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经

略称三经。为各宗自经典中特别选出三部与其宗义同性质之经典。最常称者有:(一)净土三部经,为无量寿经二卷、观无量寿经一卷、阿弥陀经一卷。又称净土三部妙典。为净土宗所正依之三部要典。(二)..

三鸟出网

为形容三乘众生根器各异之譬喻。三乘众生脱离妄执羁绊,犹如三种鸟由网中飞出,一齐飞入无烦恼、无障碍之自由世界,彼等所处之环境相同,然因种性不同,各自所感之境界即有异。今以三鸟比喻声闻..

三胜义

法相宗将真谛分为义、得、正行等三种胜义。妙体离言,超越法相,称为胜义,又作第一义或真谛,乃世俗之对称。即:(一)义胜义,义,境界之义;其体为真如。于四种胜义中,摄于第四之真胜义。(二)..

三胜学

据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八载,能令戒、定、慧三学增胜者,称为三胜学。即:(一)增上戒学,谓具足受持大小乘戒,制服过非,成就威仪,于诸戒法而能增胜。(二)增上心学,谓能舍欲界诸不善法,得入初禅..

三报

指三种业报,即依受报时间之别,将果报分为三种:(一)现报,现世所作之善恶业,现身即受善恶报。(二)生报,此生所作之善恶业,来生方受善恶之报。(三)后报,过去无量生中所作之善恶业,于此生受..

三尊

又作三尊佛。以中尊为主,其左右两侧由其他二尊胁侍。此源于印度之一光三尊,中尊一般为释迦佛,左药师佛,右弥陀佛;此外又有一佛二菩萨之供奉,如中央为佛,左、右为菩萨或明王等。胁侍,又作..

三尊来迎

指临终之际,阿弥陀如来、观音菩萨、势至菩萨前来迎接。即应其愿现前,接引行者至极乐净土。(参阅“来迎”3049) p624

三惑

(一)又作三障。天台宗就界内、界外之惑所分之见思、尘沙、无明等三惑。(一)见思惑,见惑与思惑之并称。见惑,乃意根对法尘所起之诸邪见。即迷于推度三世道理之烦恼;思惑,乃眼耳鼻舌身五根,贪..

三恶

(一)指人之三种恶心。人有此三恶,故甚难加以教化。即:(一)心性狠毒鄙陋,不能接纳善言。(二)器量狭小,常怀嫉妒,畏惧他人优胜于己。(三)若知他人胜己,耻而不加咨问。[大法炬陀罗尼经卷一]..

三恶行

梵语trīnidu?caritāni,巴利语tīniduccaritāni。指一切不善之身、语、意三业,为“三妙行”之对称。即:(一)身恶行,亘通加行、根本、后起及其余一切不善之身业。(二)语恶行,亘通加行、根..

三恶趣

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又作三恶道、三涂、三途、三恶。乃众生造作恶行所感得之世界。即:(一)地狱,在地之下、铁围山间,有八寒八热等地狱,造上品十恶者堕入此趣。(二)饿鬼,造中品十恶者..

三恶觉

据宗镜录卷八十一载,修定之时,若仅修习世禅,虽曰修行,犹生下列三种恶觉,即:(一)欲觉,凡夫不了五尘过患,对顺情之境,起种种贪求而生恶觉。(二)恚觉,凡夫不了五尘过患,对违情之境,起种..

三智

(一)指大智度论卷八十四释三慧品所说之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一切智,即了知一切诸法总相之智。总相即空相。此智乃声闻、缘觉之智。(二)道种智,又作道种慧、道相智。即了知一切诸法别..

三期末劫

明、清民间宗教用语。分世界为三期,主张经过第二期末之末劫,即进入第三时期之理想世界。弘阳教称此三时期为青阳、红阳、白阳。圆顿教称为龙华三会,即龙华初会、二会、三会,分别代表过去、现..

三无生忍

为法相宗依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所立。无生忍,为无生法忍之略称。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称为无生法;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动,称为无生法忍。盖菩萨观诸法性空,入于见道初地..

三无我

法相宗就遍计所执等三性所立之无相、异相、自相之三无我。即:(一)无相无我,谓遍计所执之实我实法乃情有理无;我之体相本无,故称无相。(二)异相无我,谓依他所起之诸法系因缘所生,而无我之体..

三无性

梵语trividhā nihsvabhāvatā。系针对遍计所执等三性之有法所说三种无性之空义。又作三种无自性性、三无自性、三种无性。即就遍、依、圆三性而论各无自性之义,分别有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

三无性论

梵名Try-asvabhāva-prakarana。凡二卷。陈·真谛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书旨在解说三无性之义,以明法空之理。内容先述造论之旨趣,次说分别性品类功用之差别、依他起性成立之理及其体..

三无明

为佛说决定义经所举凡夫之三种无明。即:(一)痴无明,凡夫愚痴暗钝,无所明了,于正法不能生信,唯随邪师邪教,妄执倒见,故称痴无明。(二)迷无明,凡夫昏迷不了,惑于五尘等境,不能观察其患,..

三无为

梵语tri-asajskrta。指虚空、择灭、非择灭等三种无为法,乃小乘说一切有部对无为法之分类。无为法者,谓真空寂灭之理,本无造作。(一)虚空无为(梵ākā?āsajskrta),虚空即无碍。谓真空之理..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