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苦海之岸。无门关曰:于生死岸头,得大自在。
相关推荐
一切无障法印明
(印相)左右为刀印而向外二头指著于侧。口诵婆誐嚩帝(世尊),苏婆诃(成就)。见印田七。
一切如来诸法本性清净莲华三昧
(术语)称大日如来所入西方妙观察智大智慧门之莲华三昧。由此而阿弥陀如来出生。见摄真实经上。
一切如来必定印
(术语)菩提心之德名也。以发一切如来菩提心,而为必定成佛,称此谓之一切如来必定印。大疏五曰:次一偈,赞叹行人,发菩提心功德。即以一切如来必定印,为授大菩提记。..
一切如来所生印明
(印相)又曰三三昧耶摄百印。底哩秘密法中卷所说。不动尊之印明也。其文曰:此印名为功德母,佛法僧法住其中,请善明王及本尊,结此秘印皆云集,以此如来所生印,想为阏伽奉献,诸佛菩萨,诸尊贤圣,供养念诵,速得成就。此印母之内传(..
一切如来金刚誓诫
(术语)如来三昧耶之本誓也。大疏九曰:结三昧耶者,即是必定师子吼,说诸法平等义故,立大誓愿,当令一切众生得如我故,欲善为众生开净知见故,以此警觉众生及诸佛故,是故此三昧耶,名为一切如来金刚誓诫。..
一切如来眼色如明照三摩地
(术语)佛眼三摩地也。大日如来住于此三摩地而说摄一切大阿阇梨位真言。见瑜祇经大阇梨经品。
一切如来宝冠三界法王灌顶
(修法)金刚顶经一曰: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三昧耶智,得一切如来宝冠三界法王灌顶。同疏二曰:如来在因位而入三昧耶智曼荼罗,加持阿阇梨弟子身中本有之如来藏性,以成修真言行菩萨之法益,则堪任传授持明乃至印可等灌顶之阶位,以..
一切如来普贤摩诃菩提萨埵三昧耶
(术语)大日如来东方金刚手菩萨出生之三昧耶也。见略出经注一。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术语)称北方不空成就佛之三摩地。见摄真实经上。
一切如来顶白伞盖经
(经名)Sarvatathāgatoṣṇisasita|tapatra,原本为散斯克利图语。为霍奇孙所发见。佛一时在三十三天时。说其眉间传出之神咒及其功德汉译佛典,似无可与之对当者。
一切法界决定智印
(术语)毗卢遮那之真言乃至天龙八部之真言,皆为使众生入于法界而得决定智之法印。义释八曰:欲令此中普皆成就悉地果故,更说一切法界决定智印。
一切世尊最尊特身
(术语)称毗卢遮那如来。大日经五曰:其中如来一切世尊最尊特身。
一切虚空极微尘数出生金刚威德大宝三昧
(术语)称大日如来所入南方灌顶智大福德门之大宝三昧也。由此而出生宝生如来。见摄真实经上。
一分家
(流派)心识之一分说。即起认识作用之时。唯起于自体分。至于见分相分,乃自无始以来妄执之熏习,与能缘所缘相似,而发现之遍计所执也。安慧所立,与难陀之二分说,均非正义。..
一心
(术语)谓万有之实体真如也。止观五上曰:一心具十法界。又唯一之信心不为他心所夺,谓之一心。止观四下曰:一心者,修此法时,一心专志,更不余缘。探玄记三曰:一心者,心无异念故。教行信证文类三末曰: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
一心合掌
(术语)心定于一处而合掌也。合掌者,表一心,法华经信解品曰:右膝着地,一心合掌。
一心归命
(术语)一心而归顺于佛也。净土论曰: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一心正念
(术语)一心正念而归于佛也。善导之观经疏四曰: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
一心称名
(术语)一心而称佛名也。法华经普门品曰: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一心专念
(术语)念佛之心专一也。往生论曰: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善导之观经疏四曰: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远,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
一心念佛
(术语)念佛之心不二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
一心不乱
(术语)一心而不散乱也。阿弥陀经曰: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慈恩之阿弥陀经疏曰:一心不乱者,专注无散也。
一心金刚宝戒
(术语)天台宗相传之菩萨戒名。依梵网经而立此称。又名圆顿戒。其戒相仅为梵网之十重四十八轻戒。梵网经下曰:我本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中常所诵一戒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
一心敬礼
(术语)敬礼三宝之心不二也。法华忏法之初:一心敬礼十方一切常住佛,一心敬礼十方一切常住法,一心敬礼十方一切常住僧。
一心顶礼
(术语)一心头面礼拜也。观音忏法曰: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
一心三观
(术语)又曰圆融三观,不可思议三观,或不次第三观。为天台圆教之观法,利根菩萨之所修习。原出于大智度论二十七所谓三智一心中得之文。又得中论观四谛品,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意,天台智者大师之义因之而..
一心三智
(术语)三智于一心之上同时发得也。盖在别教,修空观得一切智,修假观得道种智,修中道观得一切种智,由如是次第之三观,次第发得三智。而在天台圆教,则三观融于一心,故即所发之三智,亦同时于一心证得,无前后并别云。原出大智度论二..
一心三惑
(术语)见思尘沙无明三惑融镕于一心之意。又曰同体三惑。止观辅行六之三所谓见思尚乃即是法性,岂有尘沙在见思外,岂有无明在二观后,三惑既即,三观必融。是也。盖在别教,此三惑,其体各别,次第为隔历三观所破。而圆教则不然,唯就一..
一化
(术语)指如来一代之教化而言。天台观经疏曰:此约一化以明通。【又】一时化益之意。法华玄义一上曰:一期化导,事理俱圆。三论玄义曰:释迦小乘一化,徒然虚设。..
一化五味之教
(术语)天台宗区别释迦如来一代之教法为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之五时。此五时之教法,托于涅槃经所出之五味喻,谓为五味之教。五味者乳、酪生酥、熟酥、醍醐,如其次第配于彼五时。法华文句六下曰:四大弟子,深得..
一分菩萨
(术语)受一分戒之菩萨也。璎珞本业经下曰:有受一分戒者,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
一中
(术语)设斋食普及于一堂之中也。又云一普。联灯会要洞山价禅师章曰:令主事辨愚痴斋一中。传灯录作一普。一普者及于一堂之义。象器笺十五有多解。
一中一切中
(术语)空假中三观之中,中不惟为中观之一,空观假观亦谓为中也。止观五上曰: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总中观也。
一中劫
(术语)一个之中劫。时之名也。
一日斋
(行事)一日持八斋戒而精进也。
一日佛
(术语)一日清净至暮,则为一日间之佛也。宗镜录二十三曰: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
一日三时
(术语)晨朝、日中、黄昏也。一日分昼三时,夜三时。印度古代之风。阿弥陀经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一月三舟
(譬喻)以月譬佛,三舟喻众生之机感不同。谓同一之月,依舟之动止,而所见各有异也。华严经疏钞十六上曰:譬犹朗月流影遍应,且澄江一月,三舟共观。一舟停住,二舟南北。南者见月千里随南,北者见月千里随北,停住之者见月不移。设百千..
一月三身
(譬喻)以一月譬法报应之三身。宝王论曰:法身如月体,报身如月光,应身如月影。盖法身者常住之理。理体惟一。不迁不变。而能生出诸法,统摄万事。犹如月体,一轮在天,影含众水。报身为寂照之智。智无自体,依理而发。明了一切,无有差..
一毛端
(术语)极少之称。楞严经二曰: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万国土。
一代教
(术语)释迦如来自成道至灭度一代中所说大小乘之诸教也。止观义例下曰:一代教法,会在法华。
一代五时佛法
(术语)天台宗区别释迦一代之教法,为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之五时。四教仪曰:以五时八教,判释东流一代圣教,罄无不尽。
一代三段
(术语)总括释尊一代之说教,视如一经,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段。华严阿含方等般若诸经为序分。无量义经法华经普贤观经为正宗分。涅槃经为流通分。此日本日莲上人依傍天台五时教判,主张法华经中心主义之名目也。见观心本尊钞四种三段..
一代半满教
(术语)释尊一代中所说有半字教、满字教也。半满教者,犹言大小乘。
一生果遂
(术语)于现在一生之间,经历三往生也。第二十愿,闻名系念之众生,果遂其志愿,以三生果遂之义释之。然真宗以今生自双树林下往生之要门,转入难思往生之真门,更出方便真门,归入难思议往生之弘愿,谓为一生果遂。..
一生补处
(术语)【又】,密教之释义,一者一实之理,于初地菩萨之位,先得净菩提心,自此一实,出生无量之三昧总持门。乃至至于第十地,更有第十一地,即佛地之法,以一转生补佛处,是名一生补处。大疏六曰:今此经宗,言一生者,谓从一而生也。..
一生入妙觉
(术语)天台宗所说。三论,唯识等他宗之法门,非经三大阿僧祇劫,不得至于佛位(妙觉),然天台以圆顿之妙觉,信之,行之,则于现在世中得自凡夫位一跃直达于妙觉之佛果。谓之一生入妙觉。..
一句
(术语)表诠一个之义理者为一句。唯识论二曰:名诠自性,句诠差别,文即是字。俱舍论五曰:句者谓章,诠义究竟,如说诸行无常等章。秘藏宝钥中曰:一句妙法,亿劫难遇。碧严录七则垂示曰:声前一句,千圣不传。..
一句子
(术语)向上之那一句。子者语助。景德传灯录十四曰:药山上堂曰:我有一句子,未曾说向人。道吾出曰:相随来也。此为暗示无言无说无示无识之端的者。非云相对的言语文句之句。..
末后一句
(术语)临终最末之一句。即示悟最要之一句也。证道歌曰:一句了然超百亿。禅林句集乾曰:一句定乾坤,一剑平天下。
一句投火
(故事)菩萨为闻一句之法而入大火坑也。佛祖统纪智礼传曰:半偈亡身,一句投火。十华严经三十五曰:若有人言:我有一句佛所说法,能净菩萨行。汝今若能入大火坑,受极大苦,当以相与。菩萨尔时,作如是念,我以一句佛所说法,净菩萨行故..
一句道尽
(杂语)以一句道破真理无所有之意。宋竹庵颂曰:中论因缘所生法,一句道尽无剩语,我说即是空假中,朱帘暮卷西山雨。见稽古略四。
一九之教
(术语)弥陀之教。迦才净土论上曰: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
一九之生
(术语)谓九品往生也。迦才净土论上曰: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
一由缮那
(杂语)由旬之新称。
一四天下
(界名)指须弥山四方之四大洲而言。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是也。
一四句偈
(术语)四句所成之一偈文也。心地观经二曰:劝诸众生,开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为真实波罗蜜多。
一白三羯磨
(术语)授戒之作法也。略作白四。亦谓之白四羯磨。白者表白,一白者,一读表白文也。羯磨梵语,译曰作业,即为授戒作业之义,是亦一种表白之文。三羯磨者,三读羯磨之表文也。虽均是表白。而最初对大众告白某行授戒作法之表文,谓之白。..
一字
(术语)一个之文字。名之极少也。俱舍论世间品曰:极微字刹那,色名时极少。光记十二曰:析名至一字,为名极少。大方广师子吼经曰:法唯一字,所谓无字。
一字文殊
(菩萨)以齿或体哩呬淫一字,为真言之文殊菩萨也。三摩耶形,为于青莲华上载如意宝珠者。尊象为童子形。金色。半跏坐千叶白莲华上。左手执青莲华。其华上有如意宝珠。右手向外。五指垂下。作满愿之印。熙怡微笑。其首髻为一髻。故又称一..
一字不说
(术语)佛虽说八万四千之法。而佛自证之法,则非可以言说说。又所说之诸教,有本来法性,而非为佛之创说。此义谓之一字不说。四卷楞伽经三曰: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于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七卷楞伽经四曰:大慧菩萨摩..
一字禅
(术语)云门接人,好说一字,谓之一字禅。碧岩六则评唱曰:云门寻常,爱说三字禅:顾筡咦。又说一字禅。僧问:杀父杀母,佛前忏悔;杀佛杀祖,向什么处忏悔?门云:露。又问如何是正法眼藏?门云:普。大慧语录十曰:一字入公门,九牛拽..
知之一字
(术语)唐释宗密,自荷泽得悟入之处。谓知之一字,说破吾人之心性而无余蕴。宗密之禅源都序上之二曰:诸法如梦,诸圣同说。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寂寂之心,灵知不昧,即是空寂之知,是汝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缘生,不因境起..
善解一字
(术语)一字者,指律字而言。戒相种种皆解得律之一字也。涅槃经三曰:善学戒律,不近破戒,见有所行随顺戒律,心生欢喜,如是能知律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善解一字。四分律资持记下三之四曰:一字即律字,以律训法,总合大小开遮重..
一字三礼
(术语)书经文,每一字,三次礼拜三宝也。
一字金轮法
(修法)具云一字金轮佛顶法。金轮佛顶者,尊体之名。以(勃噜唵)之一字为真言。故谓之一字金轮。其德广大无边,胜于诸尊。其种子名三身具足之咒,为秘中之甚秘者。三摩耶形为八辐轮。尊像为黄金色或白色。坐八叶白莲华上。手结智拳印。..
一字佛顶真言与佛眼真言
(真言)一字佛顶轮王经曰:即说一字佛顶轮王咒曰:娜莫(归命),缮曼陀勃驮喃(普遍诸觉者),勃琳(种子)。次世尊说佛眼咒曰:大善男子!若所在方处持此佛顶咒者,五百由缮那出世世间一切咒王悉无成住。(中略)十地一切诸大菩萨,亦..
一字业
(术语)修习菩提道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之行业。遮那业六种之一。日本台家六祖智证大师所设。见台宗学则上。
一字佛顶轮王经
(经名)唐菩提流支译,六卷。略曰五佛顶经。佛以金刚密迹主菩萨之请,入大三摩地,现大转轮王之相,说一字佛顶轮王咒已,时大千震动,魔宫火起,地狱苦息,观世音金刚主二大菩萨,闷绝躄地。佛复说一切佛眼大明母咒,二大菩萨即醒起身。..
一字布身德
(术语)大日经悉地成就品及转字轮品所说。以阿之一字布于身之一切处也。注转字轮品曰:或一切阿字,发髻金色光,住白莲华台,等同于仁者。演奥钞四十三曰:或一切阿字者,谓以阿一字遍布金身,为一曼荼罗也。..
一百八
(名数)佛家惯用一百八字,又略作百八。
一百八遍
(杂语)念佛之遍数一百八也。一百八本为烦恼之数量。为对治此烦恼。故贯数珠一百八颗。为一百八遍之念佛。百八之晓钟,亦此意也。
一百八臂金刚藏王
(明王)胎藏界之曼陀罗,位于第十虚空藏院之忿怒尊。有一百八臂,持各种之器杖。见胎藏界曼陀罗大钞五。
一百一十城
(名数)善财童子以福城为起点,次第南行而求善知识之城数。八十华严经七十八曰:此长者子,曩于福城,受文殊教,展转南行,求善知识。经由一百一十善知识已,然后而来,至于我所。六十华严五十九曰:弥勒说曰:此童子者,昔于频陀伽罗城..
一百一十知识
(名数)善财童子所值之一百一十城善知识也。经之结文,虽言经由一百一十诸善知识,而实际所说者,祇有五十四处,遇五十五知识也(德生与有德遇于同处)。然结为一百一十知识者,在五十五知识之下,以修行有当分与胜进二者,二倍之故,故..
一向
(术语)意向于一处,无余念,无散乱之心也。六十华严经五曰:一向信如来,其心不退转。无量寿经下曰: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善导之观经疏四曰: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探玄记八曰:情无异念,故云一向。【又】一向者,全也、专也、偏也。药师..
一向记
(术语)向人问与以决定之答也。俱舍论十九曰:若作是问,一切有情,皆当死不,应一向记,一切有情,皆定当死。
一向出生菩萨经
(经名)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一卷。隋阇那掘多译,摄于秘密部。对舍利弗说所谓入无边门之陀罗尼者。
一印顿成
(术语)习得一印相而顿得成佛之利益也。【又】一法印之意,谓诸法实相唯一不二之真理也。玄义八之上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之,即是佛说。(中略)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
一印二明
(术语)金胎两部之大日菩萨印,皆为遍法界无所不至之塔印,其真言,金大日为,胎大日为之五字明。金刚顶经曰:诸法本不生(二地),自性离言说(二水),清净无垢染(二火),回业等虚空(二风二空)。是说无所不至之塔印也。【又】大日..
一色一香无非中道
(杂语)一色一香虽为微细之物,而尽有中道实相之本体。天台立空假中之三观而照一切诸法。为悟之极处。止观一上曰:系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己界及佛界,众生界亦然。..
一行
(人名)直隶钜鹿人,姓张,本名遂,初就普寂出家。强记非凡,游诸方究律藏。又得历数算法之秘诀。唐玄宗闻其名,开元三年,敕入禁廷。九年,撰大衍历九卷。十一年,制黄道仪。善无畏来,师就习密教。参与译经。且撰大日经疏。又遇金刚智..
一行三昧
(术语)心定于一行而修三昧也。又名真如三昧或一相三昧。三藏法数四曰:一行三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此有事理二种。理之一行三昧者。为定心观真如之一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中略)入一行三..
一行一切行
(术语)言一行中具一切之行也。故称之曰圆行。华严天台诸宗所立之妙行,皆是。止观一上曰:众生有大精进勇猛,佛说一行一切行,则四三昧。探玄记一曰:一行即一切行,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具足慧身,不由他悟。..
一行居集
(书名)八卷,清彭绍升着,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别号知归子。法名际清。因刘遗民高忠宪二公往来修学之地,皆名东林。故题其居曰二林。自号二林居士。居士治古文,言有物而文有则。熟于本朝掌故。所述事状信而有征,卓然可传于后世。论学..
一光三尊
(图像)弥陀如来与观音菩萨势至菩萨三尊,或释迦与药王药上三尊,立于一光明中。谓之一光三尊。
一成一切成
(术语)一人成道即万人成道。一事成就即万事成就。一切例皆然。名之为事事无碍法界。此为华严经所明。华严大疏二曰:有分之事,全同无分之理,故一小尘即遍法界。(中略)出现品云: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中略..
一地
(譬喻)以地譬众生之佛性。一切之草木种子皆依地而生,一切之善根功德皆依一佛性而生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一地所生。文句七上曰:地,实相也。究竟非二,故名一。法华义疏八曰:一相谓一实相,合一地也。..
一如顿证
(术语)十方之人同乘一如之理而顿证菩提也。【又】一真如也。止观八下曰: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辅行八之三曰:魔佛理一,故名为如。
一如
(术语)一者不二之义。如者不异之义。名不二不异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三藏法数四曰: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赞弥陀偈曰:同乘一如号正觉。教行信证四曰:法性..
一如观音
(图像)三十三观音之一。为乘云飞行之像。
一因
(术语)一个之原因也。俱舍论六曰:一因生法,决定无有。瑜伽论释曰:证得一因,即成佛道。
一妄
(术语)一片迷妄之心也。宗镜录一曰:一翳在目,千华乱空。一妄在心,恒沙生灭。
一合相
(术语)世界为微尘之集合者。故称世界为一合相。华严经大疏演义钞曰:一合相者,众缘和合故。揽众微以成于色,合五阴等,以成于人,名一合相。
一回忌
(术语)又名一周忌。死后满一年之忌日也。此日多请僧行佛事。儒家曰小祥。十王经曰:一年过此转苦辛,男女修斋福业因,六道轮回仍未定,造经造佛出迷津。
一念
(术语)其说有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证文类三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曰: 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
一念义多念义
(流派)又曰一念往生,多念往生。日本源空上人立念佛往生之宗,出其门者非一人,异解颇多。幸西立一念义。一念义者,凡夫之信心与佛智之一念相应,往生之业事自然成辨,不须多念之念佛也。隆宽立多念义。积念佛之功,往生之业事始为成辨..
一念随喜
(术语)归依于法而信服之之念也。法华经法师品曰: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念三千
(术语)天台宗之观法,观一念之心而具三千诸法也。一心三观,北齐慧文禅师于中论发之。一念三千,天台大师于法华经发之。三千者,地狱,饿鬼,畜生,阿罗修,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境界为界,据由圆融之妙理。此十界互具十界,..
一念不生
(术语)超越念虑之境界也。五教章上之三曰:顿教者,言说顿绝,理性顿显,解行顿成,一念不生,即是佛等。顿教为华严宗所立五教之一,禅之宗旨当之。冠注曰:通路云:一念不生等者,即心本是佛,妄起故为众生,一念妄心不生,何谓不得名..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