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慧

(一)指不智、不才等。据列子汤问篇载:“甚矣!汝之不慧。” (二)僧人之谦称。 p996

不请之友

又作不请友。指未请而自来亲近之友。以此比喻佛、菩萨之救度众生,非因众生之祈请,乃以大慈悲心感应而亲往,赐予众生以善法;对众生而言,即为不请之友。[无量寿经卷上、维摩经卷上佛国品(鸠..

不请之法

指不请亦说之法。又作不请法。佛虽未受众生之央请,亦随众生之根机而主动说示利益之法门。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中):“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 p997 ..

不获

梵语a-lābha。又作非获。非得之一。即未得法上之非得,又称初念之非得。顺正理论卷十二谓非得有先未曾得、曾得已失二种,前者称为不获,后者称为不成就。然俱舍论卷四、俱舍论光记卷四则以未得..

不谤三宝戒

十重禁戒之一。禁制毁谤佛、法、僧三宝之戒。即于佛、法、僧三宝应当恭敬尊重,不可谤毁之意。[梵网经卷下](参阅“十重禁戒”461) p997 ..

不还向

梵语anāgāmi-phala-pratipanna。又作阿那含向。为声闻乘四向之一。向,趣向之义。声闻四果之第二果为一来果,彼等一心趣向不还果,更加修行,而至断灭欲界七、八品之修惑,称为不还向。[中阿..

不还果

梵语anāgāmin。音译作阿那含。指声闻第三果之圣者。彼等已断灭欲界九品之修惑,而不再还至欲界受生,故称不还。又分为七种不还、九种不还、七善士趣等。[大智度论卷二十二、俱舍论卷二十四]..

不断

(一)非所断之别名。三断之一。指一切之无漏法。[俱舍论卷二、卷四](参阅“三断”687、“非所断”3709) (二)谓日日相续勤修而不间断。如不断念佛、不断读经。 p997 ..

不断光

十二光之一。指阿弥陀佛之光明无量,常存于三世,恒照益世间而不断绝。由此不断光之德相,阿弥陀佛又称不断光佛。[无量寿经卷上、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中](参阅“十二光”334、“光明”2173..

不断经

指长时间内不断读诵法华经等特定之经。在日本,为增进佛道,或为追荐死者,而在一定之期间,不间断地读诵,亦称“不断经”。 p997

不断轮

指轮唱不绝。于寺院中,祈晴或祈雨时,参加祈祷之僧侣一人接一人,或各组接各组,次第念唱咒文,终日轮唱不绝,称为不断轮。[敕修百丈清规卷一] p997 ..

不厘务侍者

厘,理之义。指虽在侍者之职而不执作其实务者。即是名誉侍者。据枯崖漫录卷上载,铁鞭韶禅师在密庵处,任不厘务侍者达六年。[禅林象器笺职位门] p998 ..

不离过

因明用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异喻五过之一。不离,梵语a-vyāvrtta,不用离作法之意。离,不相属着之义。即缺离异简滥之作法,异喻之喻体不属着之过失。因明论式之喻(譬喻)用异喻为离作法时,..

不坏句

指密教所称之“阿”字。以其为金刚不坏之体性,故有此名。大日经卷二(大一八·一○下):“行者谛思惟,当得不坏句。” p998

不坏四禅

指四禅天于内则不坏觉观之定心,于外则其器界(自然世界)不为三灾所破坏。 p998

不坏法

(一)指涅槃。乃不为任何事物所破坏之法。[杂阿含经卷二] (二)指成就阿罗汉果之利根者。利根之人修白骨观时,不起第九之烧想,得见骨中放出八色光明,修炼而得神通等,称为不坏法。(参阅“坏..

不坏金刚

指金刚宝坚固,不为外力所破坏。[胎藏金刚教法名号] p998

不坏金刚光明心殿

指密教金刚界大日如来说法之处。“不坏金刚”系总叹诸尊常住身,“光明心”系赞叹其心之觉德,“殿”为明身心互为能住所住。以五智配之,光明心配以成所作智,三密之业用皆由此生。[辨显密二教..

不坏相

九无学之一,二十七贤圣之一。此种阿罗汉所得三昧之种种因缘不败坏,故称不坏相。即中阿含卷三十福田经所说之不动法阿罗汉。[成实论卷一分别贤圣品](参阅“九无学”147、“二十七贤圣”169)..

不系定

不系,谓无系缚,指无漏之出世间。不系定,即指出世间之无漏定。对三界世间之禅定而言,四向四果圣者之无漏四禅四无色定即为不系定。[清净道论三] p998 ..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