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语spar?a,巴利语phassa。为心所(心之作用)之一。俱舍宗以其为十大地法、七十五法之一,唯识宗视为五遍行、百法之一。指境(对象)、根(感官及其机能)、识(认识)三者和合时所产生之..

触功德

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属于十七种国土庄严之一。谓庄严极乐净土之种种珍宝皆悉柔软,能令触者得胜乐功德。出于天亲净土论(大二六·二三○下):“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

触光柔软愿

即愿佛之光明照触十方世界众生,令得远离罪恶、身心柔软。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三十三愿。又作光明摄益愿、蒙光获利愿、光普益愿、光明触身得胜柔软愿、摄取不舍愿、光触灭罪愿。阿弥陀佛之因..

触地印

梵语bhūmispar?amudrā。又作触地契、破魔印、惊发地神印、能摧伏印。乃表降魔之印契。其印相为左手或敛作拳,置于脐上,右手下垂,手掌向内,五指并伸触地,或覆于膝上;或谓以左手五指执袈裟..

触衣

不净之衣。指直接接触肌肤或床之衣类,如裙子、内衣、袜子等。禅苑清规卷一装包条(卍续一一一·四三九下):“后包内安被单、绵衣、衬汗,应系触衣之类。” p6804 ..

触事而真

又作即事而真。事,谓事象、现象。即所有生灭差别现象界之事物皆是常住真实之真理。此系隋唐时代佛教之基本概念。僧肇之不真空论即有(大四五·一五三上):“然则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

触金刚菩萨

触金刚,梵名 Kelikila-vajra,音译髻离吉罗金刚、髻利吉罗金刚、计里计罗金刚。又作金刚喜悦菩萨。全称髻利吉罗金刚菩萨、金刚髻离吉罗菩萨。为密教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十七尊之一,即安于中尊..

牺牲

指祭祀天地神祇之祭品或行为。通常以各种动物或稀有珍奇之植物献神。相当于英语中 sacrifice 一语,此语含有神圣、圣化之意味,系指将动植物神圣化,以作为祭品而举行祭祀之宗教行为。此类宗教..

璎珞

梵语muktāhāra,hāra 或 keyūra。音译作吉由罗、枳由罗。又作缨络。由珠玉或花等编缀成之饰物。可挂在头、颈、胸或手脚等部位。印度一般王公贵人皆佩戴之。又据诸经典所载,在净土或北俱卢..

璎珞粥

指杂糅野菜之粥。因野菜之茎蔓牵连,状如璎珞,故称璎珞粥。 p6856

璎珞羯磨

羯磨,谓授戒之作法。指璎珞经大众受学品所明授戒之作法。乃梵网戒宗之相宗,天台一乘家之所遵循者。 p6857

梵语paryavasthāna。指心之缠缚,能妨碍修善。为烦恼(尤指随烦恼)之异名。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惛沈等八随烦恼,称为八缠。八缠加忿、覆,则为十缠。又经部称烦恼之种子(潜..

缠报

生死苦报能缠缚有情众生,而令其不得自在,故称缠报。 p6857

缠无明

为四无明之一。缠,缠缚之义。无明烦恼系缚众生,使不能出离生死苦海,故有此名。[法华玄赞卷七、成唯识论述记卷五末](参阅“四种无明”1815) p6857 ..

缠缚

有总别之分,总,指缠缚众生而令系于三界生死之一切烦恼;就别而言,缠有三缠、八缠、十缠乃至五百缠等,缚有三缚、四缚等。其中,十缠为小乘说一切有部所倡,出于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七等,即无惭..

续一切经音义

凡十卷。辽·燕京崇仁寺希麟集。又称希麟音义。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本书系继唐代慧琳之一切经音义,将开元入藏以后,新译经典一一○部中之难字梵语等,附加音义略解,并正其讹字,为慧琳音义..

续日本高僧传

凡十一卷。日本真言宗道契撰。继师蛮所著之本朝高僧传,集录日本近代高僧之事迹。分为法本、净慧、净禅、净律、乐邦、感进、檀兴、愿杂等八部门,计收二三八人。卷末有大内青峦所撰著者之传略,..

续古今译经图纪

全一卷。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辑录译经缁素二十二人及所译经典一七一部,七一四卷。本书系继靖迈之古今译经图纪四卷之后,图纪玄奘以后之译经..

续光世音应验记

全一卷。南朝张演撰。本书为刘宋傅亮所撰光世音应验记之续编,在我国已散佚,今日本京都青莲院尚传有镰仓中期之古写本。撰著者张演乃南朝贵族,成书年代当在五世纪前半,为我国研究古观音信仰之..

续扶桑隐逸传

凡三卷。日本义堂撰。续元政法师之扶桑隐逸传,记述日本古今隐士之事迹。所收多为僧侣,共九十三人。有宝永四年(1707)之自序及七年月涧之跋,于正德二年(1712)刊行。 p6858 ..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