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同于系念。玄应音义三曰:古文系继二形,今作系同,古帝反。说文:系,结束,亦连缀不绝也。
相关推荐
人身
(术语)人界之生也。梵网经序曰: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涅槃经二十三曰:人身难得,如优昙花。
人身牛
(譬喻)无闻无智者名为人中之牛。智度论五曰:无闻亦无智,是名人身牛。
人空
(术语)又名生空、我空,二空之一。观人为五蕴之假和合,又为因缘所生,知中无常一之我体,故云人空。证此人空之理因而断一切烦恼,终得涅槃果,是乃小乘之至极也。又大乘立一切法有真如性,空人我之执者,言人空之显真如也。孔目章三曰..
人非人
(天名)紧那罗之别名。似人而非人也。法华文句二曰:紧那罗,亦云真陀罗,此云疑神,似人而有一角,故号人非人。【又】天龙等八部众之总称,以彼等本非人而诣佛所皆现人体也。舍利弗问经曰:八部皆曰人非人。法华经义疏二曰:人非人者,..
人林
(杂语)人树之林也。阿毗昙论一曰:人林果形如人。
人法
(术语)人为受教之众生,法为佛之教法。又一切之有情数曰人,一切之非情数曰法。
人命不停
(杂语)人命无常也。涅槃经二十三曰:人命不停,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云何纵心住恶法?
人命第一
(术语)智度论十三曰:一切宝中,人命第一。
人定
(杂名)初更三点,即亥时也。
人界
(界名)人类为十界之第五,故曰人界。界者差别之义。
人鬼
(杂语)人间与鬼类也。无量寿经下曰:如是之恶,著于人鬼。
人乘
(术语)五乘之一。谓五戒之教。乘此以生于人趣也。
人间
(杂语)住于人界者。即人类是也。法华经法师品曰:生于此人间。
人师
(术语)为他人之师者。梵网经下曰:不解一切法,而为他人作师。止观五曰:自匠匠他,兼利具足。人师国宝,非此是谁?又对于佛菩萨等大导师称寻常之师家曰人师,谓凡人之师家也。..
人师子
(术语)Nṛsiṁha,佛之称号。佛于人中最勇雄,犹如师子也。智度论八曰:佛名人师子。
人记品
(经名)授学无学人记品之略称。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九品之名。说学无学之圣人授与成佛之记者。
人执
(术语)又云我执。不了人身为五蕴之假和合,固执有常一之我体也。菩提心论曰:二乘之人,虽破人执,犹有法执。
人无我
(术语)二无我之一。又名众生无我、生空、人空、我空。人体为五蕴之假和合,其中无真实之我体,故云人无我。
人华
(术语)就七方便人之法而言,谓之人。就三草二木之喻而言,谓之华。法华经药草喻品曰:佛所说法,譬如大云,以一味雨,润于人华,各得成实。
人鸟
(杂名)人与鸟也。显密二教论上曰:文随执见隐,义逐机根现而已。譬如天鬼见别,人鸟明暗。
人尊
(术语)佛之德号。言人中之尊也。增一阿含经序品曰:人尊说六度无极。
人雄师子
(术语)佛之德号。佛于人中最雄健,故曰人雄与世雄,师子者譬其之雄健也。无量寿经上曰:人雄师子,神德无量。
人道
(界名)六道之一。人界也。人界者以五戒善因而趣之道途,曰人道。业报差别经曰:由先造增上下品身语妙行,故生人道。
人趣
(术语)六趣之一。有人类业因者之所趣向也。
人树
(术语)人林之树也。
人头幢
(物名)梵云坛荼Danda,幢上置人头者,琰摩王之三摩耶形也。
人宝
(术语)佛为人中之宝也。维摩经佛国品曰:熟闻人宝不敬承。注云:肇曰:在天为天宝,在人为人宝。宝于天人者岂天人之所能?故物莫不敬承也。
人药王子
(本生)昔阎浮提摩醯斯那王时,夫人生一子,诸病人触之即愈,故字曰人药。如是千岁中治病。后命终。碎其死骨涂身则瘥。人药王子即今之释迦佛是也。见菩萨藏经下,经律异相三十二。..
二力
(名数)一思择力,二修习力。
三力
(名数)一、佛之威力,二、三昧之力,三、行者之本功德力。此三力和合,能于定中见佛谓之般舟三昧。般舟译作佛立。见止观二。
六力
(名数)一小儿以啼泣为力。二女人以瞋为力。三国王以憍豪为力。四罗汉以精进为力。五诸佛以大慈为力。六比丘以忍辱为力。见增一阿含经三十一。
十力
(名数)佛及菩萨所具十种之力用也。
力士
(杂名)大力之士夫也。拘尸那城有力士之一族。长阿含经四谓之末罗。异译之大般涅槃经下译为力士。佛荼毗时,此辈舁棺椁。
力士城
(地名)拘尸那城也。
十金刚心
(名数)一、觉了法性,菩萨发大愿心,誓欲了解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之一切微妙法门,而不使有遗余,故曰觉了诸法。二、化度众生,菩萨以无上涅槃道,度脱十方无量无边之一切众生,悉使出离诸趣,故曰化度众生。三、庄严世界,菩萨谓十方世界..
十金刚心向果
(术语)梵网经心地品曰:十金刚心向果:一信心、二念心、三回向心、四达心、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无相心、九慧心、十不坏心。诸佛当知,从是十金刚心入坚圣忍中。案明蕅益梵网合注,以为似圆家十信,亦即十回向法门。..
十波罗夷
(术语)十重禁戒也。有显密二种。
十波罗蜜菩萨
(名数)檀波罗蜜,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之十菩萨也。位于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
显教十重戒
(术语)显教中,又有深浅两种,其深者,千钵经所说之十重是也,但此唯约于心性,说实相之理为十重,未别说其戒相,盖其戒相即梵网所说之十重戒也。经五说:一者如来一切心法,金刚自性,本来清净,毕竟寂灭。菩萨若于大乘性中能持十重戒..
密教十重戒
(术语)有二说:(一)无畏三藏禅要曰:一、菩提心不可退,有妨成佛故也。二、不可舍三宝而归依外道,是为邪法故也。三、不可毁谤三宝及三乘之教典,背佛性故也。四、于甚深之大乘经典有不通解处,不可生疑惑,非凡夫之境故也。五、若有..
十重障
(名数)别教之菩萨于十地所渐断之十种重障也。一、异生性障,异生性者,以分别起之二障而名,以此二障之种子,建立凡夫异生性故也。菩萨初地之入心入于见道,即断此障,以舍异生性而得圣性也。二、邪行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及所知障所起..
十重深行
(名数)真言阿闇梨有十重之深行。
十信
(术语)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之第一十位也。十信云者,入佛之教法,先以信所以能入也:一、信心,灭尽一切妄想,而中道纯真之谓也。二、念心,真信明了,一切圆通,虽经几多生死,亦不遗忘现前之习气也。三、精进心,以妙圆纯真之精明,进..
十信道圆
(术语)为十信之位,果道圆满者。
十问
(术语)大日经初,金刚手先问佛十题,佛一一答之。是本经一部之所明也。一、菩提心之性如何?二、菩提心之相如何?三、有几心次第得是菩提心乎?四、此诸心差别之相如何?五、凡经几时得究竟之菩提心?六、菩提心所具微妙之功德如何?七..
十问讯
(仪式)普同问讯之异名,合掌横竖如画十字,故名。见象器笺十。
十度三行
(名数)十度一一各有三行:一、施度之三行,财施,法施及无畏施也,二、戒度之三行,摄律仪戒(持佛戒律具众威仪),摄善法戒(所作善法,悉皆摄持),饶益有情戒也。三、忍度之三行,耐怨害忍(无返,报心),安受苦忍,谛察法忍(审法..
十界一念
(术语)融通圆门章曰:十界一念,融通念佛,亿百万遍,功德圆满。此四句一偈总括融通念佛宗之宗意。上二句举所修之法,下二句举所得之益。本宗既以圆融为旨,则十界具一念,一念起十界。十界一念,一念十界,融通彻底,无二无别也。故一..
十界皆成佛
(杂语)法华经迹门中说地狱等十法界之众生成佛。其中佛界为已成,故不言之,序品五佛开显中,过去佛章若有众生类以下之文,明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五界五乘之成佛,又譬喻品之首法说段之终,四众领解之文具出八部众。八部中,天与..
十界能化菩萨
(杂语)初地以上之菩萨,能现十界之身,教化十界之众生,故云十界能化之菩萨。但十界者乃约其大数言之,其实除佛界其余仅九界也。
十界一心平等大念
(杂语)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界之十界,皆为吾人一心之所作,故其体平等,无有差别。观此平等之理谓之十界一心平等大念。
十科
(名数)又曰十条,翻译之十科也。
十指
(杂语)以十指配于十波罗蜜十法界等,足十趾亦曰十指。净印法门经曰:于是海意菩萨,承佛教敕,即时于其足十指间,放十千光。
十军
(名数)烦恼为魔军分为十种。智度论十五曰:问曰:何处释烦恼为魔?答如杂宝藏经中,佛说偈语魔言:欲是汝初军,忧愁为第二,饥渴第三军,渴爱为第四,第五睡眠军,怖畏为第六,疑为第七军,含毒为第八,第九利养军,着虚妄多闻。第十军..
十甚深
(名数)法界有十种之甚深。
十回向
(名数)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谓之回向: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不坏回向,三等一切物回向,四至一切处回向,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真如相回向,九无缚解脱回向,十法界无量回向。..
十乘床
(譬喻)十乘观法。可安住吾等之心。故以坐处喻之。
十乘风
(譬喻)观法之除去迷妄。恰如风之拂尘。故以风喻十乘观法。
十乘观
(名数)乘者,车乘也,三谛之妙观,为直到涅槃宝所之大白牛车,故云乘。十乘云者,非有观法十种,观法唯观不思议境之一,惟加资助观法之法,乃为十乘。一、观不思议境,是指介尔阴妄之一念(介者弱也,谓细念也,但异于无心,阴者新译蕴..
十哲
(名数)罗什三藏门下,生肇融睿四师称为什门之四圣,加入昙影慧严慧观僧 道常道标六师。称为什门之十哲。见释氏稽古略三。
十师
(术语)比丘受具足戒时,三师七证之十师也。
十家
(名数)判释释迦一代教相之十家也。
十恩
(名数)一、发心普被恩,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欲普被于法界之群生,咸使利益安乐也。是名发心普被恩。二、难行苦行恩,如来在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身剜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积如是难行苦行劫,其行之..
十恼乱
(名数)修行安乐者应离十种之恼乱:一、豪势,国王王子等也。二、邪人法,外道之法也。三、凶戏,凶恶之游戏也。四、旃陀罗,从事屠杀等之贼种也。五、二乘,小心自调之行人也。六、不男,五种之不男,即不具人也。七、欲想,淫欲之情也..
十殊胜语
(名数)一、所知依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也。是为所知之本体,故名所知依。二、所知相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三种之自相,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也。是为所知之相。故名所知相。三、入所知相殊胜殊胜语,唯识性也。是为行者证入之所..
十过
(名数)有食肉十过,饮洒十过。
十习因
(名数)感六果之十因也。
十教
(名数)长者之十教也。
十务
(名数)禅寺置十务,谓之寮舍。置首领一人。管多人之营事。如主饭者名饭头,主菜者名菜头,等。然十务未一一稽其目。见象器笺七。
十宿缘
(名数)佛之十宿缘也。
十无二
(名数)诸佛世尊有十种之无二行自在法:一、一切诸佛悉能善说授记之言说,决定无二也。二、一切诸佛悉能随顺众生之心念,使其意满,决定无二也。三、一切诸佛悉能知三世一切诸佛与其所化一切众生之体性平等,决定无二也。四、一切诸佛悉..
十无碍
(名数)一、用周无碍,于佛刹尘等处,现法界身云,起无边之业用也。二、相遍无碍,佛在十方一切世界无量之佛刹,神变种种,皆有如来示现受生之相,随现相而众相皆具,万德斯圆也。三、寂用无碍,佛常住三昧,而为寂,无妨利物为用,即定..
十无依行
(名数)又名十无依止。依行法以为生功德善根之所依处,然或缘邪见,或依恶缘,其行法有不为功德善之所依止者,此有十种,名为十无依行:一、意业不坏而加行坏者。二、加行不坏而意业坏者,三、加行意业皆坏者,四、戒坏而见不坏者,五、..
十无尽藏
(名数)有十种之法,各含藏无尽之法海,故名十无尽藏:一、行藏,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生于如来之家,增长信解,闻持一切佛法,为众生使所闻皆信解,故名信藏。二、戒藏,菩萨奉持三世诸佛无尽之净戒,具足圆满,无所毁犯..
十善
(术语)不犯十恶,则谓之十善。天台云:十善有二种:一止二行。止则但止前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乐一切。此二通称善者,善以顺利为义。息倒归真曰顺理,止则息于重倒之恶。行则渐归胜道之善。故止作二种,皆名曰善。或以加道名..
十善巧
(名数)缘觉之所观也:一、蕴善巧,为五蕴。二、处善巧,为十二处。三、界善巧,为十八界。四、缘起善巧,为十二因缘。五、处非处善巧,善之因果为处恶之因果为非处。六、根善巧,信等五根总为二十二根。七、世善巧,为三世之道理,八、..
十善戒
(名数)大乘之在家戒也。
十善戒力
(杂语)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与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于天上,下品者能王于人中,有此功力,谓之十善戒力。
十善正法
(杂语)十善为顺理之正法,故有此名。
十善菩萨
(术语)是圆教十信位之菩萨也。仁王经上曰: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苦轮海。
十善业道
(名数)十善之业行,为生于善处之道,故曰十善业道。
十善业道经
(经名)一卷,唐实叉难陀译,佛为海龙王说一切法,无不由心,应修十善,终明广摄十善之功德及一切之善法。
十喻观
(术语)大日经所说之十喻也,真言行者于修法中必修之而除执念。
十号
(术语)劫初诸说上,皆有万名,众生渐钝,则减为千名(如帝释之千名),众生弥昧,则减为百名,众生更愚,则减为今之而十名。天竺俗法有十名,天上利根,尚有百名,大日如来天上成道,故应之而立百八号,释尊于人界成道,故亦应之而立十..
十号经
(经名)一卷,赵宋天息灾译。阿难一一问致,佛一一答之。
三品十恶
(名数)上品之十恶,堕于地狱道,中品之十恶,堕于畜生道,下品之十恶,堕于饿鬼道。见止观一之三。
十恶业
(名数)十恶为招苦果之业因,故云十恶业。
十恶五逆
(术语)十恶有三品,故有三途之异,五逆则必堕于无间地狱。
十恶业道
(名数)十恶之业因,能通苦报,故云十恶业道。
十报法
(名数)修十种之行法,成无为之果报,故曰十报法。一、行者意无为,但守行,二、可思惟意不离身,三、可识世间粗细,四、可弃憍慢,五、可着意观心,六、可多修观,七、身受苦,不中止,八、可止定意,九、当知一切人在于食,十、当证理..
十智
(名数)大小乘说十智。
十智同真
(术语)汾阳昭禅师示众,夫说法者,须具十智同真。一同一质,二同大事,三总同参,四同真智,五同遍普,六同具足,七同得失,八同生杀,九同音吼,十同得入。苦不具十智同真,邪正不辨,缁素不分,不能为人天眼目,决断是非。说见人天眼..
十普门
(名数)菩萨以圆融中道之妙观,通入常住之实际理地,故立此立此十门。一、慈悲普,菩萨于一念中,遍观十界之善恶苦乐,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使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二、弘誓普,菩萨于四谛之境,发弘誓愿,若见苦谛逼迫楚..
十胜行
(名数)菩萨十地所修之十波罗蜜也。又小乘以梵福为四种胜行,加以六种为十种胜行:一、因救母之命而舍自身之命,二、因救父之命而舍自身之命,三、因救如来之命而舍自身之命,四、于正法之中出家,五、教他出家,六、未转法轮,能请转法..
十发趣心
(术语)梵网经心地品曰:十发趣心向果:一舍心,二戒心,三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诸佛当知,从是十发趣入坚法忍中。案明蕅益大师梵网合注以为即十住法门。..
十进九退
(杂语)言佛道难行十人进修中有九人退堕也。五秘密轨曰:若依显教修行者。久住三大无数劫。然后证成无上菩提。于其中间十进九退。三昧耶戒序曰:劫石高价难尽。弱心易退。十进九退。吾亦何堪。..
十道
(名数)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复有十道。是解脱道。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邪见,是名为十道。
十圣
(术语)十地之圣者也,地前之三十位,谓之三贤,地上之十位,谓之十圣。
十境
(名数)台宗于观法,立所观之十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十境以阴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五阴。五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为初观。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五阴即..
十诚证
(术语)称赞净土经,诚证十方如来弥陀之本愿也。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