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文殊菩萨

智者文殊菩萨

第五课智者文殊菩萨文殊师利,简称「文殊」,又作「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德、妙首、妙吉祥等。舍卫国婆罗门梵德长者之子,出世时有许多瑞相,相貌庄严,具三十二相。成道后的文殊,为佛陀弟子中的上首,在众菩萨中堪称第一,所以尊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佛陀曾说,在过去世中,曾经面授法义,因此,..
菩萨道的次第

菩萨道的次第

第三课菩萨道的次第大乘菩萨的思想,源于佛陀自述往昔因中所行所为,在十二部经中的「本生谭」提及有发心者,为求佛道,精勤不休;为利有情,不惜身命的大乘行为和思想。凡开始发菩提心,皆称为「初发意菩萨」,必须逐渐实践四弘誓愿、四无量心、四摄法门、六波罗蜜等行门,自此就像初入学的学生,一年..
八宗共祖龙树菩萨

八宗共祖龙树菩萨

第十课八宗共祖龙树菩萨在佛教的经师、律师、论师、禅师、法师当中,集「千部论师」、「八宗共祖」之美誉于一身者,唯龙树一人。龙树菩萨,生于佛灭七、八百年左右(公元四世纪)的南印度维达婆国婆罗门家,从小天资聪颖,于吠陀及世间学艺,无不精通。年轻时,与三名好友寻师习得隐身术,于是潜入王宫,..
艺术家马鸣菩萨

艺术家马鸣菩萨

第九课艺术家马鸣菩萨「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此话证之于马鸣菩萨对佛教弘传的影响,诚不虚言也。马鸣菩萨是公元二世纪初人,生于中印度舍卫国婆枳多的婆罗门家族,初习外道,博学善辩,后为印度长老胁尊者折服,皈投尊者座下,为其弟子。出家后的马鸣,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到处弘法化众,因为他加入..
千部论师世亲菩萨

千部论师世亲菩萨

第十三课千部论师世亲菩萨「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陀入灭后,由于弟子对教法的体会、主张不一,佛教形成部派分裂局面,而有「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分歧。然而,所谓「法本一味,无二无别」,无论大、小乘佛教,皆源于佛陀教法,其中最能贯通大小乘佛教,将佛陀教法圆融阐述并加以..
胜鬘夫人的十大受

胜鬘夫人的十大受

第十四课胜鬘夫人的十大受胜鬘夫人是佛教的模范优婆夷,也是一位典范信女。她是波斯匿王和末利王后唯一的掌上明珠,也是阿踰阇国友称王的妃子。因受父母薰陶,皈信佛法。然而其弟琉璃太子,却因心怀释迦族的仇恨,兴兵挞伐迦毗罗卫国,大灭释迦族人。如此「一树花开有两般」的因缘,实难意料。「胜鬘」..
现代菩萨的性格

现代菩萨的性格

第十七课现代菩萨的性格菩萨者,即发心利益社会大众的人,经云:「欲为佛门龙象,先作众生马牛。」此即菩萨慈心悲愿的表现。因此,想学佛,须先具备菩萨的性格,也就是要修学佛道,先结人缘。肯发心与人结缘的人,就有资格称为菩萨。佛教历史上的菩萨性格是悲智双运,愿行勇猛,福慧齐修,慈悯一切。而..
现代菩萨的风姿

现代菩萨的风姿

第十八课现代菩萨的风姿「现代菩萨的风姿」,收录近百年佛教史上出家、在家二众奉行菩萨道的殊胜事迹。在家众有优婆塞杨仁山、李炳南、赵朴初、严宽祜等;优婆夷孙张清扬、张姚宏影等;出家众有太虚大师、慈航菩萨、台湾的妙果法师、圆融比丘尼等人。现代菩萨的风姿,千差万别,各有特色,但终不离以「..
《维摩经》与维摩

《维摩经》与维摩

第十五课《维摩经》与维摩在佛教里,有一部文辞流丽,深具文学价值的《维摩经》,经中的主角是一位不可思议的人物维摩居士。维摩居士「宿植德本,久成佛道」,名号为「金粟如来」,示现应化安居在毗舍离大城,有人称他为「净名居士」、「无垢称」、「毗摩罗诘」等。他是一位「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戒..
菩萨道的经论介绍

菩萨道的经论介绍

第十九课菩萨道的经论介绍大乘经论里有许多蕴含菩萨道的思想,今列举《圆觉经》、《解深密经》、《胜鬘经》,《大乘起信论》、《瑜伽师地论》、《菩提道次第论》等三经、三论,略说菩萨思想的经证。一、《圆觉经》:全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唐朝罽宾佛陀多罗译。是唐、宋、元、明以来,..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