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凡俗浅近之智,又知俗谛之智。又有漏杂染之智。
相关推荐
观楞伽经记
(书名)十八卷,补遗一卷,明释德清笔记。观楞伽宝经阁笔记曰:丙申春过吉州,遇大行王公性海于净土中,请益是经。因出前二章。公首肯。遂以正受注并三译本,稽首属余,请卒业焉,余携之,以是年三月十日抵戌所(憨山师以弘法罹难),于..
观察门
(术语)五念门之一。观想极乐净土庄严相之法门也。见净土论,三藏法数二十三。
观察法忍
(术语)二忍之一。观察诸法体性不生不灭,安然忍可而心不动者。见地持经五,三藏法数五。
观察诸方行经
(经名)四卷,隋阇那崛多译,为喜王菩萨说观察诸法行之三摩地者。
观想
(术语)想浮于心也。观无量寿经曰: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安像三昧仪轨经曰:一心观想如来一切圆满之相。
十六观想
(术语)观无量寿经所说,自净土境界至往生人分十六种而观想者。
观想念佛
(术语)四种念佛之一。观念阿弥陀佛之真身于心里也。观经之观佛当之。见普贤行观记,三藏法数十七。
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经名)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一卷,宋天息灾译。说般若菩萨之咒与观门者。
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
(经名)具名,佛说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二卷,赵宋法贤译。备说理观之仪。
观虚空藏菩萨经
(经名)一卷,宋昙摩蜜多译。说欲治人罪者,应先决定毗尼,观想虚空藏菩萨。
观像念佛
(术语)四种念佛之一。观念阿弥陀佛化身之形像于心也。见普贤行观记,三藏法数十七。
观练薰修
(术语)三种禅中第二出世间禅之四种:一、观禅,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也。此四通观法相,故名观禅。二、练禅,四禅四空灭尽定之九次第定也。于上之观禅,虽得色无色之八定,而入于此,则有垢滓之间离,今欲纯熟而自初浅至后深,..
观遍计所执
(术语)法苑义林章一末曰:略有五重:一遣虚存实识,观遍计所执,唯虚妄起,都无体用。应正遣空,情有理无故。观依他圆成诸法体实二智境界,应正存有,理有情无故。此法相宗观万法唯识之理,自粗及细,立五重观中第一重遣虚存实之唯识观..
观树
(杂名)释尊成道已,起金刚座,观菩提树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文句五上曰:感树恩故观察,念地德故经行。嘉祥义疏四曰:有人言:此是随从世法,即世界悉檀也。世人思惟凡有二种:一观物思惟。二经行思惟。今随从..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经名)一卷,宋疆良耶舍译。佛在青莲华池精舍放眼光照二菩萨之顶,现十方之佛事,二菩萨各说咒,献璎珞于佛。佛授二菩萨成佛之记,次说其观法,说五十三佛之名,终为阿难说二菩萨往昔之因缘。..
观弥勒下生经
(经名)佛说弥勒下生经之别名。有二部:一罗什译,一卷。一竺法护译,一卷。
赞
(术语)梵语戍怛罗Stotra,以偈颂而赞叹佛德者。梵语谓之梵赞,汉语谓之汉赞。
赞佛超九劫
(杂语)释迦佛昔与弥勒同修菩萨之行时,见弗沙佛入火定而放光明,释迦即七日七夜翘一足,以一偈赞佛,因是比弥勒超九劫而成佛。见智度论四,本行略经一。
赞佛乘
(术语)赞叹佛乘而教化人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我即自思惟,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
赞佛偈
(杂名)无量寿经上法藏比丘赞世自王如来之偈颂。
赞众
(杂语)于法事之式,唱赞偈者。其头首谓为赞头,余人谓之赞众。有四智赞,吉祥赞等种种之赞文。
赞呗
(杂语)赞叹佛德之梵呗也。僧史略中曰:赞呗原始。案十诵律中,俱胝耳作三契声以赞佛,其人善呗易了解。
赞头
(职位)法会职务之名。赞众中之头首,发赞之音头者。
赞叹
(杂语)以口业称美其德也。文句二曰:发言称美名赞叹。行事钞下三曰:美其功德为赞,赞文不足,又称扬之为叹。
赞叹供养杂行
(术语)赞叹供养诸佛菩萨诸天而为往生之因也。
赞题
(杂名)说法时于冒头引经论一二句而为讲赞之题目者。
驴年
(譬喻)谓其无期也。十二支中无驴名之年,故遂以譬无会期也。云门录曰:驴年会么。传灯录九古灵章曰:钻他古纸,驴年出得。碧岩三则评唱曰:有什么交捗,驴年未梦见在。..
驴前马后
(杂语)随逐驴马前后之奴隶也,指斥凡人之识情分别。传灯录十五良价传曰:师曰:苦哉苦哉!今时人例皆如此,祇是认驴前马后将为自己,佛法平沈此之是也。碧岩五十三则评唱曰:若祇依草附木,认个驴前马后,有何用处?同种电钞六曰:如随..
驴乳
(譬喻)与牛乳相对,譬似而非者。秘藏宝钥上曰:摩尼燕石,驴乳牛醐,不可不察。
驴鞍桥
(杂语)驴骨中自有似鞍之骨,非实鞍也。碧岩九十八则着语曰:错认鞍驴桥。唤作爷下颔。种电钞十曰:琐碎录曰:驴鞍桥者,驴骨中自有似鞍骨,非实鞍。或人以鞍骨为阿爷下颔骨也。北魏书傅永传曰:永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执鞍桥,倒立驰骋..
阄
(杂名)阄者从佛教出,而有种种之别。
轮相阄
(杂名)此占察善恶业报经地藏菩萨所说,以小指许之木,切为一寸长,四面平,两头尖,其一平面书十善之一字,其反面书十恶之一字,合成十本之轮相,先于地藏菩萨前念十方之佛,归依三宝,焚香以之掷于净物之上,依其所现善恶文字之多少,..
竹阄
(杂名)如世流布之观音签,以竹策刻善恶之语句者。此灌顶梵天神策经梵天王所说也。经曰:我(梵王)常见诸异道辈九十五种,各有杂术,为人决疑。而今世尊,正觉最上。更无此法,是故启问,唯愿听许。佛言:梵王善哉善哉!(中略)若四辈..
纸阄
(杂名)永明智觉禅师始为之。佛祖统纪二十六(永明智觉法师传)曰:夜半绕像,见普贤前莲花在手,遂上智者岩,作二阄:一曰一生禅定。二曰诵经万善庄严佛土。乃冥心清祷,得诵经万善阄,乃至七度。于是一意专修净业。..
馋灯
(器名)花田纪事一曰:阅佛经,有馋灯,初不解,查为魧鱼,即懒妇鱼也。多膏,可以为灯,照酒食则明,照纺绩则暗,此可为懒妇之喻。
钻水求酥
(譬喻)喻无理强求也。本缘经曰:譬如钻水求酥,理实难得。
钻火得冰
(譬喻)法苑珠林曰:未见钻火得冰,种豆得麦。喻因果不能相反也。
钻故纸
(杂语)讥死阅经典之僧也。传灯录曰:古灵神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窗纸求出。师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
钻纸蝇
(譬喻)白云端禅师偈中之譬喻也。洪觉范林间录曰:白云端禅师作蝇子透窗偈曰: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钻篱菜
(杂语)丛林之隐语。云鸡也。东坡志林曰:僧谓酒为般若汤,鱼为水梭花,鸡为钻篱菜。
鹦鹉
(动物)梵云臊陀。或云叔迦Śuka,能作人言。见名义集二。
鹦鹉孝养
(本生)佛因位时为鹦鹉而养盲父母。见杂宝藏经一,义楚二十三。
鹦鹉闻法
(传说)须达长者有二鹦鹉,阿难为说四谛之法。闻而信解,死而生天。见金藏经,义楚二十三,行事钞下,资持记下四之一。
鹦鹉说法
(传说)夜摩天中,鹦鹉说法化导诸天。见正法念经,义楚二十三。
鹦鹉请佛
(传说)鹦鹉请佛于林中说法宴坐,后得生天。见百缘经六,义楚二十三。
阿弥陀佛化鹦鹉
(传说)安息国人不知佛法,阿弥陀佛化为鹦鹉,教化国人。见三宝感应录上。
鹦鹉救山火
(传说)山火烧林,鹦鹉思林恩,取水洒林。天帝见而感之,降雨止火。见僧伽罗刹经,经律异相十一,义楚二十三。
鹦鹉谏王
(传说)有王无道,养一鹦鹉。聪明能言。见王无道,言其恶,王惭而受谏。见鹦鹉谏王经,义楚二十三。
鹦鹉屎
(杂语)问答乖角,如问河答山也。百喻经曰:有二小儿,水中得一毛。一曰仙人发,一曰熊尾,来问仙人。时仙人嚼麻子在手,答曰:此似鹦鹉屎。
鹦鹉车
(杂语)古禅师语,设有人,道得言语尖新,而无实行,谓之鹦鹉车。见琅玡代醉编三十二。
鹦鹉塔
(杂名)戒庵漫笔曰:韦南康镇蜀时,有一鹦鹉甚慧。驯养者晓以佛理,一日不震不仆,敛翼委足,奄然而绝。焚之,有舍利。韦公为立塔瘗之,号曰鹦鹉塔。
鹦鹉经
(经名)有人名鹦鹉摩牢兜罗。佛尝于此家乞食,为说法,谓之佛说鹦鹉经。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
郁多摩
(杂语)Uttama,译曰明。金光经之明。见金光明经玄义(郁多摩译曰最胜,非明之梵语,古来谓为金光明之明者,非也)。
郁多罗
(人名)又作优多梨。仙人名。释迦之本生,尝于过去住波罗捺国,求正道之念深,自剥身皮为纸,折取身骨为笔,以血和墨,听受书写婆罗门所诵之颂偈。见贤愚经一,菩萨本行经下。..
郁多罗僧
(衣服)Uttarāsaṅga,又作嗢多罗僧,优多罗僧,郁多罗僧伽,嗢怛罗僧伽等。袈裟名。三衣之一。译曰上衣。玄应音义十四曰:郁多罗僧,或云郁多罗僧伽,或云优多罗僧,或作沤多罗僧亦犹梵言讹转耳,此译云上着衣也。着谓与身相合,言于..
七条衣
(衣服)郁多罗僧衣以有横割截之条数七,故云七条衣。见六物图。
中价衣
(衣服)就价言,则居三衣之中,因名中价衣。见六物图。此非价额,乃于衣尊贵之点而得名。
入众衣
(衣服)礼拜诵经斋会等大众会合之时必服之,因云入众衣。六物图曰:从用名入众衣。
郁多罗迦神
(神名)天竺雪山神也。有禅法拥护之誓。梵Uttaraka。
郁多罗究留
(界名)Uttarakuru,又作郁多罗鸠娄、郁多罗拘楼、郁多罗鸠留、郁怛罗究琉、郁怛罗越、郁单越、郁单曰、殟怛罗句嚧、殟怛罗矩噜、北拘卢、拘卢等。四大洲中,北方之大洲名。玄应音义十二曰:郁单越或言郁怛罗越,或言郁多罗拘楼,或言郁..
郁持
(杂名)Udaka,又作郁持迦,忧陀伽,乌娜迦等。水之别名。涅槃经十三曰:随其种类,说言其水。或言波尼,或言郁持。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郁持东天竺人,呼水名也。玄应音义二曰:郁持迦此水之一异名也。翻梵语九曰:郁持应云忧陀伽,译曰..
郁金香
(植物)郁金,草名。梵语,恭矩磨Kuṅkumaṁ,其花黄而香,可以为薰香。名义集三曰:恭矩磨,此云郁金。周礼春官,郁人采取以鬯酒。说文云:郁金草之华,远方所贡芳物,郁人合而酿之,以降神也。宗庙用之。最胜王经七曰:郁金恭矩么。..
郁波罗槃尼柯
(人名)比丘尼名。阿育王经三曰:郁波罗翻青,槃尼柯翻色。智度论十三曰:郁钵罗华。梵Utpalavarṇikā。
郁陀伽
(人名)仙人名。涅槃经二十一曰:夜半逾城,至郁陀伽阿罗罗等大仙人所。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郁陀伽,古音云胜也。亦名盛也。
郁伽陀达磨菩萨
(菩萨)Udgataḍharma,菩萨名。译曰法盛。智度论九十七曰:郁伽陀秦言盛,达摩秦言法。此菩萨在众香城中,为众生随意说法,令众生广种善根,故号法盛。
郁曾伽
(杂语)Ucchaṅga,数名。译曰数千万百。见本行集经十二。
郁提尸
(地名)山名。译曰远闻。探玄记十五曰:郁提尸山。此云远闻山。谓多处远人皆闻故,即此国四周之山处也。梵Udeśin。【又】译曰日出处。见翻梵语九。
郁底迦
(人名)梵名Uktika,又作郁胝歌,郁低迦。译曰能说。佛在世之外道,尝诣佛所,问世间有边无边等四句。见杂阿含经三十四。
郁瘦歌逻经
(经名)郁瘦歌逻婆罗门,说四种之奉事而立四姓之差别。佛说种种之喻。而明四姓之平等。见中阿含经。巴Eskāri。
郁头
(人名)婆罗门名。郁头蓝弗之略。
郁头蓝弗
(人名)Udraka Rāmaputra,涅槃经三十八曰:郁头蓝弗。同二十一曰:郁陀伽。佛本行集经二十二曰:优陀罗罗摩子。中阿含优陀罗经曰:优陀罗罗摩子。中阿含罗摩经曰:郁陀罗罗摩子。十轮经三曰:嗢达洛迦。智度论十七曰:郁陀罗伽仙人。..
佛问郁头蓝弗
(故事)释尊出家,先问阿罗逻与伽蓝,次问郁头蓝弗,彼以非想定示之。见佛本行集经二十二,中阿含经五十六罗摩经。
郁头为女失五通
(传说)智度论十七曰:如郁陀罗伽仙人,得五通。日日飞到王宫中食。王大夫人,如其国法,接足而礼。夫人手触,即失神通。从王求车,乘驾而出,还其本处。
郁头生非想天后为飞狸
(传说)彼欲得一旦所失之五通,于林间一心专至,当垂得时,有鸟在树上,以急鸣乱其意。舍树而至水边求定。复闻鱼斗动水声,不得禅,即生瞋恚。我当尽杀鱼鸟。此人久后得定,生于非想天。寿八万劫终,下生而为飞狸,杀诸鱼鸟,作无量罪,..
郁鞞罗
(地名)Uruvilvā,河名。译曰过时。见翻梵语。同于优娄频螺。本为苦行林之村名。以流其村故,又为河名也。
郁鞞罗尼连禅
(地名)河名。译曰大时不受。见翻梵语。即优娄频螺村之尼连禅河。世尊成道前,舍苦行而沐浴之河也。
郁郁黄花
(杂语)秦道生法师之语。言草木尽具佛性,而述一真法界之理。祖庭事苑五曰:道生法师说:无情亦有佛性。乃云: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中略)禅客问南阳国师,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人有信否?意旨如..
粗人
(术语)小乘之行人为粗人,大乘之行者为细人。智度论三十九曰:声闻法中十不善道是为罪业,摩诃衍中见有身口意所作是为罪。作者见者皆是虚诳故。粗人则粗罪,细人则细罪。天台之教判上借之有粗人细人之目,四教之中,奉藏通别之三教者为..
粗人
(术语)小乘之行人为粗人,大乘之行者为细人。智度论三十九曰:声闻法中十不善道是为罪业,摩诃衍中见有身口意所作是为罪。作者见者皆是虚诳故。粗人则粗罪,细人则细罪。天台之教判上借之有粗人细人之目,四教之中,奉藏通别之三教者为..
粗言
(术语)粗恶之语。又佛有大小乘之二教,小乘之教,谓之粗言,又有劝诫之二门,诫门之教,谓之粗言。涅槃经二十曰:粗言及软语,皆归第一义。是故我今者,归依于世尊。..
粗相
(术语)起信论分别无明为三种之细相与六种之粗相。
粗恶苑
(杂名)帝释天四苑之一。帝释诸天若欲斗战,则入此苑中,随其所须,而现出甲杖等器。见俱舍论颂疏世间品五。
粗恶语
(术语)十恶业之一。旧译曰恶口,以恶诽谤他之言语也。俱舍论十六曰:若以染心,发非爱语,毁誉于他,名粗恶语。
粗涩苑
(杂语)帝释四苑之一。六波罗蜜经,俱舍论,正理论等,作粗恶苑。长阿含经,起世经,瑜伽论等,作粗涩苑。帝释欲战,则入此苑。所须之甲杖等,自然现出。正理论三十曰:粗恶苑,天欲战时,随其所须,甲杖等现。智度论八曰:是时释提婆那..
观音
(菩萨)旧云光世音,观世音,略称观音,新云观世自在,观自在。梵音Avalokiteśvara,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观世音,观世自在者,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观音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三十三观音,但常称之观音,指六..
力士生地
(地名)拘尸那城有力士之一族。是彼之生处,故云力士生地。涅槃经一曰: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涅槃经疏一曰:力士生地者,人中力士力敌千人,凡三十万共为群党,无所臣属,以法自持,亦不乱暴,即土人也,故言..
力波罗蜜菩萨
(菩萨)胎藏界曼陀罗虚空藏院二十八尊之一。梵云:波罗尼波罗蜜多,密号为勇力金刚,主如来之十力。肉色,着羯磨衣,右手捧荷叶,上有狮子,左手为拳,坐于赤莲。..
力者
(杂名)昔拘尸那城诸力士舁佛棺,因而诸山之舆夫谓之力者。
力者法师
(杂语)谓出家之身,以力业为事,好斗,作奴仆事之堕落僧。如僧兵之徒是也。又单曰力者。
力庄严三昧经
(经名)三卷,隋那连提耶舍译。佛由力庄严三昧出,说佛之十智。
力无所畏
(术语)十力与四无所畏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
乃至
(杂语)超越中间之辞。摄多少之辞。穷边际之辞也。乃至之梵语有二:一为Antaśas,此为示最少之语。善导所谓下至者是也。二为Yāvat,此为中略之义。一英语译为at least,二译为as far as。胜鬘经宝窟中本曰:乃至者,还是穷到之辞。辅..
乃至一念
(杂语)举极少之念而摄多念也。无量寿经下曰: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
乃至十念
(杂语)举十念而上摄多念下摄一念也。无量寿经上曰: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乃往
(杂语)由今往过去世谓之乃往。
了了见
(杂语)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体寂湛然,无有去来,不离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即是了了见也。
了因
(术语)生了二因之一,因体有二种,如种之生芽曰生因。如灯之照物显隐曰了因。因明大疏上曰:因体有二:一生二了。如种生芽,能起用故名为生因。如灯照物,能显果故,名为了因。..
了因佛性
(术语)三因佛性之一。了达正性之觉智也。
了悟
(术语)释家以明心见性为了悟。传法正宗记偈曰:泡幻同无碍,如何不了悟?
了教
(人名)阿若憍陈如,旧译了本际,知本际等,义净三藏译为了教,寄归传一曰:始自了教,会初愿以标诫。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