物皆有用很久以前,一间寺院住了一位明理聪慧的小沙弥,还有一位贡高骄傲的小沙弥。这位骄傲的小沙弥,常以为自己的才智高人一等,其他人都比不上他,甚至是无用之人。聪明的小沙弥想让他明白大地万物皆有用的道理,于是趁他一边走路,手中还捧著书一边读的时候,大声叫他:站住!骄傲的..
伯子克里克石窟
https://www.tfoyin.com/dict/20020.html位于吐鲁番东北四十五公里之木尔托克河峡谷之石窟寺院。伯子克里克(Bezeklik),原意为“装饰之家”。筑于南北朝至元代之间。石窟大多以壁画、雕像作为装饰,然至明代以后,回教徒入侵,大举破坏壁画之画面;至本世纪初,复因卢考克(Albert von Le Coq)、史坦因(Aur..
佛教博物馆
https://www.tfoyin.com/dict/19988.html印度自古以来,即有在佛教寺院中保存佛像、壁画等之习惯,以为辅助修道之用。若就客观而言,亦具有如同公共美术馆保存艺术珍品、教育民众等之任务。在中国、日本,信徒常将其珍玩遗品布施予寺院。寺院之珍藏,除佛教文物外,间有收藏一般工艺品者。此类宝物收藏馆,于国..
佛教壁画
https://www.tfoyin.com/dict/19981.html印度多以壁画庄严佛堂,亦有招画工于门侧、讲堂、食堂、浴室等作诸彩画,内容多与佛教有关,如描绘神通变、五趣生死轮、本生故事、地狱变等。现从北印度古代佛教寺院残存之雕像、建筑物、遗址中,发现部分壁画之薄彩痕迹,可依毗奈耶杂事卷一、卷十七、摩诃僧祇律卷三十..
佛图户
https://www.tfoyin.com/dict/19931.html即寺户。北魏寺院所辖之人户。为沙门统(佛教统制官)昙曜上奏文所立之一种社会事业。与僧祇户同时设置,为寺院经济之基础。即集重罪犯人或官婢于寺,从事寺院清扫或田地耕作。后随寺田之增加,寺院财产亦逐渐增加,遂失其原意。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因灭佛,遂废之。..
随众过堂
https://www.tfoyin.com/show/19797.html随众过堂,就是指集体吃饭。 堂,就是指斋堂,也就是五观堂,即是吃饭用膳的地方。因为寺院里人多,集体吃饭采用「过堂」的方式。用「过堂」方式吃饭有一定的规矩,好处很多。或许有人初时「过堂」会有点儿不习惯,样样要有规矩,有点拘束,但是慢慢便自然适应,觉得有受用。随众过堂利益,古德云:好处..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四)
https://www.tfoyin.com/show/19792.html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四)藏地寺院的实际景观问(12):去年,我在西藏参访了藏传佛教的几大寺院。就我所看到的情况,这些寺院也深受经济浪潮的影响。每个寺院都在卖门票,僧人则忙于应酬游客,和汉地的很多寺院非常相似。使得整个佛教的发展和社会一样,也进入商业运作的状态。近..
佛教公案 普贤菩萨与昙翼法师
https://www.tfoyin.com/show/19761.html天衣法华寺位于在绍兴市正南面约二十公里的秦望山的西北麓,寺名也历经几变。寺院于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年),由高僧昙翼始建,号“法华寺”。昙翼法师最初依庐山慧远出家,后往关中求学于鸠摩罗什。几年之后,他又东还会稽,入秦望山结庐而居。有一天,日薄西山,天色向晚,昙翼的草庵门前..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心灵的虔敬
https://www.tfoyin.com/show/19719.html心灵的虔敬《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拜佛有不可偏废的礼仪规矩,但是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虔敬,如果固执形式,一味着相,像譬喻中的信徒,便不能与真理相契合,只有离佛道愈远了。有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经常到寺院来礼拜菩萨,他看到菩萨的法相庄严,心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