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海

(一)指悟界。觉性甚深,湛然如海,故称觉海。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大一九·一三○上):“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又指佛教。佛以觉悟为宗,以其教义深广,故以海喻之。(二)宋代云门宗僧。法..

觉坚

六坚法之一。谓觉了之坚固。即指别教妙觉果佛,觉了一切法皆为中道,其觉了坚固,无能毁坏。[三藏法数卷二十六](参阅“六坚法”1290) p6798 ..

觉策

醒觉警策之意。谓醒觉妄心,警策烦恼。[摩诃止观卷四上] p6798

觉华

(一)为佛名。据大智度论卷四十载,华积劫时,佛皆号觉华。 (二)比喻真觉。觉,即智慧。智慧之开,如华盛开,故称觉华。长阿含经卷三(大一·二一上):“阿难白佛言:‘斋(云)何名供养?’‘..

觉雄

佛之尊称。又作世雄、梵雄。于觉道有大威猛力之英雄,故称觉雄。明觉禅师语录卷五(大四七·六九八中):“自西自东,应排罔象得象,必须觉雄让雄。” p6799 ..

觉圆

(1244~1306)南宋僧。西蜀(四川成都)人。号镜堂。日本临济禅镜堂派之祖,该派为临济禅二十四派之一。师早年历参诸方名宿,后参谒临济宗杨岐派下环溪惟一而顿悟玄机。祥兴二年(1279,即日本..

觉意三昧

谓于一切时中,一切事上,念起即觉,意起即修三昧。即天台宗所立四种三昧中之非行非坐三昧,于四种三昧中最为重要。大品般若经名觉意三昧,慧思称为随自意三昧。[摩诃止观卷二上、四教义卷十一..

觉猷

(1053~1140)日本天台宗画僧。京都人。初名显智,别称鸟羽僧正、法轮院僧正。师事园城寺觉圆,究显密二教。从赖豪受灌顶。曾受鸟羽上皇召至离宫问秘要,崇遇甚笃。初居于园城寺法轮院,后任四..

觉运

(953~1007)日本天台宗僧。京都人。为檀那流之祖师。又称檀那僧都、檀那僧正、檀那院先德。出家于比睿山,师事慈惠僧正,研习天台教学,天资英敏,谙诵诸宗之章疏,后居于东塔南谷檀那院,大..

觉道

(一)指正觉之道。又作觉路。即觉证成佛之大道。与“菩提道”同义。维摩经佛国品(大一四·五一九下):“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禅苑清规卷七亡僧条(卍续一一一·四五七下):“用..

觉道支

指七觉支与八正道支。为帮助觉悟、趣向涅槃之正确方法或途径。七觉支即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八正道支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

觉满

觉行圆满之略称。指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大乘义章卷二十末(大四四·八六四下):“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 p6800 ..

觉剑

形容觉悟之力,能破邪执,故以剑比喻之。此外,类似之比喻如形容佛之妙觉果德,犹如高山,称为觉山;形容觉性圆融,周游不息,犹如车轮,称为觉轮。 p6800 ..

觉德

(一)佛陀入灭后,正法住世时之一持戒比丘名。据大般涅槃经卷三载,此比丘有徒众甚多,能作师子吼,广说九部经典,并制诸比丘不得蓄养奴婢、牛羊等非法之物。[涅槃经会疏卷一] (二)六世纪之新..

觉树

(一)又作佛树、道树。特指佛陀成道处之菩提树。因佛陀于摩揭陀国佛陀伽耶之毕波罗(梵 pippala)树下证悟菩提,故称其树为菩提树(梵 bodhi-druma)。(参阅“菩提树”5208) (二)指功德善根。..

觉禅钞

凡一二八卷。又作百卷钞、小野百卷钞、净土院钞。为日本真言宗僧觉禅所著。本书共分诸佛部、佛顶部、诸经部、观音部、文殊部、菩萨部、明王部、天等部、杂集部等九部,广涉经轨章疏及古记古图等..

觉触

觉,觉知;触,接触。由接触而认识之意。又坐禅时,触机缘而感得自心之真实体,亦称觉触。[莹山和尚传光录第四祖优婆鞠多尊者章] p6801 ..

觉观

新译作寻伺。觉,寻求推度之意,即对事理之粗略思考;观,即细心思惟诸法名义等之精神作用。二者皆为妨碍第二禅以上之定心者,若持续作用,则身心劳损,正念旁落,故又为随烦恼之一。依此觉观之..

觉观三种发相

粗思为觉,细思为观。二者皆为妨碍第二禅以上之定心者。据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四载,修禅定者有三种觉观发相,即:(一)明利心中觉观发相,谓修禅之人,宿无善根,于现修定时,善法不起,但觉观..

续灯存

凡十二卷,另有目录一卷。明代僧箬庵通问编,居士施沛汇集,清康熙五年(1666)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五册。本书由施沛搜集宋末至明代禅门诸师之语录、传记、塔铭等,由通问编纂而成。共收录临..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