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译三十三天,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二重天,其宫殿在须弥山顶,天主名释提桓因,居中央,他有三十二个天臣,分居忉利天之四方,连他自己的宫殿,共有三十三个天宫,所以叫做三十三天。此天一昼夜,人间已经一百年。
相关推荐
生死海
(喻)生死无边际,好像汪洋大海一样。
生死缚
(喻)生死好像一条绳子系缚著众生。
生死长夜
(喻)生死有如长夜之梦境。唯识论说:未得真觉,常处梦中,故佛说为生死长夜。
生死即涅槃
生死即涅槃和烦恼即菩提二语,是大乘家常说的话。从世间有为的相对法来说,生死是染污的,涅槃是清净的,两者截然不同,不可相即;若从出世无为的绝对法来说,烦恼性空即是菩提,生死性空即是涅槃,非从烦恼生死之外另求菩提涅槃。这是从..
生死肉身菩萨
指在三贤位,未证法性,因惑业故,受三界分段生死身的菩萨。
生死无始无终
对一般凡夫而言,生死是无始无终的,但在有道之士却是无始有终,因已断惑证真,已进入了生脱死的涅槃境界。
生身
诸佛菩萨的身体,有法身和生身两种,他们所证得的理体叫做法身,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肉身叫做生身。又佛菩萨以神通力一时变现的肉身,也叫做生身,或意生身,即随意变化而现的身体。..
生身供
供养释尊舍利的法会。
生空
又名我空,或人空,谓众生为五蕴假和合,无有实体,是因缘所生法,当下即空。
生空智
观察一切众生都无有实在的我体的智慧。
生空三昧
观察一切众生皆缘生性空的禅定。
生佛一如
又名生佛一体,或生佛不二,意谓众生与佛的体性平等毫无差别。
生酥经
指天台宗所立五时教中之方等的经典。
生法二空观
生空观和法空观。这二种观都是大乘菩萨的观法,大乘菩萨不但观人为空,就是观法亦空,以去除我执与法执,而证得我空真如和法空真如;小乘人却不然,他们只修生空观,所以只能断我执而不能断法执。..
生即无生
生即无生,无生即生,是诸部般若经所说的道理。俗谛叫做生,真谛却叫做无生,因为俗谛所说的生本来是无生,所谓生者只不过是因缘一时和合之假生而已,这种生就是依于无生的生,因为依于无生的生,所以说生即无生。..
用
是说与体相对的用。凡是性体所表现出来的,都叫做用。就其能力上说,叫做力用;就其功业上说,叫做功用;就其活动上说,叫做作用。
用灭
诸法于毁灭时,它的理体并不亦灭,因为理体是永恒常住的,所谓灭者,只不过是它的作用灭而已。
电
金刚经六喻之一。电之为物,忽生忽灭,以喻世相之无常迅速。
电光朝露
(喻)世间一切事物,无常迅速。
半跏趺坐
两足放在两腿上,叫做结跏趺坐,又叫全跏坐,若只是一足放在腿上,即叫做半跏趺坐。
示现
佛菩萨应众生的机缘而化现种种的身相。
示寂
寂是圆寂,涅槃的意思,示寂就是示现涅槃。
记别
又作记别,即佛预记弟子成佛的事。
边见
偏向一边的恶见。如有人固执人死之后为断灭,没有后世,叫做断见或无见;又有人固执人死之后仍是为人,猪马牛羊死后仍是为猪马牛羊,叫做常见或有见。这些执断执常的见解,都偏于一边,不合中道,故名边见。五见之一。..
边罪
比丘犯了杀盗淫和大妄语等四重罪,叫做边罪,因其罪深重,为佛法边外的人。
边地
边隅之地。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边隅,有地名懈慢界,又名胎宫,往生到那里的人,五百岁不得见闻三宝。
边地疑城
以疑惑心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边地七宝宫殿中,因此处为疑根未断的人所居,故称疑城。
边际智
指等觉菩萨的智慧,因这种智慧是居于妙觉位的边际。
龙
梵语叫做那伽,八部众之一,有神通力,能变化云雨。
龙子
大海龙子。龙子常为金翅鸟所食,龙王请佛,得袈裟一缕,因而得免于难。
龙天
1、八部中的龙众和天众。2、指龙树菩萨和天亲菩萨。
龙胜
龙树菩萨的别名。
龙猛
龙树的译名之一,龙树的译名共有三个,即龙树、龙胜、龙猛。
龙象
指修行很勇猛而且具有大力的人,今作为出家人的尊称。
龙河
尼莲禅河的别名,因此河中有龙居住。
龙宫
龙王的宫殿,在大海底下,为龙王之神力所化作。
龙树
菩萨名,又译作龙猛,南天竺人,生于佛灭后八百年间,提倡中观性空之学,著作很多,且有大乘佛教八宗之祖的美誉。
龙树宗
龙树菩萨虽为八宗之祖,但他极力提倡中观性空之学,此乃三论之空宗,所以三论宗又名龙树宗。
龙神八部
在八部众中以天与龙为首,所以常说天龙八部或是龙神八部。
龙华
古字华即是花,将来弥勒菩萨,坐龙华树下成佛,因其花为龙所尚,故名龙花。又因其花似龙头,故名。
龙华会
弥勒菩萨今在兜率天内院,将来下降人间成佛,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开法会,普度人天,叫做龙华会。
龙华树
将来弥勒佛成道时的道树。
龙华三会
弥勒佛将来在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道,开三番法会,度尽上中下三根的众生,叫做龙华三会。
忉利天
华译三十三天,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二重天,其宫殿在须弥山顶,天主名释提桓因,居中央,他有三十二个天臣,分居忉利天之四方,连他自己的宫殿,共有三十三个天宫,所以叫做三十三天。此天一昼夜,人间已经一百年。..
叹大褒圆
赞叹大乘,褒扬圆顿。
功夫成片
指念佛人念到能把烦恼伏住(压下去)的功夫。憨山大师说:要将这一声佛咬定,定要敌过妄想,一切处,念念现前,不被妄情牵缠遮障。如此下功夫,久久成熟,自然相应,如此不求成片,而自然成片矣。..
以指标月
指喻语言文字,月喻正法,以语言文字说正法,就如以指标月,学者当因指而见月,不当以指为月,见指不见月,也就是说,要因语言文字,而见正法,不应该把语言文字,当做正法,以致只见语言文字,不见正法。..
只履西归
(故事)传灯录说,后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坐化,葬于熊耳山。之后三年,魏使宋云奉使西域,回程在葱岭遇见达摩,见他手里挽著一只鞋子,翩翩独行,遂问师何往,师云:西天去。宋云回朝将此事禀告魏帝,帝即命人将..
寻伺
寻与伺。寻是寻思,寻求真理,指初步的思考;伺是伺察,指深入的、精细的思考。
导师
引导大众进入佛道的人,是佛菩萨的通称。
阳焰
一种在炎阳底下所产生的水蒸气,远望似水,渴者思饮,终不可得,以喻妄想之不实际。大乘十喻之一。
众生
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由众缘所生,名为众生。又历众多生死,名为众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众生。
众生心
一切众生所有的心。众生心约有二种,即真心和妄心。见二心条。
众生见
执著众生实有的妄见,是我见的别名。
众生界
十界之中,除去佛界,其他九界都叫做众生界。
共法
又名共功德,即佛与其他圣者以及一切凡夫所共有的功德。
共相
诸法有自相和共相二种,各别不同的相叫做自相,与他共同的相叫做共相。
共十地
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共有的十地,叫做共十地。一、干慧地,三乘之人,初居外凡之位时,未得真空之理水,乃观慧干涸之位;性地,三乘之人,进入内凡之位,于真空法性之理,颇有解悟之位;三、八人地,人者忍也,三乘之人,欲断三界之见..
共不共
共法与不共法。共法是五乘法,不共法是大乘菩萨法,独一微妙,不与人天声闻缘觉四乘相共。
劣应身
指最下等的应化身,如佛应地前凡夫及二乘人所应现的丈六佛身是。
华台
莲华的台座,亦即佛菩萨的台座。
华严
佛万德譬如华,以如华之万德庄严法身,叫做华严。
华严时
佛说华严经的时期,即佛初成道三七日间在菩提树下说法的时期。
华严宗
依华严经而立宗,故名华严宗。此宗乃以陈隋间杜顺和尚为始祖,后来因为贤首国师所发扬,故又名贤首宗。此宗论一切万法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一切互不相碍互相融入。修法界观,以高度平等的眼光,体察万事万物,凭此证入一真法界,即得佛智..
华严三圣
毗卢舍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华藏世界
莲华藏世界的简称,是释迦如来真身毗卢舍那佛净土之名。佛经说,在风轮之上的香水海中有大莲华,此莲华中含藏著微尘数的世界,所以叫做莲华藏世界。此世界总共有二十层,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就在华藏世界的第十三层的中间。..
伏忍
初心行者,欲忍顺逆境,须先调伏其心,叫做伏忍。
伏断
伏是制伏,断是断除,制伏烦恼使它一时不生,叫做伏,断除烦恼的种子使之永远不生,叫做断。
印
1、又作印契、印相、契印等,就是用手指结成各种的形相,以作为本尊的标帜、记号。2、印定之义,佛法的真理,可以依三法印或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凡是合于此等印的,便是佛法,否则即非佛法。..
印契
以手指所结之印契,乃记号之意。
印相
又作手印、印契,即密教用来标帜诸尊各自内证三昧及本誓之外相。
印光
(1862-1940)清末民初之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陕西郃(阿-可)阳人,俗姓赵,名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师毕生弘扬净土,常示人以老实修持之道,学行俱优,被誉为民国以来净土第一尊宿。..
合十
合掌又称合十,亦即合十法界于一心之义。十地经说:三界无有别,唯是一心作。
合掌
又名合十,即把双掌及十指合拢于胸前,是表示自己诚心诚意的一种敬礼。
合莲华
密教称凡夫的心脏为合莲华。
同行
共同修行佛道的人,为三善知识之一。
同参
1、同事一师的意思。2、一同研究的意思。
同分妄见
众生迷失了真性之后,便在一切虚妄不实的境界上同受苦乐。
同体大悲
指观一切众生与自己同一体,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而生起拔苦与乐、平等绝对之悲心。
名色
1、五蕴的总名,五蕴之受想行识四蕴为名,色蕴为色,因受想行识四蕴是心识的作用,只有名而无实体,所以叫做名,色蕴则是由一些极微物质所构成,有质碍的物体,所以叫做色。2、在十二因缘中,人在母胎中渐渐生长,五蕴完具的时候,叫做名..
名相
1、耳可以听到的,叫做名,眼可以看到的,叫做相。一切事物都有名相,但一切的名相都虚妄不实。楞伽经说:愚痴凡夫,随名相流。2、佛教的名词术语,叫做名相。..
名德
有名气和有德行的比丘的尊称。
卐
读音为万,佛三十二相之一。此相梵名室利靺蹉洛刹那,华译为吉祥海云相,可见它仅是一个符号,而不是文字。此卐字符号,是吉祥的意思。然而佛教以右为正道,如礼佛必须右绕三匝,佛眉间白毫,也是右旋婉转,所以右旋之卐才是吉祥的符号,..
名闻利养
即名声远闻和以利养身的意思,也就是欲求知名度高和贪求财富之利益。人若贪求名利,则易陷于名利之大海,难以自拔,故佛教行者,宜深戒之,以免丧失清净菩提心,而阻断成佛之路。..
后有
1、未来的果报。2、后世的心身。
后报
这一世所造的善恶业要到二生以后才受报。
后得智
二智之一。境智无异,不起分别,名根本智;分别一切差别之相,慧照分明,即名后得智,或如量智、权智、俗智等。
后五百岁
1、大集经所说五种五百年中,第五个五百年,亦即斗诤坚固的时期。2、佛灭度五百岁之后。
传灯
传法于他人,如灯灯相传,心心相印。
回向
同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以趣向于众生或庄严佛净土,叫做回向。回向约可分为三类,即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
回心戒
圆顿戒的别名,即回转从前的小乘心,以趣向于大乘道的人所受的戒律。
回心向大
又名回小向大,即把本来的小乘心回转过来以趣向于大乘的佛道。
回头是岸
(喻)能改过便有良好的结果。
回光返照
1、反省的意思。2、指病人垂死时突然稍微好转的现象。
宇宙
上下四方叫做宇,往古来今叫做宙,合起来即指世界,也就是人类所生活的环境。
宇宙人生
宇宙是指人类所生活的环境;人生是指人类自己。释迦佛一生讲经说法无数,所讲即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宇宙和人生,都是缘起性空。
因人
因位的人,是尚未到达佛果的修行人的总称。
因地
从凡夫地初发心学佛,到圆满成佛以前,这一段过程都叫做因地。经云: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因果
因是种因,果是结果,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义。又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报。
因缘
因与缘。世间的一切事物,皆由因与缘的和合而生而有。因指主要的原因,缘指次要的助缘,例如稻谷,种子为因,泥土、雨露、空气、阳光、肥料、农作等等为缘,由此种种因缘的和合而生长出谷子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