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李向平:“生活禅”:佛教信仰资源社会化的成功尝试
https://www.tfoyin.com/show/51163.html人间佛教30年的发展,既是中国佛教信仰传统的继承与光大,也是当代中国佛教新传统的建构。其中,河北柏林寺净慧长老于1993年提出的生活禅信仰理念及其20多年来的不断实践,究其最基本的时代意义与价值,应该就是探索了如何将信仰落实于社会生活。社会化与团体化的信仰方..
李向平:中国佛教的公共交往特征
https://www.tfoyin.com/show/51162.html中国文化走出去,这是一种具有时代要求、中国特色、亚洲特征、国际影响的全球文化意识。它作为一种文化对话与合作的路径,能够为中国社会的和平发展奠定文化精神资源,塑造一个和谐共享的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佛教以人间佛教的社会姿态,积..
魏德东:法衣与《坛经》——从传宗形式的演变看禅宗的中国化历程
https://www.tfoyin.com/show/51160.html法衣与《坛经》——从传宗形式的演变看禅宗的中国化历程魏德东黄德远在中国禅宗史上,传宗制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佛法以心传心,这是禅宗的根本特点。但作为正宗传替的标志,在传心的同时,还要伴以一定的信物,这便是禅宗的传宗形式。就目前见到的文献看,禅宗先是有法衣..
李向平:信仰转形:从大师型到仪式化——永明延寿的禅净合一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https://www.tfoyin.com/show/51158.html信仰转形:从大师型到仪式化——永明延寿的禅净合一思想及其历史影响上海大学 宗教与和平研究中心李 向 平永明延寿禅教融通、禅净一致的思想及其主持编撰的《宗镜录》,对于禅学独盛的时代来说,是一个总结;而对于宋代之后中国佛教多元发展的格局而言,则承上启下。其思想意..
李向平:禅宗信仰及其实践模式——以民间禅宗为对象
https://www.tfoyin.com/show/51157.html禅宗信仰及其实践模式——以民间禅宗为对象李向平(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一、禅宗信仰及其社会实践模式中国佛教史上的所谓正一邪冲突,不仅仅是政教关系,关键是“个人与社会”、“宗教与权力”的辨证关系。日常生活世界之所以能够沟通,是因为所谓的“视野相互性”..
韦驮菩萨的前世今生
https://www.tfoyin.com/show/51144.html韦驮天来自于南印度婆罗门教的护法神,后来婆罗门教在北印度分流成印度教时继续保留了护法神的位置。佛祖释迦牟尼在印度教教义的基础上创造了佛教,韦驮天继续转入佛教成为护法神。佛教在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在南北朝时期进入第一个兴盛的高峰。诗歌中“南朝四百八十寺,..
韦陀菩萨:韦陀杵方向的含义
https://www.tfoyin.com/show/51143.html韦陀菩萨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中国佛教寺院中,韦驮菩萨像常威武地立於最靠近寺院门口的四天王殿内,面向著寺院,以守护伽蓝(即道场)。其形像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壮武将,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柱地,或双手合十,将杵搁於肘间。信佛之人..
素食健康:五谷养五脏食疗养生更健康
https://www.tfoyin.com/show/51126.html素食健康:五谷养五脏食疗养生更健康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五谷有小米、大米、小麦、大豆、高粱。其中小米可养脾、大豆可养肾等等。中医认为,五谷不仅可以裹腹,还是五脏食疗养生的好食材。现代研究表明,五谷杂粮对五脏的养护确实具有针对性。说明..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三章第三节
https://www.tfoyin.com/show/51125.html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 第三章 净土宗在中国的弘传07第三节净宗理论研讨轨迹02唐代念佛法门普遍隆盛,其经典教义亦盛为学人所钻研。道绰、善导、慧日、承远、法照、怀感、迦才、窥基诸师次第宣法。诸家亦竞作著述,阐明净土教旨。净宗研究在唐代蔚成一大高峰。兹引道绰、慧..
大安法师:第三章 净土宗在中国的弘传02
https://www.tfoyin.com/show/51123.html大安法师:第三章净土宗在中国的弘传02第二节净宗信仰的践履01随着东汉末年净宗经典的翻译与传布,难信易行的念佛法门在理论与信仰修行层面,经过四众弟子的观察、试探到最终接纳信受的曲折过程。在念佛法门流布早期,中国信众潜修密超者不乏其人。文献记载最早发愿求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