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谛

(术语)一、俗谛,迷情所见世间之事相也。是顺凡俗迷情之法,故云俗。其为凡俗法之道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谛。又此事相,于俗为实,故云谛。二、真谛,圣智所见真实之理性也,是离虚妄,故云真..

二谛观

(术语)台家三观中空观之异名也,空观成就,不但成空谛,复以俗谛历然显现之故,故云二谛观。

二鼠

(譬喻)黑白之二鼠,以譬昼夜或日月。

二轮

(名数)以车之二轮譬定慧。止观五曰:驰二轮而致远,翥两翅以高飞。同辅行五曰:二轮远运,譬定慧横周。【又】食轮与法轮也。大会必有说法,说法即转法轮也。又必行斋食,因法轮而谓为食轮。又..

二轮身

(名数)一正法轮身,二教令轮身也。

二廛

(名数)玄应音义曰:廛值连反,梵言阿缚遮罗,此云市廛。礼记:市廛不征。郑玄曰:廛谓市物邸舍也,今市中行肆是也。旧云欲行,非也。案梵本僧塞迦罗,此云行名不当本,故立为廛也。..

二增菩萨

(名数)菩萨有二类:一、智增菩萨,大智之性分增上,而断恶证理自利之善根多,利生化物之善根少者。二、悲增菩萨,大悲之性分增上,欲久住生死,利乐有情,不欲疾进菩提之果者。故智增之菩萨,..

二禅

(名数)色界之禅定,有四重,此乃第二重之禅定也,定心微细,无寻伺之心所。于三受之中感受喜乐之二受者。

二禅天

(界名)修成二禅者,所生之天处也,为色界天之第二重,新译谓之二静虑。此中更别为三天,一少光天,二无量光天,三光音天也。二禅之天人,既离寻伺之粗动,虽免劫末之大火灾,然以其犹有喜乐之..

二翼

(譬喻)譬二事相资之法,如止观,如真俗,如福智。

二余

(名数)生身之苦果与烦恼之余残也,又加业之余残为三余,就最后身之菩萨谓之余残。无量寿经曰:生身烦恼,二余俱尽。

二藏

(名数)一、声闻藏,说声闻缘觉二乘之教理行果者,即小乘之三藏也。二、菩萨藏,说菩萨大士之教理行果者,大乘之三藏也。净影嘉祥以此二藏判一代教。大乘义章一曰:就出世间中复有二种:一声闻..

二应身

(名数)一胜应身,应初地已上菩萨之机,而示现殊妙尊特之佛身也。一劣应身,应初地以下乃至凡夫之机,而示现劣恶之佛身也。

二离

(名数)离烦恼障离所知障也,义楚六帖一曰:佛地论云:佛者具一切智一切种智,离烦恼所知二障。

二转

(名数)二转依之略。

二断

(名数)二种之断惑。缘缚断,不生断之称。

二转依

(术语)相宗以第八识为迷悟之所依,性宗以真如为迷悟之所依。今转第八识或真如之迷依,而为悟依,以得菩萨涅槃之二果,谓之二转依。楞严经七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

二归戒

(术语)归依于佛宝僧宝之戒法也。释氏要览上曰:五分律云:初佛成道,为二贾客及女人须阇陀并五比丘皆受二归缘,未有僧故。

二双四重

(术语)真宗所立之教判也。难行道有竖出竖超之二重,竖出者自小乘至权大乘之法相三论。历劫修行之教法也。竖超者实大乘之真言法华华严等,即心是佛,即身成佛之教法也。又易行道有横出横超二重..

二障

(名数)烦恼障,智障也。新译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三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理,名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