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乘满教

乃新罗元晓所立四教之一。元晓将如来之一代时教判为四教,即三乘别教、三乘通教、一乘分教、一乘满教。一乘满教之义,如华严经即是。因其具明法界一切之理,故称满教。(参阅“晓公四教”6242)..

一乘机

指能接受一乘法之根机者。华严、天台、净土皆说一乘法,故能受持此等诸法之根机者,即称一乘机。 p62

一乘显性教

为华严宗圭峰宗密所立五教中之最上教。宗密以华严经为一佛乘究竟之教,其教法不藉方便隐密之法,直指自心即本觉之真性,远离诸妄想执着,得见自身中如来广大之智慧,故判之为一乘显性教。(参阅..

一个半个

禅林用语。指极稀少之人,即极优秀之人。如南泉禅师所谓“会取佛未出世时,尚不得一个半个”之类即是。出典于道安、习凿齿之故事。前秦苻坚陷襄阳,得道安与习凿齿,大喜而谓左右:“我以十万之..

一修一切修

谓上根大智之人全性起修,了修即性,性修不二,事理互融;烧香散花,无非中道,修禅诵经,尽是真如,是故一行修,则一切行无不修。 p62 ..

一夏九旬

略称一夏。即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之九十日。此为印度佛教徒结夏安居之日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大五一·三三七上):“曹山一生行脚,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禅林象器笺节时门](参..

一家

指一宗、一派,或一门。维摩经义疏卷上(大五六·二○下):“如是者,解有多种,而今但据一家所习。” p62

一家宴

禅林用语。又作一家筵、一家宴。本指不招请他人,只为自家人举行之宴。在禅门中,则指新任住持入山时,不招请其他寺院参加仪式,仅在山内由本寺人自行举行仪式,称为一家宴。后不限于晋山之仪式..

一师印证

意指继承法统,接受印证之师,以一师为限,不可复受他师之法。此为日本曹洞宗古训之一。 p63

一息半步

一息,一呼吸之意;半步,指一足向前跨步。此乃修行者在禅堂坐禅时之一种缓步方法(经行法)。即在一呼吸间,举右足至左足足尖;于次一呼吸间,复举左足至右足足尖;如此左、右脚配合吸呼,则可..

一挨一拶

禅林用语。丛林中,学人与师家互以言语、动作,或轻或强,推挤问答,作为勘验对方悟道之深浅。与挨拶同义。后转为相较技量,或与人应对之义。碧岩录第二十三则(大四八·一六四上):“一机一境..

一时

梵语ekasmij samaye,巴利语 ekaj samayaj。指佛于某时说法之时期。诸经之首,皆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一语,乃经典序文六种成就之一。金刚仙论卷一(大二五·八○一上):“既曰我闻,..

一时一切时

谓一时之间即为无量劫。盖如来智境圆融,延促无碍,故能促多劫为一时,延一时为多劫。 p63

一根

(一)又作一机。指耳根。阎浮提众生虽六根具足,然以耳根最锐利,闻法易入,能圆通无上道,故有“一根”之称。 (二)谓某一种根性。即受同一种教之根器。 (三)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中之..

一气

为道之所宗,阴阳天地之根本,以喻自性清净之心。未起染净以前,诸佛众生平等不二,一切诸法莫不皆由此心而生,故以一气比喻一心。 p63 ..

一浮沤

以大海中之一浮沤譬喻人身。浮沤,水泡之意。楞严经卷三(大一九·一一九中):“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 p64 ..

一真地

指证悟一真法界妙理之阶位。四十二章经中即有“视平等如一真地”之语。 p64

一真法界

一,即无二;真,即不妄。交彻融摄,故称法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惟一真实,不可思议,故称一真法界。[华严经疏钞卷六十、华严经疏钞玄谈卷..

一真无为

谓一真法界之体乃自然无为而成,其体无二无妄,清净无漏;其性不生不灭,故妙用无穷。[楞严经卷八] p64

一般担板得人憎

禅林用语。担板汉,指执著于自我主义思想者。谓一些执著于自我之人,固守自己本分而不随顺世间人情,以其不随缘故,遂不得世人之谅解。虚堂和尚语录卷三(大四七·一○○四上):“时有僧问:‘..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