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佛

梵名 Aksobhya-buddha之意译。音译阿閦佛。教王经、略出经等所载之不动佛(或不动如来)系指东方之阿閦佛。大日经具缘品中所说之北方不动佛则非东方之阿閦佛,大日经疏卷四(大三九·六二二下)..

不动使者

又作无动使者、不动如来使。指密教不动明王之童子形。不动明王以三昧耶本誓愿之故,示现初发心时诸相不备之童子形,为如来之僮仆,执作诸务,并侍奉真言行者,故有此名。[大日经疏卷五](参阅..

不动使者法

(一)密教祈念不动使者之法。修此法时,本尊现身为僮仆,奉侍于行者,能昼夜拥护行者,使其菩提成满。[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 (二)全一卷。全称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又称不动使者陀罗尼法、..

不动定

(一)密教不动明王所住之禅定。此禅定以本性清净无为寂定之大菩提心为体,故称不动定。[底哩三昧耶经] (二)指色界四禅定中之第四定。第四静虑无灾患,即寻、伺、忧、喜、苦、乐、入息、出息等..

不动明王

不动,梵名 Acala,音译阿遮罗。又作不动金刚明王、不动使者、无动尊、无动尊菩萨。为密教五大明王、八大明王之主尊。位列现图胎藏界曼荼罗持明院之最南端。密号常住金刚。三昧耶形为利剑、罥索..

不动法

(一)密教以不动明王为本尊,为息灾增益所修之祈祷法。即依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立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而修,除十八道行法外,并加修十九种相观、十四根本契印、十九布字观等。十九种..

不动法阿罗汉

六种阿罗汉之一,九无学之一。即得阿罗汉果中最利根之种性,得尽智、无生智而不退动者。有由本来之种性与钝根者由修练而得其性之二种;前者称不退法,后者称不动法。于六种阿罗汉中,合二者为一..

不动曼荼罗

密教以不动明王为中尊建立之曼荼罗。(一)依大日经卷二息障品、大日经疏卷九载,不动明王之本曼荼罗即是三角曼荼罗,其中为黑色,持诵者观想己身作不动明王之像。此一作法具有二意:(1)观想不动..

不动义

性虚空十义之一。谓真如之自体常住而不变不动。[释摩诃衍论卷三] p991

不动镇宅法

又作不动安镇法、不动安宅法。密教以不动明王为本尊祈修镇护家宅之法。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大二一·二七上):“若有凶宅恐惧之处,或有官事逼恼者,当一心诵根本咒,(中略)但净室中结界护..

不动护摩供

密教修法之一。即对于不动明王修护摩而供养之。 p991

不惜身命

指能舍身命。谓为求无上道,能舍去身命。佛教以救度众生,求无上菩提为目标,为此而不惜身命,即表示修行佛道之决心。 p991

不舍誓约

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此愿以念佛往生为誓,即弥陀摄取念佛者而不舍之誓约。无量寿经载其誓文:(大一二·二六八上)“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

不杀生戒

小乘四波罗夷之第三,大乘十重禁戒之第一。在戒律中,属罪之最重者。盖大乘禁止断丧有情之生命,小乘则特别重视人命,以杀人命之戒称为杀人戒,略作杀戒,为四波罗夷之一;杀畜生之戒称为杀畜生..

不清净施

指有执心之布施。又作不净施。为“清净施”之对称。即虽为布施,然却未能于施者、受者、施物等三轮相离实有之见,而存有粗细之执心。据中阿含卷四十七瞿昙弥经、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四等所载,..

不净

污秽、鄙陋、丑恶、过罪等之总称。五停心观中,有观自身、他身不净之观法,称为不净观。(参阅“七种不净”114) p991

不净肉

指不净之肉。即性质不净,佛弟子遂断而不食之肉味。其种类有三种不净肉、十种不净肉之分。(参阅“三不净肉”530、“净肉”4697) p992 ..

不净行

又作非梵行。即指淫事。行淫欲乃鄙陋之事,爱染污心,故称不净行。又与清净之梵行相背,故又称非梵行。[梵网经疏卷下] p992

不净金刚

乌枢沙摩明王(梵 Ucchusma)之密号。此明王为不动明王所化现,能调伏一切不净鬼,故一般皆安置于东司(厕所)之中。[陀罗尼集经卷九、大日经疏卷九](参阅“乌枢沙摩明王”4180) p992 ..

不净说法

又作邪命说法。即心存染污,为名闻利养等而说法,又不善解教法之理趣而说之。佛藏经卷中净法品列举不净说法者之五种过失:(一)自说尽知佛法。(二)说佛经时,指摘诸经中相违之过失。(三)对诸法疑..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