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念修行观念六十则

阿姜念修行观念六十则

转载自网络。阿姜念 1.渴爱(或三种贪爱)是苦唯一的因,并且存在一条灭苦之道。而此灭苦之道即是由实践八正道,亦即中道来成就。它是从念住的修习四念处下手而体验身心的三法印(无常,苦,无我)。2.心王、心所可说是「识的状态」,因此可以提醒我们心不是一个坚实或永恆的个体,只是一连串剎那生灭..
阿姜查与北传经典的因缘

阿姜查与北传经典的因缘

阿姜 查听到他的一位弟子在诵心经,当他结束后,阿姜查说:“无空亦无菩萨。”他于是问:“那经从何来?”弟子回答:“据说是佛陀说的。”阿姜查说:“可是没有佛陀啊!”后来他说:“心经是在谈甚深的智慧,超越一切的世俗。没有了它们(世俗),我们哪还能教导他人呢?对事物而言,我们必须给它名字..
阿姜念谈自己的初学修行经历。

阿姜念谈自己的初学修行经历。

摘自《当代南传佛教大师女尊者阿姜念》那时候各地讲法之人,讲的对不对,我也不知道。如果他夹杂一些巴利语的话,就会认为这个人的“闻慧”很好,但事实上,依照他讲的去做,“果”还是摇来摇去的。那时候也不知道要跟谁学才对。。。。   只是到各地闻法,各处去找,希望有人在法上指引我,依当下法..
大阿罗汉舍利弗的一生「此生已尽,梵行已立,所做已办,不受后有。」

大阿罗汉舍利弗的一生「此生已尽,梵行已立,所做已办,不受后有。」

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前言【佛陀的两大弟子之一】 在斯里兰卡的许多寺庙中,你会发现在佛像的两旁各有一尊比丘雕像,他们身披袈裟,偏袒右肩,双手合掌,虔敬地站着。在他们的脚前,常常有虔诚信徒所供养的花朵。  假如你问他们是谁?有人会告诉你,他们是佛陀的两大弟子,舍利弗(Sariputta)及摩..
四果阿罗汉-阿迦曼尊者

四果阿罗汉-阿迦曼尊者

文章来自网络阿姜曼 布里达陀(1870-1949),20世纪最伟大的森林禅师。尊者阿姜曼1870年1月20日,出生于泰国东北部乌汶府空建区邦堪蓬村,从当时到现在,那里都是不毛之地,不过也正是这块土地的贫瘠与人民的和善性格,成就了世间稀有的心灵深度。按照南传佛教国家的习俗,男子成人之前都要剃度为沙弥。..
惠能的智慧是很敏锐的—阿姜查尊者

惠能的智慧是很敏锐的—阿姜查尊者

问∶你看过六祖惠能《坛经》吗?       答∶惠能的智慧是很敏锐的,初学者不容易体会得到。不过你若遵照我们这里的方法耐心修习,练习不执着,终究会了解的。以前我有一位徒弟,住在茅蓬里用功。当时适逢雨季,而且雨下得特别多,某日刮起一阵强风,吹掉半边的屋顶,他也不理不睬,让雨水打进来。..
泰国圣僧龙普托阿罗汉尊者

泰国圣僧龙普托阿罗汉尊者

本文转载自网络,作者不详。距今300年前,泰国出现一位圣者“龙普拓”大师。诞生于大城皇朝时期-佛历2125年4月的一个周五。大师系出生在一户贫困,但很经常布施及捐献庙宇的人家,单名为〝补〞;在婴孩时期的某一日,他睡在家外吊床上,但忽然被发现让一条巨大蟒蛇围绕住,不让任何人靠近他,附近看到..
运用觉知观照一切拯救自己-佛使比丘

运用觉知观照一切拯救自己-佛使比丘

本文来自网络,作者不详。你应该运用觉知的原理,觉知你在做的各种动作。在禅修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寻常的事物。此时,要稳住觉知力,当你看到、听到或闻到不寻常的东西时,不要恐慌,只是去觉知它,告诉自己「闻呀」网络等即可。不要认为那是怪异的事,只要觉知这种味道是属于自然的味道,一颗不明..
蒂帕嬷弟子的故事

蒂帕嬷弟子的故事

摘自《佛陀的女儿》老妇人玛胡里.拉塔(Madhuri Lata)Jack Engler 讲述我在加尔各答做调研的时候,蒂帕嬷带了她的一位邻居来见我,是位名叫玛胡里.拉塔(Madhuri Lata)的六十五岁老妇人。她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离开了家。和大多数印度家庭不一样的是,她只和她的丈夫住在一起,家里没有其他成员。她丈夫..
蒂帕嬷 (Dipa Ma)的修行开示

蒂帕嬷 (Dipa Ma)的修行开示

摘自《佛陀的女儿》Meditate all the time.随时随地禅修。Practice now. Dont think you will do more later.现在就去修行,不要以为你将来有的是时间。Dipa Ma stated firmly that if you want peace, you must practice regularly. She insisted that students find time for for..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