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佛教反对迷信与宿命
https://www.tfoyin.com/show/4894.html佛教反对迷信与宿命诸佛由众生修成,他们既是已经成功地解脱了的大智慧者、大觉悟者,他们所证所言的法义就一定正确,我们当然应该谦虚、恭敬地向他们学习。但诸佛与我们只会是一种师生关系,一个修证佛法的人,如果迷信佛,认为佛是高高在上的一种主宰,是一种绝对的意志,他一定就违背了佛学的根本..
佛学不是宗教
https://www.tfoyin.com/show/4828.html佛学不是宗教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道、释(即佛家)为主体的,可惜由于种种原由,除了儒家以外,如今我们对佛家和道家文化都了解得太少了,只要一提起佛学,有一些人就认为是迷信。其实,佛学本身并无世俗宗教的迷信色彩,只不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切都在世俗之中发展和流变着,佛学..
没有语言可以真正表达你的感受–阿姜查
https://www.tfoyin.com/show/4726.html摘自莲花中的珍宝—阿姜查·须跋多传●出外参学阿姜查通过了第一级佛学考试之后,隆波决定离开常住寺院外出参学。 一九四一年,他离开廓村寺,到乌汶府披汶挽莎限县(Piboon-mangsaharn)的天堂园寺(Wat Suan Sawan)去。经过一年参学,了解到仅有对经典的学习并不能满足他..
悟达国师
https://www.tfoyin.com/show/4721.html六下 二 悟达国师二 悟达国师悟达国师是中国唐朝的高僧,从小就非常聪明;五岁读书,祖父叫他做首咏花的诗,一会儿吟出: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惟馀一朵在,明日定随风。十一岁出家,专心研究佛学;十三岁上台讲经,听众万人;不久,懿宗皇帝封他做国师。悟达未成名前,在长安一佛寺,遇一同道,身患癞病,..
佛学 与学佛
https://www.tfoyin.com/show/4649.html五上 一 佛学与学佛中国宋朝文学家苏东坡居士,是一位精通佛法的佛教徒,他在江苏瓜洲时,有一天诗兴到了,做一首赞佛的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自己吟哦,觉得非常满意! 便叫人送去给好朋友佛印禅师看。八风,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这首诗是称赞佛陀烦恼已尽,..
马一浮:沤灭全归海,花开正满枝
https://www.tfoyin.com/show/4635.html本文转载自网络。他精通西方学术,却一生弘扬国学。他佛学造诣深湛,却终身尊信孔子。他带回了中国第一部德文版《资本论》。他通读过文澜阁四库全书。他拒绝担任北大文科学长。却自行创办书院培养圣贤。梁漱溟盛赞他是:“千年国粹,一代儒宗”。“沤灭全归海,花开正满枝”是他的临终绝..
第十六、十七、十八课综合指要
https://www.tfoyin.com/show/4538.html第十六、十七、十八课 综合指要1.照佛学来说,出家受具足戒的人,应称为比丘,不应称僧,因为僧是僧伽的简称,于义为众和合,可知是团体的称谓,其条件是:三人以上,而且具足六和敬,才可以称做僧。可是,后人往往对于一位比丘,也称之为僧,这只能认为习惯,不能认为合理。如前人诗云:..
也谈禅、密、净
https://www.tfoyin.com/show/4524.html也谈禅、密、净对佛学稍有研读便能明白,一切法门莫不是都以开悟见道、明心见性或成就法身为首要基础。禅、密、净从本质上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体说起来:禅是走觉门,即返其初(自性),净是定于一(佛号),这两宗的玄旨,都是治心的法要。密则身心皆转,以心为本,双管齐下。禅宗大德说:放舍 ..
佛学是怎么一回事?
https://www.tfoyin.com/show/4466.html佛学是怎么一回事?从根本上来看,佛学肯定是一种假说。大智慧者、大觉悟者释迦牟尼在世时就说过,他的一切言说与表述均是假说。不过,同时他又说过,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二者看似很矛盾,但这矛盾在于概念名相自身的局限所致,因为对于终极意义上的、彻底而究竟的、大圆满的智慧和觉悟而..
有为和无为
https://www.tfoyin.com/show/4425.html有为和无为客观地讲,有为与无为之辨证关系并不是靠理解来了知的。我们只要不识空性,未能明心见性,首先就无法真正地了知什么才是无为法(此乃属于胜义谛范畴)。所以我们初学者只有望文解义地作一种想象或观照,一般只有明心见性之人才会如实地体悟和修持。再说,佛学中的这些名词概念及修持,在具体的实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