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法利生的事业(一)

宏法利生的事业(一)

第六课 宏法利生的事业(一)佛陀成道后,便准备他应做的事情,他要以伟大的慈悲心和深邃的智慧,宣扬真理,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于是他离开菩提迦耶,到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去教化乔陈如五位从前随他..
万有皆从因缘生

万有皆从因缘生

五下 二 万有皆从因缘生舍利弗与目犍连两个好朋友,都是著名的宗教学者,他们各有一百个学生,跟着学习;他俩虽有好学问,但都认为还没得到真理;彼此相约,谁有特别的见闻,都要互相通知。一天..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课、综合指要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课、综合指要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课 综合指要1.释尊说小乘教十二年,说大乘教三十七年,共四十九年。中间由浅及深,由末及本,由权及实,由方便及究竟,次序排得极为合理。后世学佛法者,如精力充沛,最好..
第二十二课、佛经的传译(一)

第二十二课、佛经的传译(一)

第二十二课 佛经的传译(一)释迦牟尼佛出于印度,其弟子结集三藏时,皆是梵本 (1),所以后来佛法传到中国时,必须经过翻译,才能成为华文本。法宝虽富,若无人翻译,则中土人民,固不能沾其恩泽..
管理制度、佛教的制度

管理制度、佛教的制度

所谓管理制度即历代封建王朝流治僧侣、控制佛教的制度,现在虽已完全废除,但为了认清封建统治的真实面目,故有了解之必要。自佛法传入中国以后,汉晋之时,出家人不多,政府也还未加以管理。到..
皈依 三宝

皈依 三宝

第九课 皈依三宝佛是先知先觉,开创佛教的〈教主〉;佛所觉悟而说出来的真理法,是佛教的〈教义〉;僧是专为继承佛陀,去推动佛教传布教义 的〈教团〉这佛、法、僧,就是佛教在人间的具体表现 ..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大乘和小乘上座、大众部的分裂佛陀在世时,僧伽有严密的组织和戒律,僧众遇有疑问或者发生争论,都可以请示佛陀,所以当时的教团是统一而和谐的。可是在佛入灭后约一百一十年,僧伽因为对于戒律..
第二十一课、皈依三宝

第二十一课、皈依三宝

第二十一课 皈依三宝佛门称佛、法、僧、为三宝。此三宝,自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 (1),度五比丘后 (2),即已成立。彼时释尊是佛宝,四谛是法宝,五比丘是僧宝,此名化相三宝,谓佛教化众生之相..
第二十一课 读经录要(二)

第二十一课 读经录要(二)

第二十一课 读经录要(二)大般涅槃经十六、若人发粗恶言,诽谤正法,永不改悔惭愧者,或犯四重 (1) 作五逆罪 (2),自知定犯,而不怖畏惭愧,不 肯发露 (3)。于佛法无护惜建立心,毁訾轻贱,言多..
华迦神根

华迦神根

六四华迦神根华严。佛万德比如华,以如华之万德庄严法身,故称华严。华严宗。依华严经而立宗,故名华严宗。此宗以中国唐时杜顺和尚为始祖,后来因为贤首国师所发扬,故名贤首宗。此宗论一切万法..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