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光

乃指自佛身所发出之二种光明。 (一)色光与心光。(一)色光,又称身光,乃发自佛身,为肉眼可见之光明。(二)心光,又称智慧光,乃自佛智所放,能加护众生之光明。[六要钞卷三末] (二)常光与神通..

二印

指无相三昧印与有相三昧印。菩萨初入八地,上不见可求之佛,下不见可度之众生,故沈空多时,此谓无相三昧印。此时诸佛劝起之,以如幻三昧起种种利益众生之事,谓有相三昧印。[十地经论卷十、演..

二吉罗

谓恶作、恶言二种突吉罗罪。恶作者,非如法之举止;恶言者,非如法之言语。(参阅“突吉罗”3924) p193

二因

(一)生因、了因。(一)生因,乃本具法性之理,能生一切善法者,如谷、麦等种,能生萌芽。(二)了因,乃以智慧照了法性之理,为辅助生成之资缘者,如灯之照物,了了可见。以上二者,与正因、缘因名..

二如

(一)即随缘真如与不变真如。(一)不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称为随缘真如。(二)随缘而为万差诸法,亦不失真如之自性者,称为不变真如。前者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是为安..

二如来藏

指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如来,即理性如来;藏者,含摄之义。一切众生烦恼心中,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之业,称为如来藏。据大乘止观法门卷一载,如来藏有二种,即:(一)空如来藏,此心..

二字

(一)半字与满字之合称。悉昙章为生字之根本,而文字不具足,故称半字。余章之文字、语法均具足,称为满字。 (二)僧名之异称。中国与日本之僧侣,其名通常取二个字,故有此称。后世相沿敬称僧侣..

二守护

指居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及外金刚部院西方门之二守护神。全称门门二守护。一为不可越守护门者,二为相向守护门者。前者在内门右侧,后者在左侧,共受如来之教敕,守护法门。[大日经卷三悉地出现..

二百一十亿佛土

谓阿弥陀佛在因位为法藏菩萨时,为立选择之别愿,所预见之佛土。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七中):“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中略),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

二百五十戒

又称具足戒。即佛制比丘所必须遵守之戒律,共有二百五十条。包含有波罗夷四条,僧残十三条,不定二条,舍堕三十条,单堕九十条,提舍尼四条,众学一百条,灭诤七条。惟依各部派所传之不同律藏,..

二行

(一)谓二种修行,即自利行与化他行。 (二)谓烦恼、所知二障之现行,华严经卷十二(大一○·五七下):“妙悟皆满,二行永绝。” (三)二种心行,即:(一)见行,即见惑。(二)爱行,即爱惑。 (四)..

二行废立

净土门于往生之行业中,比较念佛、诸善二行之胜劣,以诸善为劣而废之,念佛为胜而立之。道绰之安乐集卷下,以“诸善为万行,念佛为一行”定其废立(大四七·一五上):“所修万行,但能回愿,莫..

二衣

指制衣及听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一载,比丘之持物有制听二门。(一)制衣,即比丘之三衣、比丘尼之五衣,乃佛所制定须受持之衣,违者犯戒。(二)听衣,指长衣、百一资具,乃如来特应机缘听..

二佛中间

指释迦佛入灭,弥勒佛尚未出世期间。此时无佛住世,世人不能直接听佛说法。 p195

二佛并坐

释迦佛于灵鹫山说法华,迹门三周说法以后,地下忽涌一宝塔现于空中,多宝佛全身舍利结跏趺座,结法界定印。其时,多宝佛于塔中分半座使释迦佛坐,称为二佛并坐。多宝佛表法佛及定,释迦佛表报佛..

二佛性

即理佛性、行佛性。(一)法相宗论众生之佛性,以其所依之体,乃不生不灭法性之妙理,故称理佛性。(二)各人第八阿赖耶识中,得成佛果之无漏种子,法尔存在,称为行佛性。理佛性者,一切众生皆具;..

二利

即自利与利他。上求菩提为自利,下化众生为利他。小乘之行唯为自利,菩萨之行则兼利他。[无量寿经卷上、赞阿弥陀佛偈] p195

二利真实

即自利真实与利他真实。善导于观经疏散善义解释至诚心,谓至即真,诚即实。又真实有二,一为自利,一为利他。 自利真实复分为二,即:(一)真实心中制舍自他诸恶及秽国等,行住坐卧想同一切菩萨..

二见

(一)断见(又作无见)与常见(又作有见)。又称有见、无见。(一)乃固执人之身心断灭不续生之妄见。(二)为固执人之身心常住不间断之妄见。[大智度论卷七](参阅“常见”4526、“断见”6560) (..

二忍

菩萨所修之二种忍。(一)生忍与法忍。(一)生忍,又作众生忍。忍,即忍耐之意。谓菩萨于一切众生不瞋不恼,如慈母爱子;又若众生虽以种种恶害加之,菩萨皆能忍耐不起瞋恚;或受众生种种恭敬供养,..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