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

谬于事理,称为迷;不明事理,称为惑。佛菩萨之境界无迷惑,凡人则常迷于事理,起烦恼之业。[唐译华严经卷五、法华经方便品] p4332 ..

迷黎麻罗

禅林用语。又作迷里麻罗、眯[目*黎][目*么][目*罗]、迷黎懡[忄*罗]、[目*弥][目*黎]懡[忄*罗]、迷留没乱。谓眼目之迷乱。碧岩录第五十一则(大四八·一八六上):“若忽眼目迷黎麻罗,到处逢问..

迷卢

梵名 Sumeru(苏迷卢)之略称。即指须弥山。须弥山高八万由旬,故又有“迷卢八万”之称。(参阅“须弥山”5364) p4332

迷头认影

比喻不理解真实而追求幻想。为首楞严经卷四所载之譬喻,室罗城有一狂人演若达多,不见其头而于镜中认其头中之眉目。 p4332

迷丽耶

梵语 maireya 之音译。又作迷隶耶、昧娜也,意译作木酒。即以植物之根、茎、花、果等所酿造之杂酒。“窣罗”(由谷物制之酒)之对称。迷丽耶甚具酒色、酒香、酒味,饮之令人惛醉。迷丽耶之种类..

退三昧耶罪

退失三昧耶之罪,为密教三种重罪之一。三昧耶即自己之本誓。谓已受法之修行人退失自己之本誓。依大日经疏卷十一内文之意,即真言行者应勤修行门而不中断,若在中路退废,即非精进之相,当得者不..

退凡下乘

位于灵鹫山山麓之佛塔。乃频毗娑罗王所建。据大唐西域记卷九载,如来御世垂五十年,多居于灵鹫山广说妙法,频毗娑罗王为闻法之故,兴发人徒,由山麓至山峰,跨谷凌岩,编石为阶,广十余步,长五..

退大

退失大乘而堕于二乘。(参阅“退大声闻”4333) p4333

退大声闻

五种声闻之一。本习大乘,积劫修行,后遇恶缘,疲厌生死,退转大乘,而取小果者,称为退大声闻。相当于法华论卷下所举之退菩提声闻。如舍利弗发心修习菩萨道,后遇婆罗门乞眼,慨叹菩萨道之难行..

退位

“不退位”之对称。菩萨行佛道时,既证见一分真理,即为不退位;在此之前则为退位。因无退转之忧,故初地以上之菩萨均属不退位;反之,地前之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萨仍有退位之虞。[安..

退没

由上地堕于下地,或由乐地堕于苦处之谓。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大四○·四六下):“一者退没,由犯此戒,道果无分故。”[往生论注卷上] p4333 ..

退屈

即退步屈服之心。菩萨修行有三种退屈心之难关,即菩提广大屈、万行难修屈、转依难证屈。对治此三退屈者,称为三练磨。[成唯识论卷九](参阅“三退屈”604) p4333 ..

退果

退无学果为有学果之谓。通于九无学中之前五法,即退法、思法、护法、安住法、堪达法。成唯识论卷三举出使阿罗汉退果之五种因缘:(一)好作务,(二)好读诵,(三)好裁决俗论,(四)好远行,(五)长病..

退法阿罗汉

退法,梵语parihāna-dharman。六种阿罗汉之一,九无学之一。乃证得阿罗汉果中,最钝根之罗汉,彼等逢疾病等恶缘即退失所证之果。[俱舍论卷二十五](参阅“九无学”147) p4334 ..

退座

又作退席。法会、佛事等仪式终了后,各自归于寮舍。 p4334

退院

禅院住持之隐退。或称退居。依敕修百丈清规卷三住持章载,住持若年老有疾,或心力疲倦,或诸缘不顺,自宜知退时,须将常住钱物、方丈什物点交清楚,又备单目两份,以寺记印押,住持、库司各收一..

退菩提声闻

四种声闻之一。求佛道之中途,退大乘而取小果,然犹发大菩提心,如舍利弗等不定种性之类。相当于法华文句卷四所说之退大声闻。出于天亲之法华论卷下。[法华玄赞卷一、卷五](参阅“四种声闻”..

退缘

退转之因缘。即妨碍佛道之修行,或使行位退转之障碍恶缘等。俱舍论光记卷三、大毗婆沙论卷六十举出阿罗汉之五种退缘:(一)多营事业,(二)乐诸戏论,(三)好和斗争,(四)喜涉长途,(五)身恒多病。..

退转

又作退堕、退失。略称作退。即于求佛道之中途,退失菩提心,而堕于二乘凡夫之地;或退失已证得之行位。有关退位之说,诸经论所举各异,怀感之释净土群疑论卷四总括为四说:(一)信退,指十信位中..

逃禅

谓学佛。西厢记中崔莺莺夜听琴杂剧云:“我经文也不会谈,逃禅也懒去参。”杜甫饮中八仙歌诗云:“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或谓逃禅一词犹如逃墨、逃杨,系逃而出,非逃而入,然一般..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