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地藏经》是佛弟子必修的经典
https://www.tfoyin.com/show/25143.html《地藏经》是中国佛教里流传甚广的一部经典,是释迦牟尼佛为报母恩,升到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所说的一部经。佛陀慈悲临涅槃前,愍念许多众生尚未悟道,沉浮于苦海,而无依止,特将吾等阎浮提众生,殷勤咐嘱给地藏王菩萨:“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以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
寺、院、庵有什么分别吗?
https://www.tfoyin.com/show/25133.html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为官署。汉代设有鸿胪寺,用以招待四方宾客。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从西域来的僧人渐多,遂在洛阳建白马寺,专供外来僧侣居住。这就是佛教僧人居住修行之处所,都可总称为寺的由来。 院,本是寺内的一部分,寺内的别舍。后来..
《楞严经》的由来|《楞严经》在中国流传的过程
https://www.tfoyin.com/show/25131.html《楞严经》的由来大师总共拜了十八年这部经才到中国----宣化上人讲释《楞严经》《楞严经》,是一部不可思议的经典!我们大家都知道,佛法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古时候,中国有许多高僧大德到印度去留学、取经,他们没有见到这部经典;玄奘大师在印度住了十七年,没有看到过《楞..
《楞严经》见性思想探微
https://www.tfoyin.com/show/25126.html见性一词在中国佛教整个思想体系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自从见性概念被中国的祖师大德,从浩瀚的佛教经典当中拈提出来之后,见性一词一方面几乎构成和涵盖了中国佛教在后期的主要面貌(唐中期以后的佛教界),另一方面在这一概念的影响与孕育下,中国佛教也诞生了许多名垂千古的祖..
三花聚顶 五气朝元
https://www.tfoyin.com/show/24968.html南怀瑾道家所谓“炼精化气”的气是什么东西?中国医学所谓的“气血”的气和“中风”的风,是否都同道家所讲的这个“气”字一样?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汉代以后的中国医学,大都把气流的风和人体呼吸的气混而为一,这也是有问题的。不过这些问题都是个别的专论,现在从本题范围去讨论它,一时也讲不..
南怀瑾讲述: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https://www.tfoyin.com/show/24965.html“周谚有言”,周朝的周公、文王、武王是建立中国文化的中心人物,周朝流传下来的话,“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这一句话我们注意啊!经常在书里看到,它是出在这个地方,这是两句名言,尤其是一个做领导的人,当然非要精明不可,但是精明要有个限度,而且精明更..
佛经入中国
https://www.tfoyin.com/dict/24916.html(故事)疑耀二曰:世但知佛书,自汉明帝时,始入中国。不知秦之先,中国已有其书。隋经藉志曰:其书久矣流布,遭秦火之世,所以湮灭。又刘向列仙传曰: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二人,已在佛经。又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口传浮屠经。此皆白马未入中..
命运、定数和业力–凯西
https://www.tfoyin.com/show/24916.html转载自凯西中国为了能更好的领会因果律的奥秘,我们需要知道这一宇宙法则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可以很轻率的说一个人现在所经历的是他过去行为的结果,但这个法则的影响远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大得多。根据宇宙法则,每一个行为,每一个念头,每一个语言都能产生一定的作用。当一个人思考一个想..
移喜磋嘉与莲花生大士—南怀瑾
https://www.tfoyin.com/show/24803.html摘自《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南怀瑾第二章 移喜磋嘉与莲花生大士怀师:我们现在研究的是佛法实证修行的事。前面讨论了西方人实际用功的十二个案例,很多西方人以为那些现象就是拙火,他们都错了。拙火这个概念,最初是从印度来的,其实,拙火也就是中国道家讲的先天一炁。包卓立真是很..
吴彤为音乐吃素 与马友友开启国内巡演
https://www.tfoyin.com/show/24788.html音乐人吴彤上月结束了在纽约举行的“丝路”15周年的纪念演出,随即开启内地巡演。11月3日,他与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携手杰出的指挥家余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给观众带来一台“中国风”的交响音乐会。吴彤与马友友为沪上乐迷带来笙与大提琴的协奏曲《度》,让乐迷们感受到了“琴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