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今昔物语集
https://www.tfoyin.com/dict/36771.html凡三十一卷。日本传说、故事集。成书于平安朝末期。相传著者为宇治大纳言源隆国,故该书又作宇治大纳言物语。复因每卷开头皆有“今昔”之字,故书名称今昔物语集。一至五卷为印度部分,六至十卷为中国部分,十一至三十一卷为日本部分,总计千余则故事。内容包括佛教故事..
天部
https://www.tfoyin.com/dict/36668.html指住于天界者。乃佛教图像分类之一。又称诸天部。内含各类佛像。佛教以外之神大多被奉为护法神,例如密教外金刚部(金刚界曼荼罗之外众)之尊,本为住于天界之“天”。毗沙门天(多闻天)等四天王与帝释天、十二神将、金刚力士等神王形亦披着中国式之甲胄。另有自然神格..
天童寺志
https://www.tfoyin.com/dict/36659.html凡十卷,卷首另成一卷。清朝闻性道、德介合撰。今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天童寺为浙江鄞县天童山之名寺,为四明第一佛教圣地;自晋永康以来,海内禅宗群尊为祖庭。明嘉靖年间,杨明辑“天童寺集”七卷,崇祯五年(1632),张客卿等纂“天童寺志”,崇祯十四年黄毓..
六家七宗
https://www.tfoyin.com/dict/36484.html东晋时代之般若学派别。自汉末迄刘宋时代,般若经流行,东汉支娄迦谶传译道行般若经(为印度般若学说传入中国之始),朱士行讲经,道安亦着手研究般若。当时为理解般若思想,一方面依据老庄玄学之义,理解及论释般若经义,产生“格义佛教”,对般若空之思想产生种种分歧..
心田
https://www.tfoyin.com/dict/36244.html(一)指心。心如田圃,能纳藏善恶之种子,随缘滋生善恶之苗,故喻为田。 (二)(1936~)台湾台南人。十六岁出家于嘉义清华山。二十岁于关仔岭碧云寺受具足戒。先后毕业于中国佛教三藏学院及研究院。历任新营妙法寺住持、关仔岭碧云寺住持、台南佛教支会理事长等职。并曾..
檀那
https://www.tfoyin.com/dict/36072.html梵语 dāna,巴利语同。又作旦那、柁那、拖那、驮曩。略作檀。意译为布施、施。即给与、施舍之意。梵汉并称,则为檀施、檀信。檀波罗蜜乃六波罗蜜之一。檀那波底(梵 dānapati),即施主、布施者。中国、日本又将檀那、檀越引申为施主之称。翻译名义集卷一载,檀那..
禅宗
https://www.tfoyin.com/dict/36022.html又称佛心宗、达磨宗、无门宗。指以菩提达磨为初祖,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见性成佛”之大乘宗派。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十三宗之一。中国自古以专意坐禅者之系统为禅宗,兼含天台、三论二系,而不限于达磨宗;唐中叶以降,达磨宗兴盛,禅宗遂专指达磨宗而言。 本宗传承,..
禅宗艺术
https://www.tfoyin.com/dict/36016.html佛教东传,对中国及日本之文化、思想、艺术等各方面影响至钜,其中尤以禅宗对两国在艺术上之影响最具特色。 (一)中国:禅宗浑简锋利、超然特立之思想,为中国画坛开启一种笔节形具、气韵有致的禅画之风。东汉至六朝之五百年间,有张僧繇、顾恺之、陆探微、宗少文等,为..
禅门撮要
https://www.tfoyin.com/dict/35887.html凡二卷。朝鲜僧清虚堂休静(1520~1604)编,朝鲜隆熙元年(1907),庆尚北道清道郡虎踞山云门寺开板。集载中国及朝鲜之禅录十五种。卷上为中国之著述,即禅宗初祖达磨大师之血脉论、观心论、四行论,及五祖弘忍大师最上乘论、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
禅师
https://www.tfoyin.com/dict/35874.html梵语 dhyāyin,巴利语 jhāyin。通达禅定之比丘。原始佛教时代,阿罗汉为通晓一切禅法者;以后至部派佛教时代,比丘间产生各种专门人才,如经师、律师、论师、三藏师、法师、禅师等。其中专意坐禅,通晓禅定者,称禅师。在中国,禅师之称,不限用于禅宗名德,于天台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