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大安法师
https://www.tfoyin.com/weibo/6788.html问:现在法师众多,初学应该如何选择才不是掺杂? 答:我们学佛,应该常随佛学,佛从来没有说只能尊奉一个人。圣人们都谈到“学无常师”。 当初,善财童子遍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最后在在普贤菩萨座下,还劝善财童子:“你到极乐世界去拜阿弥陀佛为师。”你可以多听几个,但是要看净土宗祖师的著述。..
佛教微语
https://www.tfoyin.com/weibo/6773.html【佛学疗心六法】一、念佛对治业障。二、观心法破我执。三、因缘观对治愚癡。四、慈悲观对治嗔恚。五、数息观对治散乱。六、不净观对治贪欲。《六祖坛经》有言:“佛向心中作,莫向心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怫。”经过“内省”,臻于“心物不二,一体圆融”之界。..
微博精选
https://www.tfoyin.com/weibo/6581.html【净慧法师】我们这些人虽然没值佛住世,但要想到佛真身仍住世。佛住世我们也要修行,佛不能把我们拿到佛国土去,自己修自己去。佛的弟子不能例外,佛的儿子不能例外,佛自己静坐六年也不例外。佛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就跟佛学。..
佛经故事
https://www.tfoyin.com/weibo/6464.html你要有奉献心,佛学术语叫作布施心。「社会上有各行各业的工作,希望我现在做的工作,能够对社会产生意义、产生利益。」你要有这样的发心,当有这样的动机后,你要告诉自己:「我要好好尽到责任,为社会为大众做奉献,把工作做好。」如果这么做,你的工作就变成是布施的一种修持了。--GaMaBa..
索达吉堪布
https://www.tfoyin.com/weibo/5281.html人生在世,还是要尽量行一些善,为未来多做点准备。日本“商圣”稻盛和夫,是佛学造诣很深的大企业家,他曾说:“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是为了比出生时有一点点的进步,或者说是为了带着更美一点、更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
佛经故事
https://www.tfoyin.com/weibo/4387.html【常随佛学】佛云:人身难得犹如海龟遇浮木孔。又云: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如何把握来生能得人身,最基本的条件要具足五戒的修持。何谓五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至于富贵贫贱,全凭造作善恶多寡而定。谚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造者是。..
济群法师
https://www.tfoyin.com/weibo/3515.html信仰和人们的精神需求有关。如果内心对宗教有强烈需求,具备足够的虔诚,自然容易身体力行地实践。一旦由实践得到切身的宗教体验,这种信仰就会比较坚固。如果仅仅将佛学当做学术研究,不和自己的人生发生联系,不将佛法切实运用到生活,是得不到佛法真实利益的。..
大安法师
https://www.tfoyin.com/weibo/3170.html学佛入门首先要三皈依,读点佛教的常识,要从深信因果、深信轮回、深信有佛性、深信极乐世界这些作为入门的要径。然后尽量在行为上做到吃素,念佛,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学佛不是佛学,学佛要知行合一,解行并进,要转化自己的行为。慢慢地就能够消业障,开智慧,得到学佛的利益。..
星云大师
https://www.tfoyin.com/weibo/2683.html佛学不仅具有教理,更有宗教上的体证,佛学最高妙的教理,无非是为了契入真理,方便实践。若只是知识上的谈玄说妙,佛学认为是戏论,应该扬弃。
弘化社
https://www.tfoyin.com/weibo/2253.html「皈依三宝,相当于学生到学校注册,是信佛学佛的开始。唯有注册之后,有了学籍,才承认是学校的学生,学校也接受你上课。学生上课是义务,学校授课是责任,所以,皈依的仪式非常重要。就像官员就职,党员入党,都要经过宣誓等行为,表示慎重和肯定!」辑录《学佛群疑》·圣严法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