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食

指蒲缮尼食与珂但尼食,皆各有五种食物。(一)五蒲缮尼食(梵paca-bhojanīya),又作五蒲阇尼食。译作五啖食。即五正食。属于五种正食者,即饭、麦豆饭、面、肉、饼。食此五种,称为足食。(二)..

二元神教

主张有相互对立之善、恶二神存在,而唯以善神为崇拜对象之宗教。如琐罗亚斯德教(又称祆教、拜火教)、诺斯替教、摩尼教等均属之。 p189 ..

二六之缘

即十二因缘。说众生涉历三世而轮回六道之次第缘起。(参阅“十二因缘”337) p189

二六之愿

药师如来之十二誓愿。即:(一)愿自他身光明炽盛。(二)愿威德巍巍开晓众生。(三)使众生饱满所欲而无乏少。(四)使一切众生安立大乘。(五)使一切众生行梵行、具三聚戒。(六)使一切不具者诸根完具。..

二六时中

谓一昼夜之十二时辰。即竟日。印度历法则为六时或八时。[虚堂和尚语录] p189

二分家

为难陀论师所立之心识二分说。以心识起认识作用时所生相分(所缘之影像)、见分(能缘之主观作用)之二种差别。另有安慧之一分说、陈那之三分说、护法之四分说。(参阅“四分”1663) p189 ..

二天

(一)指日天及月天。 (二)指同生、同名二天。此二天分别与人同时而生、同其名字,常与该人相随伴。八十华严卷六十(大一○·三二四上):“如人生已,则有二天恒相随逐。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

二天三仙

二天与三仙之合称。二天指大自在天(梵Mahe?vara)与毗纽天(梵Visnu),此二神为印度教最高神格之神祇。三仙谓三位仙人,或三位哲人,即指数论学派之祖迦毗罗(梵Kapila)、胜论学派之祖优楼僧..

二心

(一)真心与妄心。真心即真实之心,离虚妄不实。妄心谓妄想分别之心。楞严经卷一(大一九·一○六下):“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二..

二方便

(一)指世间善巧方便、出世间善巧方便。(一)略称世间方便,即菩萨为自利、利他,或二利所示现之种种善巧施为。以此尚有所得、有执着,故称世间善巧方便。(二)略称出世间方便,即菩萨但为利他,不..

二木

二树之意。法华经文句卷七上所喻别教与通教菩萨,即:(一)大树,喻别教菩萨。别教菩萨于法华会上,闻说一乘之法,受记作佛,普度一切众生,如大树蒙受雨水之润泽而得增长,繁荣郁茂,能普覆一切..

二氏

乃指释氏与老子,即佛家与道家。 p191

二王尊

又作仁王、二天王、二天。谓立于寺门两侧,守护伽蓝之二金刚力士像。两者皆腰缠轻衣,筋骨逞露,束发怒目。左尊开口,右手执杵,左掌前张;右尊合口,左手提棒,右臂高张。寺门安置诸天及药叉神..

二世

指今生及来世,如称二世安乐、二世悉地。又称神与人之两种世界。[法华经卷三药草喻品] p191

二世尊

乃指多宝塔中之释迦如来与多宝如来二佛而言。又作法华二圣。[法华经卷四宝塔品] p191

二世间

即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世者,谓有为法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之迁流;间者,事事物物之间隔。总别为二,即:(一)有情世间,五蕴假合而有情识,以为鬼、畜、人、天等之差别者。(二)器世间,四大..

二加

显加与冥加。加,即加被。佛于华严会上,以身、口、意三业神力,或冥或显,加被法慧等诸菩萨各各说法,故有此二加。据华严经疏卷一载:(一)显加,谓佛以平等大慈,常鉴众生之机,若有宿世善根成..

二句

指文句与义句。句,即句逗,又众语和合而成句。谓如来所说经典必由文以载其义,由义以成其文,文义相成则为句。据翻译名义集卷五载,(一)文句,文即字。谓一切契经,皆以文为身,文成语为句,诠..

二正

乃指体正、用正。中论别称正观论,三论宗释其“正”字,有体正与用正二义。三论玄义(大四五·七中):“于无名相法强名相说,令禀学之徒因而得悟,故开二正,一者体正,二者用正。非真非俗名为..

二犯

止犯与作犯二种犯戒。或称止作二犯,为“二持”之对称。(一)乃厌诸胜业而不修学,依止而犯戒体,以不修善法为宗。(二)乃违本所受作,依于作而犯戒体,以作恶法为宗。道宣四分律行事钞卷中之四解..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