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沙弥佛教史

巴利名?āsanavajsa。原名佛教史。缅甸比丘般若沙弥(巴Paasāmi)着。主要叙述佛陀之生平、佛教于印度之三次结集,与佛教在缅甸之发展等;叙述着重自阿奴律陀国王开始之佛教与国家之关系,及缅..

般若波罗蜜

梵语prajā-pāramitā。又作般若波罗蜜多、般罗若波罗蜜。意译作慧到彼岸、智度、明度、普智度无极。或称慧波罗蜜多、智慧波罗蜜。为六波罗蜜之一,十波罗蜜之一。即照了诸法实相,而穷尽一切..

般若波罗蜜手

指右手,相对于左手之称“定手”。大日经疏卷四(大三九·六一九下):“以般若波罗蜜手屡舒五力。” p4304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梵名 Prajāpāramitā-hrdaya-sūtra。全一卷。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心经。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八册。心(梵 hrdaya),指心脏,含有精要、心髓等意。本经系将内容庞大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

凡二卷。略称心经幽赞。唐代窥基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乃般若心经最早之注疏,全书系依法相唯识之义旨而随文解释心经之内容。初引解深密经之三时教判,与辩中边论辩相品之颂以赞中道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

全一卷。略称般若心经略疏。唐代法藏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为般若心经之注疏。书中分教兴、藏摄、宗趣、释题等四门。卷首并附自序。本书之注疏本有题正记三卷(仲希)、连珠记二卷(师会)..

般若波罗蜜多根本印

又称经台印。为般若之总印。结此印时,以两手相背附,而收二食指,以二小指屈掌中,以二拇指各压二小指指头,置于心上,诵经中之陀罗尼七遍。据仁王般若念诵法所载,结此印而诵此陀罗尼,行法之..

般若波罗蜜菩萨

梵名ārya-prajā-pāramitā。又作慧波罗蜜菩萨。为十波罗蜜菩萨之一。位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中,虚空藏菩萨之南方。其密号为大慧金刚。其形像,全身呈肉色,右手置于腰侧,持剑;..

般若金刚

为密教金刚界之金刚利菩萨与胎藏界之持金刚利菩萨之密号。 p4306

般若流支

梵名Prajāruci。意译作智希。又称般若留支、瞿昙般若流(留)支、瞿昙流(留)支。南印度波罗[木*奈]城人,姓瞿昙,婆罗门种。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来中国,在魏都邺地,于五三八至五四三..

般若时

天台宗所立五时之第四。佛陀宣说方等经后之二十二年间,即说诸部般若经之时期,故依经名而立名。(参阅“五时八教”1132) p4307

般若淘汰

依天台宗所立之教判,谓般若经宣说诸法皆空之理,乃欲以之涤荡淘汰声闻之法执;又般若经乃会通一切法而为大乘者,欲以之融通二乘之执情,因而以“融通淘汰”四字诠释般若部之意。 p4307 ..

般若理趣分

指大般若经十六会中之第十会。其内容系说实相般若之深旨,后取之为教中之课诵,有慈恩之理趣分述赞三卷释其奥旨。此经与密藏中之般若理趣经之说酷似,故密家每谓理趣分乃是解说理趣经中浅略之行..

般若理趣经

梵名Prajā-pāramitā-naya-?atapac?āatikā。全一卷。全称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略称理趣经。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八册。大乐金刚不空,为金刚萨埵之异名,表示萨埵自证的大乐化他..

般若船

般若智慧为度越生死海,达于菩提彼岸之船筏,故称般若船。[千手经二十八部众释] p4308

般若部

大乘教五大部之一。乃大般若经及其别出经,以及其他支派般若经典之总称。据开元释教录卷十一之说,般若为诸佛之母,故将般若部置于五大部之首,凡二十一部七三六卷;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二十则录..

般若汤

禅林中,酒之隐语。东坡志林:“僧谓酒为般若汤,鱼为水梭花,鸡为钻篱菜。” p4308

般若菩萨

梵名 Prajā-pāramitā。全称般若波罗蜜多菩萨。(一)意译作以智慧渡到彼岸;乃此类圣众之通称。陀罗尼集经卷八(大一八·八五二下):“若佛、若般若、若菩萨、若金刚,随其欲作法会之所。”(..

般若经十喻

般若经为显诸法之空性所设之十喻。即比喻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等十种。[放光般若经卷十七、大品般若经卷四、大智度论卷六](参阅..

般若经典

阐说般若波罗蜜深理的经典之总称。旧译为般若波罗蜜经,新译为般若波罗蜜多经。有数十部,如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大般若经、般若心经、金刚经等均属之。 关于般若经典之弘通,在印度方面,..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