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乘成佛

谓舍利弗等二乘之人,于说阿含经时,得二乘之极果,又于其间缘大乘诸经,至说法华时,回小心而发大菩提心,由佛授未来成佛之记。然有关二乘成佛,相性二宗各有异说:(一)法相宗主张五姓各别,谓..

二乘作佛

指声闻、缘觉二乘得以作佛,乃法华经前十四品之中心思想。法华以前,佛为方便说故,谓仅菩萨得以成佛;至法华涅槃时,始谓依一乘妙法,二乘均得以成佛。[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六] p207 ..

二乘异同

乃指声闻与缘觉修行之异同。据法华玄赞卷五谓,此有三同七异。三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三)同得假之择灭无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

二修

乃指专修与杂修而言。修行阿弥陀佛之净土法门,称为专修。修其他法门,则称为杂修。日本源空之黑谷上人语灯录(汉语灯录)卷一(大八三.一一二上):“若夫抛杂修专者,百即百生。(中略)舍专..

二师

(一)指释迦如来与多宝如来二大导师。 (二)指圣师与凡师。圣师乃具慧眼、法眼、化导之三力者。至于凡师则指不具以上三力者。[摩诃止观卷五之二] p207 ..

二悟

(一)指渐悟与顿悟。速疾直入究极之觉悟称顿悟;依顺序渐进之觉悟称渐悟。法相宗谓具有菩萨定性者,不须经声闻、缘觉之过程,而直登菩萨阶位者,称为顿悟菩萨;不定种性者则须经声闻、缘觉过程方..

二时

(一)时分假、实二种,即:(一)迦罗时(梵kāla,巴同,译为实时),指能以数量计量之时间而言。此乃戒律中所说之时间,如食时、非食时。(二)三摩耶时(梵 samaya,巴同,译为假时),指某一时间..

二根

(一)利根与钝根。(一)利根又作上根,谓根性锐利,速证妙果者。(二)钝根又作下根,乃根性迟钝难开悟者。[无量寿经卷下] (二)正根与扶根。(一)正根又作胜义根,乃五根之本体,四大种所造之净色..

二殊胜

谓观世音菩萨极证圆通,十方普应,上同诸佛,下合群生,妙用超越。据楞严经卷六载,二殊胜即:(一)上合诸佛本妙觉心,本妙觉心即诸佛本然觉了妙明真心。指菩萨极证寂灭,十方圆明,体同诸佛,故..

二益

指现益与当益。现生可获得之利益,称为现益。命终后,来生可得之利益,称为当益。 p208

二真如

即二种真如。有如下五类: (一)离言真如与依言真如。即将真如妙理依据离言诠及依言诠而分别为二。[大明三藏法数卷五] (二)空真如与不空真如。前者能究竟而显实;后者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

二祖庵

位于河南登封县少室山少林寺西南四公里之钵盂峰上。传禅宗二祖慧可,从初祖菩提达磨学佛,立雪断臂,得受衣钵后,养伤于此。其徒众于此建庵以为纪念。庵内有大殿三楹,碑碣数通。殿前有四口井,..

二祖断臂

禅宗故事。相传二祖慧可,到嵩山少室峰求道于达磨,立雪中以利刀断左臂,以示求法之决心。达磨看慧可意志如此坚定,便准请收为弟子,后世遂称为断臂慧可。[景德传灯录卷三菩提达磨] p209 ..

二胁士

又称二挟侍。谓侍于中尊左右之二菩萨。如弥陀如来两旁之观音、势至二菩萨,药师如来两旁之日光、月光二菩萨,释迦如来两旁之文殊、普贤二菩萨。 p209 ..

二般若

(一)共般若与不共般若。(一)共般若,即天台宗之通教,通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三乘共修证,故称共般若。(二)不共般若,天台宗之别、圆二教,唯对别、圆二菩萨说,而不共于声闻、缘觉二乘,故称..

二假

(一)无体随情假与有体施设假。(一)乃世间常用之我法,世间之人于心外之境执实我实法,此法体但为妄情,为遍计所执性,而无实体,世人随此妄情而执虚假之我法,故称无体随情假。(二)乃依他起性上..

二执

(一)我执与法执。又称我法二执、人法二执、生法二执。(一)我执,又作人执,以不知人身为五蕴假和合,而固执此中有常一主宰之人我。(二)法执,乃不明诸法因缘而生,如幻如化,而固执法有实性者。..

二宿因力

指大愿力与昔行力。如来悲智双行,以摄化众生,系由二种宿因力所致。据华严经疏卷一载:(一)大愿力,指佛于因位,发大誓愿,欲度众生,今既成佛,乃乘大愿力,示现十方世界,说法度生。(二)昔行..

二密

指理密与事密。(一)理密,即说圆融不离之理者。(二)事密,即说如来身、口、意之秘密者。日本台密,以法华涅槃为理密,以真言诸经为事理俱密之教。 p210 ..

二教

乃佛法之分类。系由教说之意义内容、实践方法、说法形式、说教者(即教主)、受教对象之差异而分。其分类如下:(一)小乘教与大乘教。小乘教,指运载声闻、缘觉之人至灰灭小果之人空、自利等教法..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