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钞

凡七卷。日僧了慧道光撰。又称大经钞、望西钞、道抄。为无量寿经之注释书。内容分为大意、释题、解文等三门。初阐明大意,立有教起所因、所说大猷、宗体定判、藏教所摄等四科,次辨明经题及译人..

无量慧

(一)为诸佛之通称。诸佛如来具有甚深无量之智慧,故称无量慧。赞阿弥陀佛偈(大四七·四二四上):“十方三世无量慧,同乘一如号正觉。”[法华经化城喻品、无量寿经卷上] (二)为阿弥陀佛之别..

无量净天

无量净,梵名Apramāna-?ubha,巴利名 Appamāna-subha,音译阿波摩羞、阿波摩首诃、阿波罗摩那、又作无量净果天、无量善天。色界十八天之一。为第三禅之第二天。此天天众所受之乐胜于第一天之..

无量义

梵语mahā-nirde?a 或 ananta-nirde?a。(一)谓一切诸法各具无量无数之义理,故称无量义。(二)为实相之异名。吉藏之法华经义疏卷二载,无量义有二种,即:(一)体无量,实相之体不可限量,称为体..

无量义经

梵名Amitartha-sūtra。全一卷。南朝萧齐昙摩伽陀耶舍(梵Dharmagataya?as)译于建元三年(481)。收于大正藏第九册。本经之旨趣,系基于有情之烦恼无量,故佛陀说法无量;说法无量,故义亦无量..

无量义处三昧

梵语anantanirde?apratisthāna-samādhi。指佛陀欲说法华经时所入之三昧。无量,乃三乘、五乘等无量法门,即无量义;义处,乃无量义之依处,即实相。生出无量法义依处之实相无相三昧,称为无量..

无门慧开禅师语录

凡二卷。宋代僧无门慧开(1183~1260)撰,普敬、普通等编,理宗淳祐九年(1249)刊行。又作佛眼禅师语录、无门开和尚语录、无门和尚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卷上辑录慧开于宁宗嘉定十一年..

无门关

全一卷。宋代僧无门慧开撰,弥衍宗绍编。全称禅宗无门关。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慧开抄录古来闻名之公案四十八则,再加颂与评唱而成。各则先举本则,次出评唱,后附自作之颂。“颂”常被视为另..

无间地狱

无间,梵名Avīci,音译作阿鼻、阿鼻旨。为八热地狱之第八。位于南赡部洲(即阎浮提)之地下二万由旬处,深广亦二万由旬,堕此地狱之有情,受苦无间。凡造五逆罪之一者,死后必堕于此。无间之义..

无间业

梵语 ānantarya-karman。指犯五逆罪者所作之业,导致受无间地狱苦果。盖犯五逆罪者,临命终之际,必定堕入地狱而无间隔,故称无间业。又地狱称为无间,以五逆罪业能招受无间地狱之果报,故称无..

无间道

梵语ānantarya-mārga,巴利语 ānantarika-magga。指开始断除所应断除之烦恼,而不为烦恼所障碍之修行,由此可无间隔地进入解脱道。又作无碍道。四道之一。乃正断除烦恼之位,生起于加行道之..

无关普门

(1212~1291)日本临济宗僧。信浓(长野县)保科人。早年出家,游诸方学显密,后参圆尔,并嗣其法,住越后(新泻县)华报寺。尔后来宋,十二年后返日,再侍圆尔,从事教化,移住东福寺。受龟山..

无限女神

无限,梵名 Aditi 或 āditya,音译阿底提、阿提致。印度最古女神之一。据梨俱吠陀载,无限女神能赐福予儿童与牛,并予人自由。据传为达刹(梵Daksa)之母(一说为其女),乃众神之母。又据夜柔..

无云天

无云,梵名 Anabhraka,音译作阿那婆伽、阿那婆迦、阿那婆诃。又作无阴天、无挂碍天、无阴行天。色界十八天之一。为第四禅之第一天。此天无苦、乐、忧、喜等四受,仅有舍受,故称无云。或谓此天..

无余

梵语nirava?esa。为“有余”之对称。达到完全穷尽,一无残余之谓。乃无余依之略称。依,即依止之意,又作依身,意谓肉身。烦恼与肉身完全灭尽之状态,称作无余依涅槃,或称无余涅槃。又佛对诸弟..

无余修

为四修之一。四修,指四种修行方法与规范。俱舍论及往生礼赞所说四修皆含无余修,其义不同。(一)俱舍论卷二十七所举无余修,谓福德与智慧二种资粮具修无遗。(二)往生礼赞所举无余修,又作专修。..

无余涅槃

梵语nirupadhi?esa-nirvāna。为“有余涅槃”之对称。四种涅槃之一,九谛之一。新译为“无余依涅槃”。依,指依身,即人之身体。无余依涅槃系指断烦恼障,灭异熟苦果五蕴所成之身,而完全无所依..

无余还生

谓一度入于无余涅槃界之二乘人再度发大菩提心而回向大乘。此为天台、华严等法性宗所说,唯识等法相宗之主张则异于此。盖法相宗依据楞伽经而主张“五姓各别”之说,认为一切有情本来具有之种姓有..

焦山

为江苏镇江之东,孤峙在长江中之小岛屿,与南岸象山对峙。又称谯山、樵山、浮玉山、银岛。传焦山之名始自后汉处士焦光三诏不应,隐居于此,后人建焦公祠以祀之,自古文人墨客来游者颇多。山中多..

焦山系

以焦山定慧寺为中心之曹洞宗系谱下之一派。定慧寺建于东汉兴平年间(194~195),时称普济寺;宋时有云门宗佛印了元住此;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重建,改称焦山寺。明代弘治年间(1488~15..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