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杨维中:中国佛学 二、佛法东渐(二)最早的佛经汇译与最早的中土论典
https://www.tfoyin.com/show/50680.html(二)最早的佛经汇译与最早的中土论典在中国佛教史上,《四十二章经》和《理惑论》具有特殊的地位,二者都被古代的佛教史家当作中土第一部汉译佛经和中土人士撰写的第一部佛学论文,同时,近代学界争论百年也未能完全在其形成时间和真伪方面形成一致意见。不过,在此,我们仍然..
杨维中:中国佛学 一、佛教创立(五)大乘与小乘
https://www.tfoyin.com/show/50679.html(五)大乘与小乘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在部派佛教的发展过程中,佛教内部又兴起了新的流派——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又将许多部派的义理贬称为“小乘”。尽管大小乘佛教在许多方面有所不同,大乘佛教对于部派佛教多有批评,但大乘佛教的兴起并未完全替代..
杨维中:中国佛学 一、佛教创立(二)佛教的基本教义:四谛、十二因缘
https://www.tfoyin.com/show/50678.html(二)佛教的基本教义:四谛、十二因缘释迦牟尼成佛后就开始宣扬他所体悟出来的“佛法”,其最初说法史称“初转*轮”。“初转*轮”的主要内容是“四谛”、“十二因缘”,这也是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称为“四圣谛”、“..
杨维中:中国佛学 一、佛教创立(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https://www.tfoyin.com/show/50674.html一、佛教创立佛教发源于印度,中国佛教的源头在印度。考察中国佛教的思想内容及其历史发展,简要回顾印度佛教的思想渊源及其时代的思想文化背景是十分必要的。(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前565年前485年),又称佛陀,是佛教的创始人,出生于北印度的迦毗罗卫城(..
杨维中:中国佛学 一、佛教创立(四)经典的结集与部派佛教讨论的问题
https://www.tfoyin.com/show/50673.html(四)经典的结集与部派佛教讨论的问题在佛陀入灭后的一百年间,佛教僧团发生分裂,此后数百年佛教分部流传。这一历史时期称之为“部派佛教”,时间范围大致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后二世纪。在佛陀涅槃之后的四五百年之中,佛教僧团先后举行了四次结集,确定佛教的圣典。佛陀在..
杨维中:中国佛学 导言
https://www.tfoyin.com/show/50670.html中国佛学作者:杨维中导言佛教发源于印度,但却在中国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中国的佛教思想家不仅以自己的宗教修持,身体力行体证佛法,而且以其卓越的理论思辨为中国思想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不仅如此,佛教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影响并且传播到周边的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实际上..
杨维中:中国佛学 一、佛教创立(三)检验佛法的标准:三法印
https://www.tfoyin.com/show/50668.html(三)检验佛法的标准:三法印所谓“法印”,亦即标准,“三法印”,就是用来检验一部经典或者思想是否是佛说、是否是佛法的三个主要标准。“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所谓“诸行无常”是指世间一切事物时时处于迁流不息、瞬息即变、无始无终的过..
杨维中:华严宗佛性 思想初探——五教佛性与心性本体
https://www.tfoyin.com/show/50667.html华严宗之成为独立的佛教宗派,时值天台、唯识诸宗思想成熟之时,故尔其佛学思想既具有鲜明的自宗特色,又有融合、吸收其它诸宗思想的倾向。从心性论角度看,天台宗于性具立场上言众生之心性与佛性关系,虽有合一之意图但仍有二体之嫌讥。唯识宗以无漏种子释佛性而又将其..
佛学常识 | 贤首宗对佛教的判摄
https://www.tfoyin.com/show/50623.html三时:第一、日出先照时,佛为圆顿大根众生,转无上根本法錀,名叫直显教,为令这圆教一乘人等,转同成别,就象太阳初出先照高山一样,如《华严梵网会》。第二、日升转照时,佛为下中上三类众生,转依本起末法錀,名叫方便教,为令彼等三类众生,转三成一。这就象山地高..
西天二十八祖之十二祖马鸣
https://www.tfoyin.com/show/50611.html马鸣(Aśvaghoṣa,公元1、2世纪),古印度佛教诗人、剧作家,与迦腻色迦王是同时代人,生于中天竺一个婆罗门家庭,原为婆罗门教信徒,后随著名佛教学者胁尊者出家,在东天竺、北天竺宣传佛法。马鸣不仅是一个佛学家,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写过不少诗作和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