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莲居老居士简传

夏莲居老居士简传

文章来自网络夏莲居(夏继泉),1884年3月20日(甲申二月二十三日)生于新疆于阗,1965年12月14日(己已十一月二十二日)西逝于北京,享年八十二岁。字溥斋,号渠园,旅日时曾改名夏泉,中年后..
夏莲居老居士法语拾遗

夏莲居老居士法语拾遗

念佛当如香象过河,步步着地。念佛当如羚羊挂角,四面不靠。全身靠倒,炽然而念。光涵虚空,声满天地。佛声所到处,即佛光所照之处。我在佛光中念佛,佛在我心中念我。将一句阿弥陀佛如靠一座须..
黄念祖居士往生纪实

黄念祖居士往生纪实

文章来自网络黄老早在1953年40岁时,就已开悟。在1959年继莲华精舍金刚阿阇梨位,而成为宁玛红教第三十四代师。可是数十年来,老人决不因此而对自己的修持有丝毫懈怠,反倒愈加精进,每日持咒念..
黄念祖居士的几则故事

黄念祖居士的几则故事

文章来自网络一.临危不惧,念佛不止“文革”期间,黄老曾在河南驻马店“五七干校”劳动。一次开黄老的批判大会。台上的红卫兵,一个个热血沸腾,脸上的青筋直蹦,穷凶极恶地煽动大伙批倒批臭黄..
广公上人与宣化长老对话录

广公上人与宣化长老对话录

文章来自网络广钦老和尚:“度众生不是用说的,是要修到无形中能感化人,不是拿个什么东西来弘法。”宣化上人:“是的,处无为法,行不言教。我现在要做什么事都能够办到,譬如我要现在所住的三..
黄念祖:把这个生处变熟,熟处变生。

黄念祖:把这个生处变熟,熟处变生。

黄念祖老居士:【把这个生处变熟,熟处变生】我们修持就只是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情也可以说是一件事情,就是要「生处熟,熟处生。」我们一个生的地方,一个熟的地方,我们熟的是什么?贪瞋痴,为..
黄念祖居士简传

黄念祖居士简传

文章来自网络黄老居士法号莲华龙尊,亦号心示,乐生,别号老念,不退翁。祖籍湖北省江陵县,公元一九一三农历癸丑年三月初六日生于上海。祖上五代单传,代代信佛,至念公一代同胞四人,念公居长..
《达摩一掌经》

《达摩一掌经》

转载自网络。《一掌经》又有人称为《达摩一掌经》(或达摩一掌金),是唐·一行禅师所作。一行禅师,俗名张遂。唐高宗元年(公元 883年)生人,河南乐县人,是历史上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中国..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五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发生。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
南怀瑾:什么是“赤子之心”。

南怀瑾:什么是“赤子之心”。

摘自《孟子與離婁》南怀瑾什麼是“赤子之心”?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大人不一定是皇帝,也不一定是大臣;大人可以當皇帝,可以做大臣,也可以做一個最平凡的老百姓,大人是..
大智度论的故事:业力因缘再生

大智度论的故事:业力因缘再生

文章来自网络龍樹菩薩云:這些人會墮各種昆蟲畜類許多人的邪淫慾望太重,也太過無知,才會生成鵝、鳥、鴨、孔雀、鴛鴦、鴿子、雞、海鷗和伯勞等各種身體形狀。這些鳥類有千百種之多,由於邪淫的..
广钦老和尚:平常心就是道

广钦老和尚:平常心就是道

廣欽老和尚:平常心就是道,每天保持不起煩惱,不起歡喜貪著心,多念佛,拜佛。對人不好也不壞,隨緣和人結善緣,不攀緣。時時刻刻注意起心動念,有壞念頭,要馬上提醒自己。修行要保持中道,不..
禅定中的境界:枯木崖前岔路多。

禅定中的境界:枯木崖前岔路多。

紹雲老和尚讲述:你要是見到境界,也不能生歡喜。一生歡喜也同樣找麻煩。楞嚴經上講:「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祖師們講:枯木崖前岔路多。什麼叫枯木崖?就是我們平常心中..
广钦老和尚:一切的力量都是从「定」中产生出来的

广钦老和尚:一切的力量都是从「定」中产生出来的

一切的力量都是從「定」中產生出來的,但只有在「靜」中才能「定」。一個人在安定的地方,能夠定下來,還不算是「定」,要在煩惱的時候,能夠定下來才算是定。娑婆世界是我們暫時借住的地方,一..
广钦老和尚:只要有实际的修持,自然有诸天护法的拥护

广钦老和尚:只要有实际的修持,自然有诸天护法的拥护

文章来自网络上午,慈航堂某法師等師徒六,七人,上山參拜老和尚,在參觀三聖殿工地後,便離去。傳某師對老和尚說:「現在交通發達,參學的人可真方便,古時的人要參學,就得萬里行腳跋涉,沿途..
发愿的力量

发愿的力量

摘自:《雜譬喻經.卷第二(三一)》往昔,有三個貧窮的人,皆以賣柴維生。在四月八日浴佛節當日,眾比丘在寺中灌沐佛像,釋迦牟尼佛當時亦在其中,擔任維那。這三個窮人經過寺院時,聽說今天是..
广钦老和尚:别人的习气不要拿过来起烦恼!

广钦老和尚:别人的习气不要拿过来起烦恼!

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裏不要亂說,肚子裏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無事也會變成有事,最後總是會害到自己。那些沒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最會惹事。別人的行為好,我們心裏不起..
三毒虽除,习气未尽。

三毒虽除,习气未尽。

《阿婆檀那經》:一天佛與舍利弗外出,見到一隻鴿子。佛的影子覆蓋在牠身上時,鴿子顯得安詳自在。但舍利弗尊者的影子覆在牠身上的時候,鴿子就顯得驚恐不安。舍利弗問佛為何自己已經證悟阿羅漢..
广钦老和尚讲述住山的故事

广钦老和尚讲述住山的故事

文章来自网络廣欽老和尚:跟我們說他在大陸住山的故事。他說:當時我只帶了幾件衣服、針線、一、二十斤米、火柴,在清源山找了一個石洞,這個洞有兩個洞口,我將一個洞口塞住。洞內很清幽,又有..
广钦老和尚:一切都靠我们内心的愿力

广钦老和尚:一切都靠我们内心的愿力

修行成佛,行菩薩行,乃至廣度眾,都是靠我們內心的願力,如果內心的願力堅強,必能度過重重難關,而心不退轉 。如果確實是腳踏實地,有行持到那個程度,自然佛菩薩,及天龍八部,都會感應擁護..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