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尽净虚融

般若,指般若经;尽净,指诸法皆空;虚融,以诸法既为真空而无自性,故虚通融镕。即谓般若经所说诸法皆空之理。(参阅“尽净虚融”5846) p4310 ..

般若锋

般若之空慧能断尽烦恼,故以锋刃譬之。证道歌(大四八·三九六中):“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p4310

般若学

中国佛教学派之一。东汉末年支娄迦谶译出般若道行品经后,般若类经籍始陆续传入我国,经魏晋而至南北朝,在当时玄学影响下,形成一代学风。至后秦鸠摩罗什有系统地传译龙树、提婆之中观学派学说..

般若灯论

凡十五卷。又称般若灯论释、般若灯。清辨(梵 Bhavya)着,唐代波罗颇迦罗蜜多罗译。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内容为清辨自中观自立派(梵Madhyamaka-svātantrika)之观点,对龙树中论各章加以注..

般若头

禅院中,为增长福田,内助禅林,职掌读诵般若经,而向檀越劝募之职称。[禅苑清规卷四街坊水头炭头华严头条] p4311

般若转教

于般若会座上,佛饬须菩提、舍利弗等声闻代佛对诸菩萨演说般若法门之谓。(参阅“转教融通”6622) p4311

般若观自在

四十观音之一。又作宝经观音。其形像,右手置胸前,上持智印出生般若理趣经,左手结拳印。其真言为:唵(oj)缚日罗达磨(vajradharma,金刚法)钵罗若(prajā,智慧)素怛蓝(sūtraj,经)摩..

般荼迦

梵语pandaka,巴利语同。又作般吒、半托、半择迦。意译作黄门、不男。指男根不具者,为五种不男之一。[玄应音义卷十七、四分律疏饰宗义记卷七末](参阅“五种不能男”1175) p4311 ..

般荼卢伽法

巴利名Panduka Lohitaka。又作羯磨犍度(巴 Kamma-khandaka)。为二十种犍度之一。般荼与卢伽本为二比丘之名,此二比丘好与人斗诤,佛欲止之,遂制定呵责羯磨之法,十诵律卷三十一称之为般荼卢..

般遮于瑟会

梵语paca-vārsika-maha。乃王者为施主,凡贤圣道俗、贵贱上下皆不限制,平等行财、法二施之法会。意译为无遮大会。又作般阇于瑟会、般遮跋利沙会、般遮婆栗迦史会。直译为五年一大会、五年功德..

般遮旬

梵语pacābhijā。意译作五神通、五旬。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大智度论卷五](参阅“五通”1153) p4312

般阇罗国

般阇罗,梵名Pacāla,巴利名同。又作般遮罗国、般阇荼国、般遮耶国、般沙罗国。为古代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位于中印度,隔着恒河,与居楼国(梵 Kuru)相望。般阇罗,意译作五执、五不动,本为地..

荒田随笔

凡四卷。全称不能语荒田随笔。日本曹洞宗僧指月慧印着。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二册。内容包括:撰佛、出世不出世、修行成道、自证化他、现在灭度、衣座室、戒定慧、谛缘度、传教、定祖、定祖之余、次..

荒行

日本佛教用语。即在险岨之山林,或飞瀑河水,或火焰中修苦行。为日本佛教界修验行者及修苦行者所常采用之修行方式。 p4312

荆州

自古为南北交通之要冲,位于湖北长江北岸,北接汉水流域。历代祖师于此驻锡宏传佛法者多人,如慧远之弟慧持辞别道安后即至荆州之上明寺留锡。鸠摩罗什之师卑摩罗叉南下入此地弘扬十诵律。刘宋昙..

草木

譬喻受佛陀教法之一切众生,犹如受雨水滋润之草木。(参阅“三草二木”603) p4312

草木国土悉皆成佛

谓草木、瓦砾、国土等非情、无情亦能成佛。又作草木成佛、非情成佛、无情成佛、无情有性。佛教诸宗中,小乘教无“无情有性”、“草木成佛”之论。大乘教中,主张草木成佛论者,如华严、天台、密..

草衣文殊

相对于显密二教之文殊菩萨像,禅门所用之文殊菩萨像体黑,发长,蒲衣,偏袒右肩,右手持梵箧,此像称为草衣文殊。约始于宋代元丰年间(1078~1084),太尉吕惠卿游五台山时,命画工所绘。 p4313..

草座

又作茅座。法会时,于佛前长老所用座具之一。乃依佛陀成道时敷吉祥草之典故而来,后世所用之草座,模仿吉祥草之形状,垂丝于四周,纵约四十公分,横约二十公分,两片相联而为褥座,收时则叠,其..

草书经

以草书体写成之经典。丹铅总录卷十五与毕沅之关中金石记卷一中,皆有草书心经石刻之记载;该石刻今存于长安之碑林,相传系唐朝驸马郑万钧所书。一般佛教经文碑石,殊少以草体字书成,例如敦煌出..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