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之教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

一一

梵语有vyasta, ekaika,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

一一心识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

一七日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p1 ..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

一二三四五六七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p1 ..

一人作虚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

一人当千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p2 ..

一刀三礼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 p2 ..

一刀两段

因刀之一击,而截断有无之识见;比喻不顾情实之断然态度,又喻禅机之活用。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三示方机宜(大四七.九○九上):“虽未得一刀两段,直下坐断报化佛头,然却自有个信入处。”..

一上神通

(一)指一回、一度之神通。(二)指最优越殊胜之神通。相对于小乘佛教所说之六神通。指佛神通、大神通、最上神通等。在小乘佛教中,神通表不可思议之神变;在禅宗则表日常行住坐卧之间,悠游自得,..

一千七百则公案

乃泛指禅宗无数则公案。“一千七百”并非实数,系根据景德传灯录中所载之一千七百零一人之传法机缘而来。 p2

一叉鸠王

梵名 Iksvāku,巴利名 Okkāka。译作甘蔗氏。为释迦族之祖先,居于印度河流域之浮陀落城。[慧琳音义卷二十六] p2

一口吞尽

谓包容一切事物而无遗漏。碧岩录第十一则(大四八·一五一中):“黄檗示众云:‘(打水碍盆,一口吞尽,天下衲僧跳不出)汝等诸人尽是噇酒糟汉!’” p2 ..

一大劫

总括成住坏空等四劫,称为一大劫;乃一期世界之始末。瑜伽师地论卷二(大三○·二八五下):“又此世间,二十中劫坏,二十中劫坏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已住。”即八十中劫为一大劫,共计..

一大车

比喻法华之大乘妙法。法华经譬喻品谓,有一长者,宅舍起火,长者为救诸子出火宅,告以门外具足珍玩等物,诸子遂争竞驰走,奔出火宅,长者各赐一大车,其车驾以一大白牛。“一大车”即比喻法华经..

一大事因缘

谓佛陀出现于世间之唯一大目的,是为开显人生之真实相,此即所谓一大事。依法华经方便品之说,佛为使众生开示悟入,遂出现世间。世亲于法华经论卷下详论此“开示悟入”之要义,列举佛出世之四缘..

一大事后生

后生,指来生。明了来生迷悟升沉之境界乃人生最重大之事,故称一大事后生。 p3

一大藏教

指以释迦佛所说之经、律、论三藏教法,为全佛教之教说,故称一大藏教。碧岩录第二则(大四八·一四一中):“设使三世诸佛只可自知,历代祖师全提不起,一大藏教诠注不及,明眼衲僧自救不了。”..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