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高僧传奇:惠始法师
https://www.tfoyin.com/show/4862.html文章来自网络在中国的二十五史中,《魏书·释老志》是第一篇全面反映一朝一代佛道两教发展的经典文献,其中对佛教传入中国及至北魏的发展经过记述尤详,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在《魏书·释老志》里,记载了一位世称“白脚师”的僧人事迹。这位僧人法号惠始,俗姓张,出生在大约东晋兴宁年间(公元..
大安法师
https://www.tfoyin.com/weibo/4847.html道绰大师对昙鸾大师修念佛法门非常神往,他的得意弟子就是善导大师。从古印的菩提留支到中国的昙鸾、道绰、善导,这个线路,以《观经》为线索。善导大师得念佛三昧,在长安一带弘扬念佛法门,有些人对娑婆世界产生极大的厌离心。初唐时期有那么强的厌离心求往生,可见善导大师感化力量之大。..
-1534 26.P0359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 (1卷)〖元魏 毗目智仙等译〗
https://www.tfoyin.com/book/4842.html大正藏 No. 1534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元魏 毗目智仙译1卷三具足经优波提舍翻译之记一卷施戒闻三备摄众行。是以如来说名具足。法门深邃浅识未窥。天亲菩萨慈心开示。唯显义弗释章句。是故名为忧波提舍。昔出中国今现魏都。三藏法师毗目智仙。婆罗门人瞿昙流支。..
忏法
https://www.tfoyin.com/show/4841.html十三、忏法忏法是悔除所犯罪过以便积极修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中国佛教中的忏法,起源于晋代,渐盛于南北朝,至隋、唐大为流行。唐道宣说:「诸佛善权方便,立悔罪之仪。道安、慧远之俦,命驾而行兹术。南齐司徒竟陵王,制布萨法净行仪,其类备详,如别所显。」(《广弘明集》卷二十八《悔罪篇序》)宋净源更详细说:..
玄奘大师
https://www.tfoyin.com/show/4839.html六上 四 玄奘大师中国的高僧,到印度去取经最著名的,要推唐朝的玄奘大师。玄奘从小聪明好学,而且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八岁时,有一天他的父亲为他讲授孝经,当讲到曾子避席一章,玄奘忽然整衣而起,父亲问他:为什么要站起来 ? 他很恭敬地回答道:从前曾子听老师讲书,都要避席,我现在听爸爸讲书,怎么可以..
第九课、中国四大名山 (一)
https://www.tfoyin.com/show/4836.html第九课 中国四大名山 (一)菩萨摩诃萨,常化身无量,到处救度众生。间亦摄土,显垂灵迹,俾作为外缘,以启导一切有情的梵行,使之种出世因,归于佛化。如是人间净土,在中国境内,所在多有,四大名山,即其中的一类。普陀山,系浙江定县东的一小岛,为大悲观世音菩萨 (1) 道场。按此山原在印度..
佛学不是宗教
https://www.tfoyin.com/show/4828.html佛学不是宗教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道、释(即佛家)为主体的,可惜由于种种原由,除了儒家以外,如今我们对佛家和道家文化都了解得太少了,只要一提起佛学,有一些人就认为是迷信。其实,佛学本身并无世俗宗教的迷信色彩,只不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切都在世俗之中发展和流变着,佛学..
水陆法会
https://www.tfoyin.com/show/4826.html十二、水陆法会水陆法会,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这种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即梁皇忏》)和唐代密教冥道无遮大斋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水陆」之名,始见于宋遵式(9641032)的《施食正名》,谓系「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见《金..
第八章 漫谈变文的起源
https://www.tfoyin.com/show/4822.html中国的小说起源于唐时佛教俗讲的变文,这是现代研究民间文学者所公认的。但是变文之兴并非偶然,必定还有其根源。为了研究变文的兴起,第一须明白佛经的体例,第二须推求六朝时期佛教通俗化的方式。佛经的体例有十二种,就是所谓「十二部经」。十二部经中从文体来分的有三类:(一)长行:又叫做..
广钦老和尚-舍利子灵异录
https://www.tfoyin.com/show/4800.html广钦老和尚·舍利子灵异录大荒——录自‘中国慈善之声’试刊号——广钦老和尚,苦行一生,也是传奇一生,为苦修,作过十三年的‘山顶洞人’,降伏猛虎、点化灵猿,入定四个月险遭焚身之祸,预知起台风、避车祸,往生之前,更能安排身后事,‘无来也无去,没有事’,拍拍肚皮,潇洒而去,即连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