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序说

第一节 序说

第一节 序说我们要想了解一个宗教的内容,以及一个宗教是否为我们人生所需要,则我们一定先要了解一个宗教的教主。他的人格、智能,是否值得我们崇拜信奉?以及我们崇拜信奉了他,他是否真能指示我们解脱人生的烦恼痛苦?我想:这是我们信仰宗教首先需要知道的课题。因为我们信仰宗教,不单是暂时求得..
第二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第二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第二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很多人都以为今日学佛的人,是逃避现实,消极厌世,这实在是误解了学佛的本义。佛陀所以出家修道成佛,一方面当然是为了解救自己生死苦恼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是为了救济被压迫的人民。我们如果知道救主释迦牟尼佛住世奋斗的经过,一定就会明白他实在是一位伟大的慈悲的革命..
第三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第三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第三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印度是一个文化古国,因为群雄拥兵自重,在思想界方面是极其发达,要知三千年前印度的思想界,正有如我国春秋战国时代。三千年前的印度思想界,虽是非常发达,但又陷入十分混乱的状态。因为,婆罗门教把传习赞颂和仪式,认做是一种专有的东西,把文句定得十分详密,义理..
第四节 佛陀的家谱

第四节 佛陀的家谱

第四章 佛陀的家谱起佛陀的家谱,先要知道释迦族的来由。那还是在佛纪前二三千年的时候,居住在中亚细亚的雅利安民族,发起了一次移民运动,开始往印度和波斯移殖。起初印度当地其它的种族也曾作强烈的抵抗,因为雅利安人的体质强壮,皮肤白皙,终于征服了其中最有势力而又体质矮小皮肤黝黑的达罗毘茶..
第五节 净饭大王与摩耶夫人

第五节 净饭大王与摩耶夫人

第五节 净饭大王与摩耶夫人在靠近雪山南麓森林繁茂的地方,有一个很富裕的国家建立在此,这就是有名的迦毘罗卫国。国王净饭大王是释迦族中的族长。他英勇能干,智胜德高,自从做了国王以后,把一个迦毘罗卫国治理得真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因为他是一位威爱兼备的大王,所以很受臣民的拥戴。全国的人..
第六节 蓝毘尼园中太子降诞

第六节 蓝毘尼园中太子降诞

第六节 蓝毘尼园中太子降诞日子在欢乐中过去,王妃摩耶夫人十月怀胎渐渐的满足,但她还是照样的喜欢到寂静的郊野去散步。青枝绿叶的草木,潺潺有声的流泉,夫人认为这都有助于人生的修养。一天,正在春末夏初的月圆之日,这是一个风和日暖天朗气清的好日子,夫人向净饭大王说明要到迦毘罗卫国的国都郊..
第七节 相者的预言

第七节 相者的预言

第七节 相者的预言净饭大王在夫人与太子的身旁,见到世间上都在变动的情形,一面欢喜,一面又在忧惧。这时有一位在蓝毘尼花园左近的婆罗门相者,博学多闻,高才善辩,他带着欢喜踊跃的心情跑来,口口声声说要为太子相命,而净饭大王正在惊疑不决的时候,就允许他的请求。他先看看安祥而卧的太子,然后..
第八节 太子少年时的教育

第八节 太子少年时的教育

第八节 太子少年时的教育迦毘罗卫国中净饭大王生下稀有的太子,宗族王亲,都呈献无数的象马宝车;邻国的国王,也赠送很多七宝的器具,这表示祝贺王家及太子万岁之忱。这时,迦毘罗卫国的都城中,地下自然涌出无量的宝物,喜马拉雅山中的巨象群一呼而来,难以驯伏的马此刻也驯若羔羊,杂色微妙的禽鸟从..
第九节 美丽的耶输陀罗妃

第九节 美丽的耶输陀罗妃

第九节 美丽的耶输陀罗妃年轻的太子,长得是仪表堂堂,因此,常有很多贵门的少女,王族的千金,想博得他的宠爱。豪华的宴会,欢狂的歌舞,一日都不停息的烦扰着太子。净饭大王的心中也是这样的打算,他以为唯有这样才可以使太子不致生起出家的念头,使阿私陀仙的预言不至于成为事实。然而太子为这些歌..
第十节 太子出城去郊游

第十节 太子出城去郊游

第十节 太子出城去郊游王城的欢乐,一日复一日,然而太子却又渐渐的厌烦起喧骚的烦嚣来了。那些芸芸受苦的众生,他们的影子清楚的印在太子的心中。美丽的耶输陀罗,初生的罗侯罗,在太子的心中,实在没有占到重要的地位。因为除了这些,他心中还有一个更高的理想,还有更多的众生。太子虽住在声色俱娱..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