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香道拾遗
https://www.tfoyin.com/show/34986.html在熏香文化发源地的中国大陆,唐宋以后的一千年里,由于战乱频繁,士大夫的精神生活趋于粗疏萎顿,香席的仪式与诗、词、乐、舞、棋等纯粹的艺术形式一样也日渐式微,这炉幽香传至清末,终于在风雨飘摇中火尽灰冷了。 香文化上升为一种完整的文化体系,成为香道。香道也是一种文化,是精神文化,道德升华,..
传喜法师:传统文化须复兴
https://www.tfoyin.com/show/34959.html佛法是生命的导航仪——萍乡普贤寺开示2013.06.14传统文化须复兴那反过来现在近一百年来,我们中国就是它从理论上说是什么呢?这叫民族虚无主义,要破四旧,要砸碎一个旧中国,所有中国五千年的,都不好的。请问这是不是一个走极端?然后学的都是国外的。我们现在中国人穿的衣服,那你大街上看,那些穿..
香炉文化&中华香炉的起源<上>
https://www.tfoyin.com/show/34957.html前言:文物和遗产见证了古代中国历史,文字可以让生命在意识和记忆中重来,唤醒人们沉睡僵化的内心,赋予它持久的热情和力量,让人们重新看见往日的生活。羊父丁方鼎,通高21.3cm,宽17.1cm,重3.12kg文物和遗产见证了古代中国历史,文字可以让生命在意识和记忆中重来,唤醒人们沉睡僵化的..
海涛法师:开店没生意,做施食马上生意就来
https://www.tfoyin.com/show/34931.html念咒语和念四如来来加持食物来布施饿鬼,我们就能够得到具足无量福德,哪三种呢?延长寿命,增益色力,善根具足,不光这样哦,后面还有哦,你今天在开一间素食店,怎么会没生意,你今天开这个工厂,怎么生意没很大呢,各位你要不要信看看,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初一十五拜土地公啊,初二十六犒军..
香道故事‖ 红袖添香
https://www.tfoyin.com/show/34926.html红袖添香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很隽永的意象,并且无可否认的是非常之美的一种意象。只是今天的人,大约并不了解红袖当年是怎么添香的。我们所熟悉的焚香方式,是点线香。那种装在纸筒里、像挂面似的细细香棒,插一枝在香炉中,点燃香头,就有香烟从香棒上袅袅升起。但是,红袖添香绝非拿一枝线香往..
古代“口香糖”鸡舌香
https://www.tfoyin.com/show/34915.html中华古国是礼仪之邦,许多事都是围绕着一个礼字,亲友相敬是礼,朝堂行止更是礼。香也跟它息息相关。上溯到黄帝时期,中国就有了燔香祭祀的礼,以表对天地人神的谦卑和敬意。个人修养中的干净整洁更离不开香,居家生活也要常常焚香,读书前,弹琴前,心中怀着恭敬,净手,整理衣冠,焚香。 自先秦..
香药四方
https://www.tfoyin.com/show/34885.html李珣是唐末五代『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其家族『以鬻香药为业』。他所著《海药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外来药专著,现存131种药物条目中,香料药物多达五十余种。李珣所录『香药』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一说香药主要产自异域,通过海上运输传入古代中国,所以香药就是『海药』;一说香药顾名思义,指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
十三棍僧救唐王是传说还是确有此事?
https://www.tfoyin.com/show/34863.html十三棍僧救唐王是中国的一个传说故事,由于电影《少林寺》而使这个传说变得广为人知。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最早见于民国初年梁启超为《中华新武术棍术科》一书所作的序,文中说:隋大业末,天下乱。流贼万人,将近少林寺。寺僧将散走。有老头陀短棍冲贼锋,当之者皆辟易,不敢入寺..
真禅法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曹溪禅之二
https://www.tfoyin.com/show/34858.html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曹溪禅之二中国禅宗的祖师,修行的目的在於明心晃性,即明真如心,见自性佛。四祖道信在其《入道安心要方便门》中说:“见佛性者,永离生死,名出世人。”又说:“悟佛性者,名菩萨人”(《大正藏》卷八十五,一千二百八十九页上)。惠能未出家前就是一位佛性论者..
印顺法师:切莫误解佛教“人生是苦” 不是悲观之意
https://www.tfoyin.com/show/34842.html在中国,信佛法的与不相信佛法的人,对于佛教,每每有些误会,不明佛教本来的意义,发生错误的见解,因此相信佛法的人,不能正确的信仰,批评佛教的人,也不会批评到佛教本身,我觉得信仰佛教或者怀疑评论佛教的人,对于佛教的误解应该先要除去,才能真正的认识佛教。由于佛教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