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金饰之棺也。水经注曰:佛涅槃后,香花供养,盛以金棺。
相关推荐
一代半满教
(术语)释尊一代中所说有半字教、满字教也。半满教者,犹言大小乘。
一生果遂
(术语)于现在一生之间,经历三往生也。第二十愿,闻名系念之众生,果遂其志愿,以三生果遂之义释之。然真宗以今生自双树林下往生之要门,转入难思往生之真门,更出方便真门,归入难思议往生之弘愿,谓为一生果遂。..
一生补处
(术语)【又】,密教之释义,一者一实之理,于初地菩萨之位,先得净菩提心,自此一实,出生无量之三昧总持门。乃至至于第十地,更有第十一地,即佛地之法,以一转生补佛处,是名一生补处。大疏六曰:今此经宗,言一生者,谓从一而生也。..
一生入妙觉
(术语)天台宗所说。三论,唯识等他宗之法门,非经三大阿僧祇劫,不得至于佛位(妙觉),然天台以圆顿之妙觉,信之,行之,则于现在世中得自凡夫位一跃直达于妙觉之佛果。谓之一生入妙觉。..
一句
(术语)表诠一个之义理者为一句。唯识论二曰:名诠自性,句诠差别,文即是字。俱舍论五曰:句者谓章,诠义究竟,如说诸行无常等章。秘藏宝钥中曰:一句妙法,亿劫难遇。碧严录七则垂示曰:声前一句,千圣不传。..
一句子
(术语)向上之那一句。子者语助。景德传灯录十四曰:药山上堂曰:我有一句子,未曾说向人。道吾出曰:相随来也。此为暗示无言无说无示无识之端的者。非云相对的言语文句之句。..
末后一句
(术语)临终最末之一句。即示悟最要之一句也。证道歌曰:一句了然超百亿。禅林句集乾曰:一句定乾坤,一剑平天下。
一句投火
(故事)菩萨为闻一句之法而入大火坑也。佛祖统纪智礼传曰:半偈亡身,一句投火。十华严经三十五曰:若有人言:我有一句佛所说法,能净菩萨行。汝今若能入大火坑,受极大苦,当以相与。菩萨尔时,作如是念,我以一句佛所说法,净菩萨行故..
一句道尽
(杂语)以一句道破真理无所有之意。宋竹庵颂曰:中论因缘所生法,一句道尽无剩语,我说即是空假中,朱帘暮卷西山雨。见稽古略四。
一九之教
(术语)弥陀之教。迦才净土论上曰: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
一九之生
(术语)谓九品往生也。迦才净土论上曰: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
一由缮那
(杂语)由旬之新称。
一四天下
(界名)指须弥山四方之四大洲而言。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是也。
一四句偈
(术语)四句所成之一偈文也。心地观经二曰:劝诸众生,开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为真实波罗蜜多。
一白三羯磨
(术语)授戒之作法也。略作白四。亦谓之白四羯磨。白者表白,一白者,一读表白文也。羯磨梵语,译曰作业,即为授戒作业之义,是亦一种表白之文。三羯磨者,三读羯磨之表文也。虽均是表白。而最初对大众告白某行授戒作法之表文,谓之白。..
一字
(术语)一个之文字。名之极少也。俱舍论世间品曰:极微字刹那,色名时极少。光记十二曰:析名至一字,为名极少。大方广师子吼经曰:法唯一字,所谓无字。
一字文殊
(菩萨)以齿或体哩呬淫一字,为真言之文殊菩萨也。三摩耶形,为于青莲华上载如意宝珠者。尊象为童子形。金色。半跏坐千叶白莲华上。左手执青莲华。其华上有如意宝珠。右手向外。五指垂下。作满愿之印。熙怡微笑。其首髻为一髻。故又称一..
一字不说
(术语)佛虽说八万四千之法。而佛自证之法,则非可以言说说。又所说之诸教,有本来法性,而非为佛之创说。此义谓之一字不说。四卷楞伽经三曰: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于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七卷楞伽经四曰:大慧菩萨摩..
一字禅
(术语)云门接人,好说一字,谓之一字禅。碧岩六则评唱曰:云门寻常,爱说三字禅:顾筡咦。又说一字禅。僧问:杀父杀母,佛前忏悔;杀佛杀祖,向什么处忏悔?门云:露。又问如何是正法眼藏?门云:普。大慧语录十曰:一字入公门,九牛拽..
知之一字
(术语)唐释宗密,自荷泽得悟入之处。谓知之一字,说破吾人之心性而无余蕴。宗密之禅源都序上之二曰:诸法如梦,诸圣同说。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寂寂之心,灵知不昧,即是空寂之知,是汝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缘生,不因境起..
善解一字
(术语)一字者,指律字而言。戒相种种皆解得律之一字也。涅槃经三曰:善学戒律,不近破戒,见有所行随顺戒律,心生欢喜,如是能知律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善解一字。四分律资持记下三之四曰:一字即律字,以律训法,总合大小开遮重..
一字三礼
(术语)书经文,每一字,三次礼拜三宝也。
一字金轮法
(修法)具云一字金轮佛顶法。金轮佛顶者,尊体之名。以(勃噜唵)之一字为真言。故谓之一字金轮。其德广大无边,胜于诸尊。其种子名三身具足之咒,为秘中之甚秘者。三摩耶形为八辐轮。尊像为黄金色或白色。坐八叶白莲华上。手结智拳印。..
一字佛顶真言与佛眼真言
(真言)一字佛顶轮王经曰:即说一字佛顶轮王咒曰:娜莫(归命),缮曼陀勃驮喃(普遍诸觉者),勃琳(种子)。次世尊说佛眼咒曰:大善男子!若所在方处持此佛顶咒者,五百由缮那出世世间一切咒王悉无成住。(中略)十地一切诸大菩萨,亦..
一字业
(术语)修习菩提道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之行业。遮那业六种之一。日本台家六祖智证大师所设。见台宗学则上。
一字佛顶轮王经
(经名)唐菩提流支译,六卷。略曰五佛顶经。佛以金刚密迹主菩萨之请,入大三摩地,现大转轮王之相,说一字佛顶轮王咒已,时大千震动,魔宫火起,地狱苦息,观世音金刚主二大菩萨,闷绝躄地。佛复说一切佛眼大明母咒,二大菩萨即醒起身。..
一字布身德
(术语)大日经悉地成就品及转字轮品所说。以阿之一字布于身之一切处也。注转字轮品曰:或一切阿字,发髻金色光,住白莲华台,等同于仁者。演奥钞四十三曰:或一切阿字者,谓以阿一字遍布金身,为一曼荼罗也。..
一百八
(名数)佛家惯用一百八字,又略作百八。
一百八遍
(杂语)念佛之遍数一百八也。一百八本为烦恼之数量。为对治此烦恼。故贯数珠一百八颗。为一百八遍之念佛。百八之晓钟,亦此意也。
一百八臂金刚藏王
(明王)胎藏界之曼陀罗,位于第十虚空藏院之忿怒尊。有一百八臂,持各种之器杖。见胎藏界曼陀罗大钞五。
一百一十城
(名数)善财童子以福城为起点,次第南行而求善知识之城数。八十华严经七十八曰:此长者子,曩于福城,受文殊教,展转南行,求善知识。经由一百一十善知识已,然后而来,至于我所。六十华严五十九曰:弥勒说曰:此童子者,昔于频陀伽罗城..
一百一十知识
(名数)善财童子所值之一百一十城善知识也。经之结文,虽言经由一百一十诸善知识,而实际所说者,祇有五十四处,遇五十五知识也(德生与有德遇于同处)。然结为一百一十知识者,在五十五知识之下,以修行有当分与胜进二者,二倍之故,故..
一向
(术语)意向于一处,无余念,无散乱之心也。六十华严经五曰:一向信如来,其心不退转。无量寿经下曰: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善导之观经疏四曰: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探玄记八曰:情无异念,故云一向。【又】一向者,全也、专也、偏也。药师..
一向记
(术语)向人问与以决定之答也。俱舍论十九曰:若作是问,一切有情,皆当死不,应一向记,一切有情,皆定当死。
一向出生菩萨经
(经名)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一卷。隋阇那掘多译,摄于秘密部。对舍利弗说所谓入无边门之陀罗尼者。
一印顿成
(术语)习得一印相而顿得成佛之利益也。【又】一法印之意,谓诸法实相唯一不二之真理也。玄义八之上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之,即是佛说。(中略)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
一印二明
(术语)金胎两部之大日菩萨印,皆为遍法界无所不至之塔印,其真言,金大日为,胎大日为之五字明。金刚顶经曰:诸法本不生(二地),自性离言说(二水),清净无垢染(二火),回业等虚空(二风二空)。是说无所不至之塔印也。【又】大日..
一色一香无非中道
(杂语)一色一香虽为微细之物,而尽有中道实相之本体。天台立空假中之三观而照一切诸法。为悟之极处。止观一上曰:系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己界及佛界,众生界亦然。..
一行
(人名)直隶钜鹿人,姓张,本名遂,初就普寂出家。强记非凡,游诸方究律藏。又得历数算法之秘诀。唐玄宗闻其名,开元三年,敕入禁廷。九年,撰大衍历九卷。十一年,制黄道仪。善无畏来,师就习密教。参与译经。且撰大日经疏。又遇金刚智..
一行三昧
(术语)心定于一行而修三昧也。又名真如三昧或一相三昧。三藏法数四曰:一行三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此有事理二种。理之一行三昧者。为定心观真如之一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中略)入一行三..
一行一切行
(术语)言一行中具一切之行也。故称之曰圆行。华严天台诸宗所立之妙行,皆是。止观一上曰:众生有大精进勇猛,佛说一行一切行,则四三昧。探玄记一曰:一行即一切行,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具足慧身,不由他悟。..
一行居集
(书名)八卷,清彭绍升着,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别号知归子。法名际清。因刘遗民高忠宪二公往来修学之地,皆名东林。故题其居曰二林。自号二林居士。居士治古文,言有物而文有则。熟于本朝掌故。所述事状信而有征,卓然可传于后世。论学..
一光三尊
(图像)弥陀如来与观音菩萨势至菩萨三尊,或释迦与药王药上三尊,立于一光明中。谓之一光三尊。
一成一切成
(术语)一人成道即万人成道。一事成就即万事成就。一切例皆然。名之为事事无碍法界。此为华严经所明。华严大疏二曰:有分之事,全同无分之理,故一小尘即遍法界。(中略)出现品云: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中略..
一地
(譬喻)以地譬众生之佛性。一切之草木种子皆依地而生,一切之善根功德皆依一佛性而生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一地所生。文句七上曰:地,实相也。究竟非二,故名一。法华义疏八曰:一相谓一实相,合一地也。..
一如顿证
(术语)十方之人同乘一如之理而顿证菩提也。【又】一真如也。止观八下曰: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辅行八之三曰:魔佛理一,故名为如。
一如
(术语)一者不二之义。如者不异之义。名不二不异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三藏法数四曰: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赞弥陀偈曰:同乘一如号正觉。教行信证四曰:法性..
一如观音
(图像)三十三观音之一。为乘云飞行之像。
一因
(术语)一个之原因也。俱舍论六曰:一因生法,决定无有。瑜伽论释曰:证得一因,即成佛道。
一妄
(术语)一片迷妄之心也。宗镜录一曰:一翳在目,千华乱空。一妄在心,恒沙生灭。
一合相
(术语)世界为微尘之集合者。故称世界为一合相。华严经大疏演义钞曰:一合相者,众缘和合故。揽众微以成于色,合五阴等,以成于人,名一合相。
一回忌
(术语)又名一周忌。死后满一年之忌日也。此日多请僧行佛事。儒家曰小祥。十王经曰:一年过此转苦辛,男女修斋福业因,六道轮回仍未定,造经造佛出迷津。
一念
(术语)其说有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证文类三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曰: 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
一念义多念义
(流派)又曰一念往生,多念往生。日本源空上人立念佛往生之宗,出其门者非一人,异解颇多。幸西立一念义。一念义者,凡夫之信心与佛智之一念相应,往生之业事自然成辨,不须多念之念佛也。隆宽立多念义。积念佛之功,往生之业事始为成辨..
一念随喜
(术语)归依于法而信服之之念也。法华经法师品曰: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念三千
(术语)天台宗之观法,观一念之心而具三千诸法也。一心三观,北齐慧文禅师于中论发之。一念三千,天台大师于法华经发之。三千者,地狱,饿鬼,畜生,阿罗修,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境界为界,据由圆融之妙理。此十界互具十界,..
一念不生
(术语)超越念虑之境界也。五教章上之三曰:顿教者,言说顿绝,理性顿显,解行顿成,一念不生,即是佛等。顿教为华严宗所立五教之一,禅之宗旨当之。冠注曰:通路云:一念不生等者,即心本是佛,妄起故为众生,一念妄心不生,何谓不得名..
一念相应
(术语)(一)谓无间道金刚喻定相应之智,唯为一刹那也。大般若经三百九十三有曰:从此无间以一刹那金刚喻定相应妙慧,永断一切烦恼所知二障,粗重习气相续,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起信论云: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
一念相应慧
(术语)是定慧相应之一念,理智相应之一念,将成佛时之智慧也。智度论九十二曰:住如金刚三昧,用一念相应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名为佛,一切法中得自在。起信论曰: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
一念业成
(术语)一念信阿弥陀佛之本愿,而往生净土之业成辨也。
一念逾新罗
(杂语)即一念已逾海外之意。传灯录曰:有僧问盛禅师如何是觌面事?师曰:新罗国去也。东坡诗曰: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一佛成道
(杂语)一佛成道于世间。则法界尽受其德。金刚錍曰:一佛成道,法界无非此佛依正。
一佛土
(术语)与一佛世界同。往生论曰: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又】同一佛土。即弥陀之净土也。
一佛乘
(术语)唯一成佛之教法。是法华经所说。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同品曰: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同品曰:于一佛乘,分别说三。金刚顶一字顶轮王仪轨经曰:十方刹土中,唯有一佛乘如来之顶法,等指诸佛体,是故名智..
一佛世界
(术语)谓一佛所化之世界也。又曰一佛土或一佛国土。中阿含经十七,谓二佛无同时出现者,恰如转轮圣王,一四天下同时无二人云。此为一佛教化,普及须弥四洲,更不须余佛出世之意,即一佛所化之世界为一四天下之说也。然智度论五十曰:明..
一佛多佛
(术语)大乘有多世界一时出现多佛之论,在小乘则有异说。
一佛净土
(术语)从一般之佛土,称弥陀净土曰一佛净土。十疑论曰:阎浮提之众生,心浊多乱,偏赞一佛净土,使专心一境,即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不得生。又一佛土,即一佛净土。皆指弥陀之净土而言。..
一坐食
(术语)谓比丘受头陀法者,不数数食,及小食等。唯受一坐食。法于一坐中食,令满足。更无坐食。设未满足,有因缘起者,亦无更坐食。故名一坐食。
一即十
(术语)所谓一即十者。乃一至十之数。均由一相叠而成。若以一为本数,即单位。则舍一而不能有二至十。此所以一即二,一即三以至一即十也。易言之。二乃由本数之一为始。渐次成而为二。一之外别无二之本体也。由此以推。十亦由本数之一为..
一即三
(术语)言一乘教即三乘教之意也。
一即六
(术语)谓眼等六根之中,一根返于真性则余五根亦得解脱也。楞严经六曰: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又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术语)一与一切融即。其体无碍也。指月录四曰:三祖僧璨信心铭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笔削记一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为主伴。传心法要下曰: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
一形
(术语)谓人之形骸存续之期间也。又名一期,一生涯。
一劫
(名数)一个之劫也。劫示长时,为梵语,有大中小之三劫。
一吹
(杂语)劫灭之大火,人一吹之。极言其力之弱小。佛藏经上曰:譬如劫尽大火烧时。人以一唾能灭此火。又以一吹还成世界及诸天宫。于意如何。为希有不。
一肘
(杂语)印度尺数名。俱舍论十二谓,七麦为一指节,三指节为一指,横列二十四指为一肘,竖布四肘为一弓。西域记二谓,七宿麦为一指节,二十四指为一肘,四肘为一弓。据此而论,俱舍论之一肘,当一指节之七十二倍。西域记之说,仅当二十四..
一秃乘
(术语)斥佛道不具功德者之谓。止观七下曰:祇一秃乘,无法门具度。
一角仙人
(人名)又名独角仙人。过去久远之昔,于波罗奈山中由鹿腹而生,头有一角,形如人,故以为名。及长修禅定。而得通力。因惑于名扇陀之淫女,遂失其通力,出山为国之大臣。此一角仙人即今之释尊也。扇陀即今之耶输多罗女也。见智度论十七,..
一位一切位
(术语)言得一位,则同时得一切位也。为华严经所明。与一门普门同。探玄记一曰:圆教者,明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同卷曰:若依普门,一位即一切位故,亦一运即一切运,名不思议乘。..
一法
(术语)一切事物尽备法则,故总名为法。一法者,犹言一事一物也,三藏法数四曰:法即规则之义。华严经十三曰:惟以一法得出离。
一法若有
(公案)僧问古德:一法若有,毗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体界;去此二途,请师速道。见会元十七,葛藤集下。
一法身
(术语)一个之法身。华严经十三曰:一切诸佛身,惟是一法身。
一法印
(术语)对小乘之三法印称大乘之实印相,曰一法印。又有一实相印之名。即诸法实相之理也。妙玄八之上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之,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
一法句
(术语)谓一法也。句为章句之义。即谓绝待无为清净之法身也。天亲之净土论,分极乐国土之庄严功德为十七句,如来之庄严功德为八句,菩萨之庄严功德为四句,总为三种功德二十九句。此二十九句之庄严,略说之,则说入一法句,且自解之曰:..
一法界
(术语)真如之理体也。界,为所依及所因之义。真如为生圣法之所依所因,故曰法界。唯一无二,故名一也。起信论曰: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义记中本曰:一法界者,即无二真心,为一法界。此非算数之一,谓如理虚融,平等不二..
一法界心
(术语)超绝有无而离差别之心。二教论上曰:一法界心,非百非,背千是。
一味
(术语)如来之教法,譬如甘味。教法之理趣,唯一无二。故名一味。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涅槃经五曰:又解脱者,名为一味。深密经四曰:遍一切一味相胜义谛。三藏法数四曰:一味者喻法华一乘三教也。法华经义疏八曰:一..
一味禅
(术语)对阶段的渐进的之禅而名顿悟顿入之禅曰一味禅。琅玡代醉编三十二曰:有僧辞归宗云:往诸方,学五味禅,归宗云:我这里有一味禅,为甚不学?
一味泻瓶
(术语)又曰泻瓶。一瓶之水泻于他瓶毫无余杂遗漏,以譬师资相承无遗余也。八宗纲要上曰:佛灭百年写瓶无遗。
一味蕴
(术语)无始已来,一味相续而转之细意识也。是于经量部为轮回之主体者。见异部宗轮论。
一刹
(术语)Kṣetra,一国土也。刹,掣多罗之略名。译作土田。一佛济度之境,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刹。见名义集七。
一刹那
(术语)Kṣaṇa,谓时之极少。曰一刹那。俱舍论十二曰:极微字刹那,色名时极少。仁王经上曰: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经九百生灭。 俱舍论十二曰:何等名为一刹那量,众缘和合,法得自体顷,或有动法,行度一极微,对法诸师说,..
一盲引众盲
(譬喻)无门关曰:拼身能舍命,一盲引众盲。
一门
(譬喻)谓出生死之道,譬如门也。法华经譬喻品曰:唯有一门,而复狭小。文句五上曰:门者出要路也。楞严经一曰: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又入涅槃之门也。安乐集上曰: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一门普门
(术语)亦曰一门即普门。言通一法则达一切法之道理也。大日经疏一曰:从此一门得入法界,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门也。
一空
(术语)三藏法数四曰:一空者,谓一切诸法,皆无自性。若色若心,若依若正,乃至圣凡因果之法,虽种种不同,求其体性,毕竟皆空。寂调音所问经五曰:如瓦器中空,宝器中空,俱同一空,无二无别。止观七上曰:方等云:大空小空,皆归一空..
一空一切空
(杂语)空假中三观中,空不唯为空之一,假中皆为空也。止观五上曰: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
一周忌
(行事)又名一回忌。死后满一年之忌日。儒家名小祥。
一明
(术语)一陀罗尼也。明为真言陀罗尼之异名。此从佛口所出之陀罗尼,犹佛身所出之光明。故以为名。大日经疏十二曰:破除一切无明烦恼之闇故,名之为明,然明及真言,义有差别。若心口出者,名真言;从一切身分,任运生者,名之为明也。..
一雨
(譬喻)教法之一味,譬之雨,佛虽说一味之法,然众生随机缘而有差别,如草木之于雨然。法华药草喻品曰:一雨所润。法华义疏八曰:一味谓一智味,合上一雨也。..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