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修行三道关
https://www.tfoyin.com/show/45286.html◎ 净 慧第一关是腿子关第二关就是昏沉关第三关就是妄想关修行从开始要上路的时候有三关。一是腿子关,怎么能够使腿子慢慢地听话了,不疼了,这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平常要注意锻炼。我们佛学院的学生在每一天都有两支香,两支香要坚持坐。平常两支香在坐的时候不翻腿子..
中国佛法之兴衰
https://www.tfoyin.com/show/45283.html中国佛法之兴衰◎ 梁启超从中国佛学史大量观察,可中分为二期:一曰输入期,两晋南北朝是也。二曰建设期,隋唐是也。实则在输入期中,早已渐图建设,在建设期中亦仍不怠于输入,此不过举其概而已。输入事业之主要者,曰西行求法,曰传译经论今欲使学者得一简单明之概念..
佛学的本质
https://www.tfoyin.com/show/45282.html佛学的本质◎ 太 虚 佛学的本质,就是佛陀所说明的宇宙事事物物之真相。约分四段:一、有情无始缘起事。有情者,即有生命的生物。唯物论以生命之原始为物质的,神造说者以生命之原始为神造的,其实不然。假使问,物质谁造的?神是谁造的?均仍不能解答,则仍必归之于无..
那烂陀寺
https://www.tfoyin.com/show/45092.html◎周广荣摩揭陀是佛教的发源地,也是佛学传承的中心区域,自笈多王朝以来,摩揭陀的那烂陀寺就逐渐成为印度大乘佛学的中心。自陈那护法以来,该寺即成为印度大乘佛学尤其是瑜伽唯识学的中心。那烂陀寺(Nālandā),意译施无厌寺,全称为那烂陀僧伽蓝(Nālandā sagh..
成唯识论释义
https://www.tfoyin.com/show/44964.html成唯识论释义单培根闽南佛学成唯识论是成立唯识之论。唯识学建立於无着世亲。佛教在释迦世尊涅槃之后,最初声闻乘流行,以证得出世的阿罗汉果为目的。后来乃有菩萨乘兴起。以声闻乘不求成佛,为未到究竟,且其度人的方便亦不广大,因目之为小乘。而自命为大乘,广度一切众生。..
元音老人:如何做到往生的的条件一心不乱?
https://www.tfoyin.com/show/44869.html念佛往生的条件:一心不乱《佛学常见词汇》指心意专一而不散乱。念佛人念到没有了见思惑,叫做事一心不乱;若念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时,叫做理一心不乱。编辑本段《佛光大辞典》1.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动摇之谓。华严经卷三十九(大一○八四二上):汝等应离诸疑垢,一心不..
楼宇烈:圆瑛大师的佛学思想
https://www.tfoyin.com/show/44851.html圆瑛大师(1878-1953)与太虚大师(1889-1947)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为振兴佛教事业奉献出全部身心,而在佛学理论上又各有千秋的佛门双譬。1989年太虚大师诞生一百周年时,我写了一篇题为《太虚与中国近代佛教》的论文以为纪念。今年时逢圆瑛大师生西四十周年,为继承..
我的佛教文学研究
https://www.tfoyin.com/show/44798.html陈允吉1986年初,中国社科院《未定稿》杂志的记者采访了陈允吉教授,请他谈谈自己的治学之道,以期促进该领域的研究。而今看来,这篇访谈对当下有志于佛教文学研究的年轻学子仍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问:您认为从事文学与佛学的影响关系研究的首要条件是什么,能否谈谈您的..
佛学认识论
https://www.tfoyin.com/show/44783.html佛 学 认 识 论◎ 楼宇烈佛陀在公元前六世纪创建佛教时,他本身也是个异端,因为针对当时印度占据主导地位的婆罗门教提出来的,当时的印度有九十六个外道,佛教修行当中的八正道很多都是针对外道而言的,所以永远都是在这样一种对立的状态中间才能够发展。道高一尺魔高..
念佛三昧的境界
https://www.tfoyin.com/show/44758.html念佛三昧的境界,只有证到的人才道得出来,广钦老和尚讲过念佛三昧的境界。据书中记载:一般人只知道老和尚是参临济禅开悟,不知师是于念佛先得力而后参禅。师于鼓山寺佛七中所见,只能从一外国参访者与师的对话中,略知一二。一位美国博士请教老和尚:佛学书籍中提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