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觉

(一)本觉与始觉。阿赖耶识中之觉,分为本、始二觉,离妄念之心体,如来之平等法身,称为本觉;与之相对,发心修行,渐次觉知心源,称为始觉。 (二)独觉与大觉。(一)独觉,又称缘觉、辟支佛,乃..

二摄

谓自摄与他摄。一切万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摄、他摄。以自力而自摄取者为自摄;以他力而为他所摄者为他摄。(参阅“他摄”1545、“自摄”2537) p252 ..

二护

乃指内护与外护。(一)内护,“内”指自己身心之“心”而言。内护,即持守佛陀所制之种种戒律,使持戒者之身心远离三业之非,速成菩提之果。(二)外护,“外”指亲族、眷属而言。凡学人之所需,由..

二变

即因缘变与分别变。据成唯识论卷二所述,有漏之识变可分为二:(一)随因、缘之势力而变,称为因缘变。(二)随分别之势力而变,称为分别变。前者必有用,后者仅为境。[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本](参阅..

二观行

又作唯识观。据宗镜录卷三十五载,二观行即:(一)寻伺,指推寻伺察。寻,即心对境所生起的粗猛推求之精神作用;伺,则为细心分别之精神作用。谓根尘相对所起一念之心,即以空、假、中三观观之。..

人中三恶

指一阐提、诽谤大乘者与犯四重禁者。(参阅“一阐提”85、“四重禁”1740) p253

人中分陀利花

(一)分陀利花,梵语pundarīka,译为白莲花。以其清净无垢,故以之譬喻佛、法性。佛之德号。[北本涅槃经卷十八](二)念佛者之称。[观无量寿经](参阅“莲华”6146) p253 ..

人中牛王

乃佛之德号,称赞佛之德行广大无边,喻为有大力之牛王。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二载,能御大众,故为人中牛王。此外,尚有人中象王、人中龙王、人中丈夫、人中莲花分陀利花、人中良马、人中师子、人师..

人中师子

(一)佛陀之美称。佛为人中之雄者,犹如狮子为百兽之王,故有此称。又作人雄师子、大师子王、人师子。大智度论卷七载,狮子于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降伏..

人中尊

佛陀之敬称。佛陀于人中为最尊贵、最殊胜者,故称人中尊。法华经序品(大九·四中)谓:“有佛人中尊,号日月灯明。” p253

人中树

诸佛之身业能普遍利益众生,驱除热恼,故喻为树。仁王经卷上(大八·八三八上):“法王无上人中树,普荫大众无量光。” p253

人天

指人界及天界,系六道、十界中之二界,皆为迷妄之界。六十华严卷五(大九·四二四上)谓:“离诸人天乐,常行大慈心。”法华经从地踊出品(大九·四一中)亦谓:“常乐静处,勤行精进未曾休息,..

人天致敬愿

乃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三十七愿,出自无量寿经。此愿名依论、释之不同,又作令成尊德愿、闻名修行得他敬益愿、闻名得益愿、作礼致敬愿、闻名修行众所敬重愿、闻名敬重愿。愿文依译本之不同而略..

人天教

乃指世间教而言,即不说宗教解脱,而提倡受持五戒得生为人,与奉行十善能生天界之世俗宗教。亦指人天乘,系导入佛乘之方便教说。 p254 ..

人天眼目

凡六卷。宋朝晦岩智昭编著。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系收集当时临济、云门、曹洞、沩仰、法眼等禅门五家各宗祖师之遗篇、残偈、垂示等,及五宗纲要,以明五宗之特征。书名乃寓“人类及天界一切众..

人天胜妙善果

指六趣中人、天二趣之果报。与其他四恶趣相较而言,人、天果报可称为胜妙善果。 p254

人天宝鉴

全一卷。南宋昙秀撰。乃依内典及儒、老之外籍等,编集学道之须知、修行之龟鉴等佳言秀句数百条,于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上梓刻版。 p254 ..

人仙

乃对佛之尊称。大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五下):“违离于人仙,永无有救护。” p254

人生

(一)指人中之化生。即于成劫之初,欲界有情世间之成立。[长阿含经卷二十二、俱舍论卷十二](参阅“劫初”2815) (二)指人之降生于世、人之生命。般泥洹经卷上(大一·一七七上)谓:“惟人生..

人因

人生于此世,其容貌、思想、行为、夭寿、贫富等果报之过去因。释氏要览卷下述,生于人道,所受业报不同,如富贵或贫贱,如端正或丑恶,如安乐或恐怖等,皆系由于业因之不同所致。如受卑贱生者,..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