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净因

又作身器清净三因。指清净身心之三种因。即:(一)身心远离,身不近恶友,心不起恶念。(二)喜足少欲,又称少欲知足。满足现前之所得(知足),不多贪求(少欲)。(三)四圣种,对衣服、饮食、卧具..

三净肉

据十诵律卷三十七载,有三种肉,病者可食,称为净肉。(一)眼不见杀,自眼不见是生物为我而杀。(二)耳不闻杀,于可信之人,不闻是生物为我而杀。(三)不疑杀,知此处有屠家,或有自死之生物,故无..

三净头

指僧堂座席前之床缘一尺处,其处有三种用途,第一用以置袈裟,第二为展钵盂之处,第三为睡眠时,头所向之处(以床缘为枕),故称三净头。[敕修百丈清规卷六日用轨范、禅林象器笺卷一上] p616 ..

三现观

指见、缘、事三现观。现观,指以无漏慧观现前之四圣谛之理。(一)见现观,系就见谛之法而立者,即以无漏智慧观诸谛之境现见分明。(二)缘现观,系就能缘之法而立者,即无漏智慧及与其相应之心、心..

三眼

指肉眼、天眼与慧眼。(一)肉眼(梵mājsa-caksus),肉眼能照显露而无有障碍之有见诸色。(二)天眼(梵divya-caksus),天眼能照显露、不显露之有障、无障之有见诸色。(三)慧眼(梵prajā-caksus..

三粗重

又作三粗重。指每一阿僧祇劫次第所断之皮粗重、肤粗重、骨粗重三种习气。此三种习气乃烦恼、所知二障之种子所引无堪任之性,故又称三障、三烦恼。皮粗重,又作皮障、皮过、皮烦恼障。肤粗重,又..

三细六粗

语出大乘起信论。根本无明起动真如,现出生灭流转之妄法(迷之现象),其相状有三细与六粗(九相)之别。细者,无心王与心所之分,其相微细难测;粗者,心王与心所相应,其作用之相粗显。 三细..

三庄严

指事、法、人之三种庄严。即:(一)事庄严,指色、声、香、味等事物。(二)法庄严,指种种胜妙之法音。(三)人庄严,指菩萨、声闻等。大乘义章卷十九(大四四·八三五下):“此二土(真应)体,庄..

三处入法界

法界,指常住不变,一如平等,寂静圣智之境界。亦即指一切众生本有之心,与诸佛所证平等之理。菩萨之根性有上、中、下之别,故证入法界之处亦有三种之别:(一)住十初心入法界,为上根菩萨于初住..

三处木叉

指护持身、口、意三处之戒。木叉,为波罗提木叉(梵pratimoksa)之略称,意译作别解脱,即制舍非恶之戒法。即:(一)身处木叉,如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参预世事、不通致使命。(二)口处木叉,..

三处阿兰若

阿兰若,乃空寂、最闲处之义,即距离聚落一俱卢舍(即大牛吼声所不及之处),适宜修行之间处。依慧苑音义卷上之说,阿兰若有如下三种:(一)达摩阿兰若(梵dharmāranya),达摩,法之意。指诸法..

三处传心

禅宗之传说。谓释迦牟尼佛于三处传心于大迦叶:一于灵山之拈花微笑,二于多子塔分半座,三于双林树下由棺中出足。 p619

三术

指天台宗修禅观、去魔障所用之内外三种方法。全称内外三术。谓行者于修毕第八观“知次位”时,每易为内部之逆缘(强贼)与外部之顺缘(软贼)所扰,致损内德、招名利而自行破败;为防止此顺逆二..

三通力

为华严经疏卷二十所举之三种神通力。即:(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皆有五种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虽胜劣不同,俱能变现无碍。此神通乃由果报自然感得,故称报得通力。(二)修得通力,声闻、缘觉..

三途之川

又作三途河、三濑川、渡河、葬头河。即一般所谓之奈河津。位于通往冥土之途中;相传人死后初七日,必须渡过此处,此处有缓急不同之三濑,即山水濑、江深渊、有桥渡。由于生前所造业之不同而渡不..

三途对三毒

大明三藏法数卷十二谓,火、刀、血三途配瞋、贪、痴三毒。即:(一)火途对瞋忿,众生若无慈悲心,常怀瞋忿,则将感生地狱道,常为镬汤炉炭等热苦所逼。(二)刀途对悭贪,众生若无惠施心,常怀悭贪..

三部

密教分胎藏界诸尊为莲华部、金刚部、佛部,分别表示佛之大悲、大智、大定等三德。盖金刚界以“除障成身、自受法乐”之行相,故转九识而成五智,乃立五部以定尊位;相对于此,胎藏界则以“化度利..

三部大法

指金刚界大法、胎藏界大法与苏悉地大法而言。为日本台密特有之说法。东密依金刚顶经与大日经,仅说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大法;台密则除说智差别之金刚顶部与理平等之胎藏部外,又依苏悉地经而说理..

三部秘经

又作真言三部、秘密三部、大日三部。乃密教三部经之略称。即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等三部经典,为日本之台密所特重。东密则除去苏悉地经,仅用两部大经。(参阅“三部经”621) p621 ..

三部假名钞

凡七卷。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三册。日僧向阿证贤撰,元亨年间(1321~1323)成书。以真如堂等高僧之对话形式,比喻弥陀之慈悲为父,众生之思慕为子。通常,日本之假名法语著述,乃针对不通汉字之..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