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六十三章)
https://www.tfoyin.com/show/49142.html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十八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十八章 止观丰佛宴上一回讲了天台宗修止观的六十四种法门,对于这个法门大家不要轻视了它,它代表了中国的佛法,也是中国的佛教。这是在隋唐之间的智者大师把三藏十二部的教理及修法整合在一起,智者大师在当时不但为中国人所..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六十四章)
https://www.tfoyin.com/show/49140.html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六十四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六十四章 修行与阴阳的关系药法亦尔,或丸或散,以除冷热,治无明病,以止为丸,以观为散。一切佛法、一切修持的方法,在佛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法药。医生治病也是如此,或用丸,或用散。散是中国医药中一种制药的方法,药..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五十章)
https://www.tfoyin.com/show/49131.html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五十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五十章 寻物多害丧心病上次我们谈到有关于永明寿禅师的评论。首先我们要知道,他所提的是中国唐宋以来佛教界里宗教与学术争论的重大问题。如果往上推,这个问题自从释迹牟尼佛涅槃以后就一直存在著,因为佛涅槃以后他的弟子们..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四十七章)
https://www.tfoyin.com/show/49121.html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四十七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四十七章 心海潮屏音回吼古释云。若有能所。未得名密。悟四谛理。推能闻及所闻。皆是自心。心即是本觉光明。圆照法界。始觉智心亦圆照法界。即是因声得悟。一切众生依此观亦得解脱。这段开始是中国古代大德所说的内容,说明..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1
https://www.tfoyin.com/show/49109.html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一集)2005/7/25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6-01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老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就个人在这六七年来接触中国文化,以及教学过程当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与诸位朋友做一个交流,希望能让大家感受到中国文化对人生、对家..
燃灯古佛真的是“万佛之祖”吗
https://www.tfoyin.com/show/49082.html燃灯古佛为什么没人供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的,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应该是对佛知识非常的匮乏,其实燃灯古佛是有人供奉的,一般寺庙里都供奉三世佛,从做到右是燃灯古佛,释迦牟尼,弥勒佛。在一些小庙里很少供奉燃灯古佛的,而且在中国只有一个专门供奉燃灯古佛的寺庙,就是在..
金易明:佛教与生态文明关系蠡测
https://www.tfoyin.com/show/49080.html世人一般以为,佛教对人类生态文明的贡献,在于佛教拥有不杀生的戒命、食素之理念,特别是中国汉传佛教的出家僧,自南朝萧梁时代开始施行的茹素行止。但是,在佛教的故乡印度,不杀生并非佛教一家之戒命,包括耆那教、婆罗门教及以后的印度教在内的所有印度本土宗教,都..
金易明:汉传佛教慈善事业之义理依据与社会背景
https://www.tfoyin.com/show/49076.html汉传佛教慈善事业之义理依据与社会背景中国佛教,特别是汉传佛教,力倡社会慈善事业。本论欲说明的是:在中国历朝历代开展慈善事业的进程中,必须明确佛教慈善的特殊内涵,在此基础上才能评判佛教慈善事业的曲直和是非。笔者认为:首先,有着佛陀义理的指导性基础,有着通过布施..
清信士入寺法
https://www.tfoyin.com/dict/49073.html亦名:入寺法、俗人入寺法、男子入寺法子题:佛法僧体唯是一、俗人、僧地行事钞·导俗化方篇:“(一、礼敬舍恶等法)今依祇洹旧法出,中国士民,凡至寺门外,整服一拜;入门,复礼一拜。安详直进,不左右顾眄。先至佛所,礼三拜竟;围绕三匝,呗赞三契。若未见佛供养,..
清信士女入寺护过要术
https://www.tfoyin.com/dict/49070.html亦名:入寺护过要术、白衣入寺护过要术、俗人入寺护过要术子题:天人龙鬼是出家人修道之缘、出家人为天人龙鬼生善境界、诸天见僧一善忘其百非行事钞·导俗化方篇:“此入寺法,中国传之矣。余更略出护过要术。(一、明道俗相资)谓一切天人龙鬼,是出家人修道之缘;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