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改过、行善改命

至诚改过、行善改命

至诚改过、行善改命古德云:人非圣贤,孰 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这是勉励改过行善的人,往昔的过失无须过於灰心丧志、退缩;只要即时努力改过、忏悔、行善、不因循苟且,如此即是莫大的善。我们当知生命的真实意义,在於追求圆满、至善的品德修养。德业的修养,无过於珍惜与生本具有的善良本性..
蕴处界三科

蕴处界三科

蕴处界三科一、五蕴(一)五蕴名义前面所说的五位百法,在大小乘共通的法相名词的蕴、处、界三科里可以摄尽。因此在说了百法之后,说蕴等三科。这里先说五蕴。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五聚有为法。有为是有造作、作为、生灭的意思。蕴是积聚义,即色等五法,都是因缘和合积聚,前灭后生,相续不断地显..
发大心的因缘

发大心的因缘

发大心的因缘发大心的因缘(甲)菩提心三义①真性菩提②实智菩提③方便菩提(乙)修行先立心愿心愿为修行之先心愿为立行之准(丙)发大心的因缘①念佛重恩②念父母恩③念师长恩④念施主恩⑤念众生恩⑥念生死苦⑦尊重己灵⑧忏悔业障⑨求生净土(10)念正法久住(丁)普劝发心反躬自省普劝大众苦乐相校一再..
对付人类饥馑的武器

对付人类饥馑的武器

对付人类饥馑的武器大豆,又被称为珍珠黄、玛瑙豆;早 在三千年前,已被中国农民所重视。中国的耕地总面积,虽然仅占有全世界耕地的百分之七;但是,此神奇的大豆,却养活了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不仅如此,它现已成为西方饮食中的一种主要材料;将来它亦是避免人类饥荒的重要武器。大豆含有丰富的蛋..
三法印与一实相印

三法印与一实相印

三法印与一实相印佛法与外道的差别,大乘与小乘的差别。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以小乘说三法印,大乘说一实相法印为肯定的判别。如《大智度论》二十二卷说:问曰:何等是佛法印?答曰:印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初印中说五众,二印中说一切法皆..
人天 行果

人天 行果

人天行果第一节 行一、皈依三宝(一)皈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是佛教徒,若不受三皈依,虽然研究佛教的典籍,但仍不能算是佛教徒,故学佛的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如《演道俗业经》中给孤独长者问佛:初学道者,始以何志?佛言:先习五戒,..
人天行果-果

人天行果-果

果前面所说的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修行十善,就能得到人天善趣的异熟果报身,并得殊胜的等流果,和殊胜的增上果,及成就殊胜的功德法,与圆满未来世成佛的净土庄严,都是或顺现受、或顺生受、或顺后受的殊胜果法。现前将来,必能获得,不是这里所再要说的。这里所说的果法,是由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修..
行

行一、出离心第二章中说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修行十善,可以保证未来世得到殊胜的人天善趣身,在六道轮回中来说,是很好的善报。但是,仍然没有超出三界,还是在生死中流转,善报尽时,还不免轮入恶道,受三恶趣的苦报。即在人天善趣中,亦常为诸苦所逼迫,不是究竟安稳的乐处。如《法华经譬喻品》说:..
行位

行位

行位一、总说行位菩萨行位,就因果合说,总有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十迥向、十地、佛果。若开十住中第一发心住所修信等十心为十信,于第十地终别开顿觉,则总为五十二位。但十信是十住中发心住所修,等觉是法云地摄,故不别开。今且依慈恩大师立四十一位。此四十一位,又束为五位:一、资粮位,即地..
菩萨 行果

菩萨 行果

菩萨行果第一节 菩萨乘的发心和誓愿一、略说大乘名义及其殊胜梵语菩提萨埵,略言菩萨,义译觉有情。菩提是觉义,即智所求果;萨埵是有情义,即悲所度生。就是以大智上求无上正觉果,以大悲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具有这种自觉觉他的修行者,是名菩萨。菩萨法是佛教三种乘中的大乘,如《大集经》说:其乘广..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