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序言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序言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序言在佛经中有许多寓意深远的故事,其中除了本生故事以外,大多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为基础,每一则故事背后所传达的宗旨,都是以解脱、慈爱、平等、无私、善良、诚信以及善恶因果为主,这都是当时佛陀住世说法时,用以教导弟子的精要。故事对民众的吸引力不分古今、不分老少,..
挑粪人变成罗汉

挑粪人变成罗汉

挑粪人变成罗汉舍卫城里有个穷人,他以清除城里的粪便用谋生的职业。在众人眼里,他就像粪便一样饥脏不堪,污秽下贱,每个人都不喜欢跟他来往。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看见别人就觉得惭愧,躲得远远的,免得别人看了讨厌。但是当佛陀来到这城里的时候,他却成为唯一见到佛光的幸运儿。那天,他正挑著满满的一大担..
普贤菩萨·德行圆满

普贤菩萨·德行圆满

普贤菩萨德行圆满普贤菩萨的梵文名称是三曼多跋陀罗。他掌管一切诸佛的理德、行德,代表德与行。据说他有延命之德,发过十种广大心愿,决心要为佛教做弘法工作。普贤菩萨的尊号是大行普贤。白象是功德圆满的象征,所以普贤菩萨的圣像大都是头戴五佛冠,左手叉腰或执铃,右手执金刚杵,骑著六牙白象,这..
舍利弗·智慧第一

舍利弗·智慧第一

舍利弗智慧第一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每当佛陀讲解佛法时,舍利弗都随侍在佛陀的身边。舍利弗又叫舍利弗多罗。他母亲的名字叫做舍利,而弗多罗是儿子的意思,舍利弗多罗就是舍利之子。舍利弗原来信奉别的教派,手下有一百名弟子。修行了一阵子之后,他忽然觉得茫然无所皈依,找不到人生的真义。..
1.大慈大悲观音菩萨

1.大慈大悲观音菩萨

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不单是佛教徒,就连一般人也都知道,在一般民间信仰中也是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最受欢迎的一位菩萨。在中国唐朝时候,为避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而简称观音菩萨,相沿成习,所以现在世人多称观音菩萨。唐朝以后,观音菩萨多被塑画成女性形像,就像一位慈母一样..
阿难陀·多闻第一

阿难陀·多闻第一

阿难陀多闻第一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庄严的,记忆力最强的,要算阿难陀尊者了。关于阿难陀尊者,有著不平凡的一生,他对于当时的教团,以及今日的佛法,都有很深切的影响。阿难陀在他儿童的时代就加入教团,他是和阿那律、跋提等一起出家的,最初释种七王子出家时,阿难陀以最小的年龄,参予其中..
观音菩萨·大慈大悲

观音菩萨·大慈大悲

观音菩萨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不单是佛教徒,就连一般人也都知道,在一般民间信仰中也是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最受欢迎的一位菩萨。在中国唐朝时候,为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略去世字而简称观音菩萨,相沿成习,所以现在世人多称观音菩萨。唐朝以后,观音菩萨多被塑画成女性形像,就像一位慈母一样,..
愚笨的槃特比丘

愚笨的槃特比丘

愚笨的槃特比丘世尊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个比丘名叫槃特,他总是很用功的学习,可是却一点进展也没有,所以大家经常嘲笑他的愚笨。佛陀怜悯他,于是亲自教他一偈,并且详细解释偈语的意义和内涵。佛陀对槃特比丘说:虽然只是一句话,只要你好好记牢,用心体会,一样可以求得佛道的。槃特比丘感恩佛陀的慈..
文殊菩萨·般若智慧

文殊菩萨·般若智慧

文殊菩萨般若智慧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妙德、妙祥、妙吉祥。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代表,经常出现在般若系的经典之中,与普贤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经典中常说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诸佛之母,这是说般若智慧是诸佛的老师与母亲,众生非般若不能成就佛道,佛陀非智慧不能出现世..
1.落荒而逃的魔鬼

1.落荒而逃的魔鬼

1.落荒而逃的魔鬼从前,在舍卫城郊外有一个非常荒凉偏僻的地方,那里住着一个魔鬼。这个魔鬼善于变化自己的形体,经常在这一带作祟,祸害不少人。曾经有一个远来的商人,带着不少香料,准备到舍卫国做生意。当他走到城郊时,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四周空无一人,只有半人高的野草和几株杂树在夜色中摇动着..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