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悟和顿悟

渐悟和顿悟

延福颂来自宜兴市潮音寺禅宗六祖慧能在广东曹溪开顿悟法门,主张禅修应当是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顿悟,认为成佛不用研习经书,也不用经过长期的渐进的修行,只要通过内心的观照,就能一朝豁然大..
以空杯的心态,虚心接受佛教知识

以空杯的心态,虚心接受佛教知识

这次打七,是我期待好久的了,因为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先后打七,听着他们的介绍,让我好生羡慕,所以在平时的功课中有意加大功课量,为的是打七的时候能够适应。我们这次共修一共有25人,年龄都在..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里,一般供奉释迦牟尼佛,而释迦牟尼的德号叫大雄,所以叫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大雄为佛的德号,为什么叫大雄?是因为佛具足大力,能降伏四魔,四魔是指:其..
三世因果究竟是迷信还是真理

三世因果究竟是迷信还是真理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佛告诉我们:普通人最好不要去观察因果,因为普通人观察因果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并会对因果产生怀疑从而导致痛苦。包括有神通的人,都只能看见一部分因果。有些外道也..
共处的礼仪

共处的礼仪

世间万法皆由众缘和合而成。人活着不可能单独存在,必须仰赖社会大众、亲人眷属的共同成就。所以每个人不论走到那里,总离不开人群,每天都会和很多人来往、接触。我们应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对待..
千万不要在身上佩戴佛像

千万不要在身上佩戴佛像

佛像到底可不可以戴在身上?佩戴佛像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佛教经典中有佩戴佛像的说法吗,真的是男戴观音女戴佛吗?佩戴佛像到底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后果?今天的这一篇常识文章非常重要,各位有..
标准的跪拜礼

标准的跪拜礼

佛教的跪拜礼最早源自古印度圣人释迦牟尼佛所倡导的礼仪。跪拜礼用于修恭敬心,折服我慢烦恼。那么标准的跪拜礼是什么样的呢?(1)肃立合掌,腕与心口平,两足跟离开约二寸,脚尖相距约八寸,..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佛教讲缘分,有的人觉得既然是缘分,命里有的就会有,命里没有的也不用强求,那好,我就认命了,什么也不用费心、不用努力了这就是错误的认识。学习因明学就是学习正确的思维方式。佛教里讲因果..
每天学一点佛教知识 寺院不开山门来历

每天学一点佛教知识 寺院不开山门来历

山门殿寺院不开山门来历 一、山门殿山门:山门有两种解释;(1)指寺院大门,因寺院大多建立山林之中,故叫山门。(2)指寺院全体,如山门清净绝非虞,《早课回向》,宴坐山门《梁高僧支遁传》永镇..
佛教常见名相解释

佛教常见名相解释

佛全称佛陀,是梵语的音译。意译乃觉悟真理者。也就是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知见一切法的性相,成就等正觉的大圣者。为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住持原为久住护持佛法的意思,后指掌管一寺..
人无法独自完成道业 须有善知识相助

人无法独自完成道业 须有善知识相助

【经典原文】《优婆塞戒经》云:亲近善友,能自利益,及利益他。《优婆塞戒经》【佛经解释】亲近善友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这样自己能得利益也能利益他人,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可能孤立存在,我..
佛教中元节的由来

佛教中元节的由来

福报由供养布施而来,【普贤行愿品】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果您读此文受益,请您随手转发,分享法喜,布施法益。同时修行随喜功德,与众生结法缘,积聚菩提广大资粮,同证佛果!中元节也就..
佛教基础知识:四念处

佛教基础知识:四念处

四念处在佛教中,一般解脱道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在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的有四念处与八正道。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称为四念处观呢?因为它并不纯粹在..
如何超度亲人亡灵?

如何超度亲人亡灵?

在这个灾难频仍的娑婆世界,总有各种意外会不期而至,如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空难;海难等等,往往在瞬间就夺去许多人的生命,不仅令亲人痛断肝肠,也让亡者魂无所归不能安息,但是亲人亡故之后..
佛教中的“嗔”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嗔”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嗔是什么意思?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
不同颜色的僧衣都有什么讲究

不同颜色的僧衣都有什么讲究

和尚的不同颜色的僧衣都有什么讲究?僧衣是和尚身份的标识,细心的人会发现不同僧侣的服装颜色是不同的。不同寺院的出家人站在一处,着装色彩斑斓,迥然不同。根据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
叩钟的学问

叩钟的学问

叩钟的学问佛钟包括大钟和小钟,它们的鸣法非常的繁杂,不同的佛事活动有不同的叩击鸣法,不同的流派和地域也有不同的叩击鸣法。一般说来,佛钟有三下、七下、十八下、三十六下、一百零八下的叩..
出家人托钵意义何在?

出家人托钵意义何在?

出家,乃出离俗家牵缠杂务之束缚,以期证悟无上菩提为宗,志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旨。对自己而言,应自度自利,广修智慧福德,明心见性,证悟世出世法,圆成佛道。对他而言,应力行度人利他履..
佛教四大吉花都是什么?

佛教四大吉花都是什么?

文优昙波罗(Udumbara),亦作优昙婆罗、乌昙跋罗、优昙钵华、乌昙华等,意译灵瑞、瑞应。花名。产于喜玛拉雅山麓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处。花隐于壶状凹陷之花托中,常误以为隐花植物。世称其花三千..
佛教常说的“菩提心”是什么?

佛教常说的“菩提心”是什么?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